中美民俗学者举办民俗学交流座谈会
2012年6月18日下午,北京民俗博物馆装修一新的东岳书院内充满学术气息,三位美国女性民俗学者受邀在此与中国民俗学者举行学术交流,主题是民俗学学科建设。会议由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叶涛教授主持,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研究员到会并致欢迎辞,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朱刚博士担任翻译。
美国的三位女民俗学者Sue.M.C.Tuohy(苏独玉)、Andrea kitta(柯安蕊)、Sally A van de water(王思蕾)分别来自印第安纳大学、东卡罗来纳大学等科研单位,Andrea教授研究民间信仰、民间医药等课题,兴趣广泛;Sally教授是一位公共民俗学家,研究方向为应用民俗学和民间艺术保护与实践;苏独玉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西北民间歌谣“花儿”,汉语非常熟练。会上,三位美国学者首先表达了来中国访问的感受,她们对中国地区文化差异和文化遗产保护热潮非常吃惊。随后 ,中美民俗学者就公共民俗学的性质、地位、实践者、运作以及与非遗保护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中方学者流利的英语表达使讨论十分热烈和顺畅。最后,持续了三个多小时的座谈会在愉悦的气氛中结束,中美学者共进了学术晚宴。
这次交流会的中方学者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据悉,几位中国民俗学者于今年4月已经赴美做了学术交流访问,互派青年学者计划是中美民俗学会交流项目中的重要活动,旨在促进民俗学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此前一周内,三位美国学者已经到过中山大学、云南民族博物馆和华中师范大学进行了学术访问。
[
本帖最后由 小猫咪 于 2012-6-24 10:0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