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首届古彝文化与三星堆文化探源学术研究会在西昌举行

首届古彝文化与三星堆文化探源学术研究会在西昌举行

                     首届古彝文化与三星堆文化探源学术研究会在西昌举行
                             凉山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日期:2009年10月16日      来源:凉山日报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10月14日,由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凉山州民族研究所三家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古彝文化与三星堆文化探源学术研讨会”在秋色宜人的月城西昌隆重开幕,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四川省民族研究所、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凉山民族研究所以及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内外的近百名专家齐聚邛海之滨就古彝文化与三星堆文化探源进行学术研讨,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赵世勇到会祝贺并致辞。
  专家学者于11日至13日深入美姑考察美姑岩刻、参观文物陈列室、毕摩文化展厅,在昭觉观看昭觉服饰表演,在喜德参观喜德民族文化中心、彝族漆器展厅、母语文化成果展、县民中母语教堂,在西昌参观州奴隶社会博物馆。主办方代表之一北京大学汉语言学中心主任王洪君教授说,通过参观学习,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到彝族文明的生存状态和多元文明交织的情景,每门学科都是通向未知世界的一扇窗子,对同一学术命题进行多元学科的探索、研究,通向未知世界的窗口就会大大增多,历史事实的定位就会更为准确,呈现的文明画卷就会更为清晰。另一个主办方代表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罗庆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本次研讨会本着尊重科学、尊重历史、尊重学术的原则,在注重考古实物研究、历史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强调国内多民族历史文化对比研究、注重田野调查、注重学科合作交叉研究等方法,联合历史语言学、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民间文学和艺术史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共同来面对“古彝文化与三星堆文化探源”这一学术文化命题,进行学术考察、深入研讨、广泛交流与平等对话。本次会议对努力发掘中华古文明遗产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探索土著民族原生文化与古蜀文明之间的渊源关系,强化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对少数民族母语文明成果的跨语际、跨文化研究意识,促进国内外三星堆文化研究,特别是三星堆文字解读和符号解码研究的深入推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星堆遗址位于距成都市20多公里的广汉市西7公里处,从1929年发现第一块玉器到现在,经历了几代学者的辛勤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已探明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古城城址面积达3平方公里。特别是1986年两个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从中出土了大量金器、青铜器、玉器、石壁、陶器、象牙等文物。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三星堆文物的出土,震惊了世界,各国报纸称这一发现可以改变人们对上古文明的基本看法,日本人称这是南殷墟,英国考古权威称这一发现所表现出来的物质文明比兵马俑还要不同凡响,堪称世界奇观。它的发现足以和发现古埃及、巴比伦、古希腊和玛雅文明相提并论。其出土文物赢得了无数个世界之最和中国之最。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三星堆文物的出土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其文物的出土,不仅震惊了世界,而且还使史学界、考古学界无不为之尴尬,它的主人是谁?它从哪儿来,又去了哪里已有的学说都似乎难以自圆其说,人们在寻找谜底的同时也在反思过去的研究是不是过分依赖了“华夏中心”论的学术理念,求诸四野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关于古彝文化与三星堆文化源流的关系,早在2003年10月在德阳市召开的“三星堆与长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就有学者将三星堆青铜神树与彝族神树信仰加以比较,提出三星堆神树与彝族神树交通天地灵气极其相似,而交通天地所体现的是天意与君权神授。有学者提出,“纵目”的正解,可以在彝语支几个民族的神话里找到。蚕丛纵目,表明三星堆文化的主人与彝语支先民族属相近。近几年来以我州语委古籍科研究员,著名古彝文专家阿余铁日运用古彝文文字学知识,破解三星堆出土的各种青铜器和玉器上的铭文与古彝文的关系影响最为深远。他认为三星堆出土的部分文物铭文与古彝文字有很大的渊源关系,认为古彝文字和古汉文字也有同源异流的关系。
  这次到会的不仅有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古玉研究会名誉会长周南泉,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雷从云,北京大学教授王洪君,著名历史学家、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谭继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岛子等这样资深的专家学者,也有像三星堆文化研究专家钟鸣、北京大学教授陈保亚、汪峰、邵永海,云南大学茶马古道研究所主任杨海湖,上海大学族群研究中心主任巫达等新锐学者,不仅有像马尔子研究员、罗庆春教授、安东等这样的彝族专家学者,而且还有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以及海归的学者,可谓少长咸集,群贤毕至。专家学者纷纷反映这次会议是一次难得的多声对话的机会,古彝文化与三星堆文化之间的碰撞必将在学术研究领域带来新的突破、转机并取得新的成果。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第一财经报》、《科学中国人》、《凉山日报》、凉山电视台等媒体对会议进行了报道。命题新颖、专家众多、领域广泛、彝学专家集中,媒体高端、成果丰硕成为此次会议的众多亮点。此次会议于昨(15)日在邛海宾馆圆满落幕。(晓夫)

TOP

有报道说三星堆和古彝的文字是相同的,我就不明白了,三星堆从见诸报端之日起就说没有文字,迷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