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1年民俗艺术学国际会议召开

2011年民俗艺术学国际会议召开

原题:老街店铺木雕 偏爱历史名人

凤凰网 2011年09月10日 02:57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胡玉梅



高淳老街木雕 濮阳康京 摄

谁说下里巴人“土得掉渣”没人欣赏?昨天,来自全国各地以及韩国、日本的民俗学研究者汇聚东南大学,召开“2011年民俗艺术学国际会议”。

说到民俗艺术,东大的师生们对高淳情有独钟。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陶思炎说,高淳真的是一个大富矿,资源很丰富;而东大博士生刘凯则对高淳老街的木雕痴迷,他发现一个奇怪现象:老街店铺木雕图案很喜欢用历史名人:王羲之、吴道子、李白、杜甫……刘凯纳闷极了,高淳老街都是普通商人的店铺,为何喜欢历史名人呢?

高淳傩文化有开发价值

“跳五猖”、“跳财神”、“跳灶王”……这些下里巴人的“玩艺”,如今是“非遗”项目了。陶思炎对“傩文化”更是欣赏得很,他说,民间的民俗传统一点也不肤浅,事实上,民俗比文人艺术更丰富,它们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次研讨会的目的,就是要把民俗引入艺术殿堂,让民俗上升到“学科”层面。

说到民俗艺术,陶思炎脱口而出,高淳是个富矿区。高淳不仅有古镇老街、木雕砖雕、羽扇布鞋、古吴方言、乡野戏剧、道教神像画等,更有数量众多的民间祠社神庙和傩舞、傩祭活动,让人念念不忘。

“遗憾的是,高淳还没有深入挖掘傩文化。”陶思炎说,傩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此前在湖南的湘西和江西、安徽等地都有发现,非常有开发利用价值。

木雕的刀工和题材吸引人

很多人都去过高淳老街,但回来之后,就只记得沿街的店铺和那曲折的小巷了。但东大博士生刘凯却对店铺的木雕着了迷,他发现,老街木雕和其他地方的木雕不一样。“很有意思,刀工和题材都很吸引人。”说到刀工,它有很多层次,看上去很繁复,是徽派和苏派雕刻的结合。

而木雕的图案更有趣了。“一般的木雕都是‘二十四孝图’之类的,但老街上的木雕图好多是历史名人。”刘凯发现,这些木雕人物有王羲之、吴道子、杜甫、李白,还有关公、张飞、刘备等等。

让刘凯纳闷的是,老街上的店铺都只是普通商人开的,他们为何那么崇拜历史名人呢?难道是寄托了店铺主人的某种心愿,比如:自己反正已经是个小商贩了,希望将来子孙能够成为学识渊博的人?

老街上的木雕让刘凯满脑子都是谜,不过,对于老高淳濮阳康京来说,那是“小菜”。濮阳康京说,其实这些木雕人物,都是20年前补雕上去的。

“明清遗留下来的木雕,在文革时期被敲掉了很多。20年前,高淳老艺人王伏生补雕了很多木雕。”濮阳康京说,现在能看到的最古老的老街木雕图案是“莲荷图”,这代表了和气生财。

快报记者 胡玉梅

TOP

呵呵,有民俗,有艺术,就是没有“学”问。

TOP

相关信息:

关于召开“2011民俗艺术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各位老师、博士后、博士生:大家好!

我院计划在2011年9月9日至11日主办“2011民俗艺术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将会议议题发布于此,有意者请参考议题撰写论文,于2011年8月20日将电子稿提交给程万里老师。程老师邮箱: chengwanlidd2005@126.com

科研办

2011年6月6日

会议参考议题

    1、民俗艺术学的概念界定与研究体系;
    2、民俗艺术学的研究历史;
    3、民俗艺术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方法;
    4、民俗艺术学的传承理论;
    5、民俗艺术学的功能理论;
    6、民俗艺术学的传播理论;
    7、民俗艺术学的应用理论;
    8、民俗艺术的类型与作品研究;
    9、民俗艺术的审美研究;
    10、民俗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12、日本民俗艺术之会与《民俗艺术》杂志研究;
    13、国别或地域的特色民俗艺术专题研究;
    14、国际间民俗艺术的比较研究。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发布时间:2011-06-07

TOP

“民俗艺术学”和“艺术民俗学”是什么关系?

TOP

民俗学专家呼吁民俗艺术不能失去灵魂

中国新闻网 2011年09月14日 14:01 来源:新华日报

  40多位民俗学专家在东大呼吁——

  民俗艺术不能失去灵魂

  中秋之际,民俗艺术学国际学术会议在东南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的40多位学者就民俗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特殊魅力以及如何更好地传承民俗艺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与会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曾经作为“下里巴人”的民俗艺术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但与此同时,应警惕民俗艺术脱离传统文化氛围,从而失去灵魂。

  民俗艺术曾是“土”、“旧”、“俗”的代名词,为什么在现代社会却受到广泛关注?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陶思炎认为,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人们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和精神世界,民俗提供了丰富的内涵。而随着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传统的东西正在加速消亡,民俗成为人们怀旧的重要载体。


  不过,一个不容回避的现象是,现在一些登上大雅之堂的民俗艺术,开始脱离了传统文化氛围。比如,一些民间祭祀仪式搬上了舞台,成为商业化工具;一些本土化民间生活,成了小品的素材供人取乐。对此,南京晓庄学院老师沈建华强调,民俗艺术在生活舞台上的审美娱乐功能和社会和谐功能,应该给人安定乐观感和相互亲近感,那些被商业化了的民俗艺术,应该重返文化的源头,回归草根生活。著名剪纸艺人陈耀也深有感触:如今,家家搞剪纸,村村剪纸忙,还有剪纸一条街,这种“大跃进”值得反思。另外,剪纸贵族化倾向也值得警惕,有人提出文人剪纸、大师剪纸,将原本质朴的艺术套上光环。其实,民间剪纸的魅力,就在于其风格的多样性,百花齐放才是剪纸的春天。

  民俗艺术失去了灵魂,大众传播也是重要推手。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孙发成认为,大众传播介入乡土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介入拓展了传播空间,缩短了传播时间。同时,它又具有霸权性,传受双方的亲和关系被隔断了,人直接面对的是非人的机器设备,破坏了传统的传承氛围。

  针对当今民俗艺术中的种种现象,与会学者提醒,保护民俗艺术,不仅是简单的记录、保存和开发历史资源和传统文化,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开掘与演进。

  本报记者 贾梦雨

TOP

学问很多,只要做的好,就会被认同。 当然很支持这样的分支研究,在艺术学领域,民间艺术,民俗艺术都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民俗学家很难从艺术专业的角度去解读,就象民族音乐学一样,只要专业的研究人员介入,是会取得成就的。支持一把!~~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