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4-7-20 18:12 只看该作者
第二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研究生论坛举办
7月19日,由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民俗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学术沙龙成功召开。本届论坛以“民俗资源与都市文化发展”为主题,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共30余名研究生代表和10余名专家教授一起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学术讨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吴瑞君教授、副院长田兆元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吴瑞君院长在开幕致辞中对此次研究生论坛的成功举办作了高度评价与赞扬,同时对研究生院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她指出研究生论坛是一个的公共平台,研究生们要更积极地参与这样的活动,在学术争鸣中提升自己,开阔学术研究的视野,提升学术实践能力。田兆元副院长在致辞中回顾了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学科的发展史,早在大夏大学时期,谢六逸、吴泽霖、陈国钧、张少微等教授就将西南民俗研究从印象之学拓展到学术之学,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罗永麟教授的创见、八九十年代陈勤建教授的传承,最后到今天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队伍的强大实力,都说明华东师大民俗学学科的巨大影响,青年一代要利用好这一学科优势,发挥民俗学在社会建设和国家都市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开幕式由本届论坛坛主、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硕士研究生苏长鸿主持。
开幕式后,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陈勤建教授,上海社科院研究所蔡丰明研究员,《文化遗产》编辑部主任蒋明智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刘秀梅教授,民俗学研究所安检教授和唐忠毛副教授分别就“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都市民俗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谱研究”、“问题意识与时代思潮:都市民俗学的展望”、“民俗学精神传播的物化形态与可持续发展”、“新疆汉族民俗文化研究”、“佛教民俗化与市民生活的公共空间”等话题作了主题发言。
本次论坛共遴选出获奖论文20余篇,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交流和讨论,本届论坛采取了分专场研讨的形式,研讨会分为民俗变迁、民俗资源、民间信仰、民俗传承、民间文学与都市民俗学六个专场。期间来自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辽宁大学、山东大学、山西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西藏民族学院、长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30多位博士、硕士研究生作了发言,上海社科院毕旭玲、河南社科院杨旭东、湖北民族学院柳倩月等老师对论坛发言作了评议。学术沙龙议程中,在华中师范大学非遗研究中心的孙正国教授的主持下,同学们就“媒介与民俗”的话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据悉,在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的大力支持下,民俗学研究所积极开展各项学术活动,搭建跨区域跨学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不断开拓民俗学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新视野,为培养社会需求的民俗学研究生人才而努力。本届论坛还与《文化遗产》、《社会科学报》、《探索与争鸣》、《中原文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杂志合作,为研究生开拓学术发声渠道,并通过话题引导,提升了学生的学术研究素质与能力,这对建设中国民俗学学科,发挥民俗学在社会文化构建中的引领作用意义重大。
来源:海上风民族民间文化论坛
|
大会合影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