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术的学术功效
□钟兴永
中国网络学术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网络学术是信息技术对学术全面渗透的结果,是对文献学术传衍的补充或替代,是学者学术交流与相互引证的极其重要的学术介质。它既使学术资源共享更加快速便捷,又令学术走向阳光透明。而且,用数字学术替代纸质学术,与生态环保和资源节约相契合。因网络学术有频繁更新、自由化、个性化、大众化等特点,故有强大的亲和力与生命力。显然,网络学术具有学术革命性意义。
电子期刊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高效、方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本低廉等重要特点。当然,我国的电子期刊还处在初期阶段,学术界尚未对其产生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学术网络与传统如何有机结合,值得探究。显然,电子期刊必将得到更多的运用,并成为学者与学界和学术联系的纽带。
学术数据库是指将学者的论著或出版单位的期刊、著作通过数字化形式收录以便读者使用的学术信息平台。
2001年3月15日,杨玉圣开通了“学术批评网”,标志着网络学术批评在互联网自发展开。“学术批评网”一出现,立刻引起学界共鸣,学术批评的文章不断见诸该网。在学界的推动下,2004年5月16日,全国部分学术媒体的知名专家集聚湖南岳阳,发表了《岳阳宣言》; 同年8月26日,教育部发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和学术批评规范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学术界第一部学术宪章”;随后,湖南大学等高校均先后成立了“学术道德委员会”等。
2008年12月,中国知网(cnki)相继开通了《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SMLC)》、《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等,其功效在于能快速检测比对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文献,运用现代化手段,能有效地从源头上防堵学术腐败,为各期刊编辑部、论文指导等设立了 “防护墙”,使学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阳光学术”。
在纸质学术时代,学术研究与生产似乎是少数人的事。国家倡导理论武装大众,科学普及民众,只有学术困囿在学术界圈内。然而,网络学术一出现,学术便走向了大众,虽同时生产了大量下里巴学术,但学术思想多元化、学术语言通俗化、学术问题简单化、学术形式多样化,形成了学术文本、学者声音、学术图像等信息大交汇的无限的学术舞台。这些,皆系网络学术之功。传统意义上的纸与笔让路于光和电,已成为难以逆转的学术文化趋势。
网络学术的局限性亦显而易见。如网络在传播低质学术信息方面很有影响力,一些人即使没有多少学术权威性,没有正统学术背景,经网络炒作后,似乎也能成为学术名流;以电脑著述代替纸笔著述,以快速粘贴的方式快速生产学术产品,使学术垃圾愈积愈厚,致令在网络上见到的学术精品很少;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电子期刊过滥,公信力不高,等等。因此,纸质学术刊物与图书仍然是主流学术阵地。
网络学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通过健康有效的机制、体制创新和效益管理,必将与正统学术及其权威的学术刊物攀高亲,最终登入真正学术的大雅之堂,并融入主流学术阵地中。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
文章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