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加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1-25
出席《民间文化论坛》编委会成立暨座谈会全体人员合影 吴京南 摄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民间文化论坛》,已是当代中国民间文化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理论期刊之一,在理论批评和建设上发挥着得天独厚的核心作用。
在社会转型期,身处弱势的民间文化的意义及价值,受到分外关注。民间文化不同于精英文化,它是一种生活的文化,也是一种文化的生活。当我们真正深入其中,就会发现:一方面我们未知的远远多于已知的,一方面我们原有理论能力的有限,还有大量文化空间中理论的尴尬、单薄,乃至空白。我们的理论遭遇着挑战。
然而,所有理论的兴盛都首先缘自这种困窘。这正是我们办好《民间文化论坛》的时代性机遇。
希望各位专家关注并积极参与这个论坛,使它更具理论核心的位置;使它为当代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更加重要的支撑作用。
冯骥才
2014年1月3日
1月3日,中国民协《民间文化论坛》编辑部编辑委员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文化研究方面的学者、专家、编辑家30余人到会并发言。
出席此次座谈会的有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杨,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志学、吕军、周燕屏,知名学者陶立璠、刘锡诚、叶舒宪、潘鲁生、万建中、巴莫、王霄冰、叶涛、朱恒夫、刘晔原、吕微、孙正国、吴效群、杨利慧、陈志勤、陈连山、陈泳超、林继富、施爱东、高丙中、萧放、黄涛等。
会上,周燕屏宣布对参会人员的聘任:除30位编辑委员会成员之外,特聘请安德明为《民间文化论坛》主编,续聘刘锡诚、陶立璠为《民间文化论坛》特约主编。罗杨发表讲话并宣读冯骥才主席的贺信(详见本版),并为各位编委颁发聘书。
到会专家赞同成立编辑委员会。发动业内专家,群策群力,可以形成自己的专家队伍,确保杂志的发稿质量。至于如何坚守目前的“综合”杂志特色,又能有所侧重,有所强调,各位专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大家一致认为,“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民间艺术学研究”,是杂志生存和发展的三大基石。
刘锡诚表示:“今天是《民间文化论坛》成立32年来,历史上第一个编委会。这个编委会虽然比较大,但是很好,一大批年轻学者被认可加入进来,希望大家共同发挥智慧把这个刊物办好。”
创刊于1982年的《民间文化论坛》杂志是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方面唯一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三十年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对民间文化研究、发展和传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随着社会转型,国内外民间文化研究方面也出现了很多新变化,如何提高杂志办刊水准,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如何在尽快提高影响力方面取得突破,是中国民协分党组和编辑部所有同仁共同的焦虑。为此,中国民协分党组研究决定,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知名民俗学者安德明为杂志主编,希望在他的主持下,进行包括编辑流程、分工、定位、选稿标准,以及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等一系列的改革,从今年第一期开始,推出“升级版”的《民间文化论坛》。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4年0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