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安徽省民俗学会召开“竹与民俗”座谈会

安徽省民俗学会召开“竹与民俗”座谈会

         
      10月30日下午,安徽省民俗学会在合肥琥珀山庄澄园召开“竹与民俗”的座谈会,民俗专家、文艺界学者40多人齐聚一堂,一同畅谈竹子的故事,共赏竹之俗、竹之韵、竹之美。
      安徽省民俗学会副会长王贤友首先指出民俗文化的几个不同层次:道德层次、哲学层次,即精神和审美追求。“所谓‘一月照千井,千井映一月’,这‘一月’指的就是民俗了。”民俗存在于所有人的生活经历之中,与人的关系十分紧密。而在传统民俗春联中,也总能找到竹的影子,如“花开富贵财源进,竹报平安好运来”等等;竹子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筷子、凉席等都是用竹子做的。“竹子是吹奏乐器十分重要的制作材料,用竹子做出来的乐器乐音都十分优美”。
      安徽省文化厅原厅长、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卞国福在发言中认为,竹子又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它挺拔秀丽、潇洒自由、千姿百态,同时那种傲然挺立、专注奉献的品格值得我们歌颂。”
      著名美学专家郭因也分享了他的见解:“竹子所传达的隐性文化很难消灭,更是被赋予了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的文化意义。”他从文人画重视文化意蕴谈到竹子的虚心与气节,后来有了“竹报平安”,竹子就从一种文化意象演变成了一种民俗的意象。
      “都说熊猫是国宝,熊猫吃竹子,那么在我看来,竹子也是国宝!”著名碑碣专家、教授许有为的这句话引来现场诸位的叫好声。他认为竹子的战斗力强,有韧性,“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美术学教授潘国泰也以“君子”来形容竹。他谈道,竹子是空的,这象征着虚心;而有节梗,则是亮节的体现。“竹子还是绿色和谐的象征。”
      民俗专家、老合肥牛耘认为在当下社会转型期,要守根铸魂,民俗文化传统,真是不能丢。
      《合肥晚报》、合肥电视台对于本次活动给予专题报道。       

                                                                 

(安徽省民俗学会秘书处        王贤友)

TOP

回复 1# 的帖子

国宝,国宝!民俗中的国宝~

TOP

我们彝族有“竹的传说”,人是从竹子里生出来的。

TOP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师姐现在在哪啊?

TOP

云大的何明、廖国强《中国竹文化》,是这个领域的开先河之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