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

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




吕楠:风的旅人 (代序)

  一个神情肃然的神父默默地走在苍茫的黄土高原上,他身后的远处是一片寂静的小山村……这是2005年平遥国际摄影节“吕楠幻灯专场”海报中的照片。后来,很多人把这个神父的形象当成了吕楠的象征。在他最重要的15年的摄影生涯中,他就像一个影像的布道者,一个神奇的传说,但却来无影去无踪……

  吕楠——被称为“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摄影家”。相对于摄影界,他在艺术圈中的名气似乎更大。他早期的摄影作品《为无名山增高一米》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最经典的照片之一。他也是最早被“马格南图片社”选中的中国摄影家;更是美国《光圈》杂志报道过的唯一一位中国当代摄影家;无数的影展(艺术展)邀请他参加,但他几乎无一例外地拒绝。吕楠也拒绝别人为他拍照,所以人们几乎见不到关于他个人的影像资料。15年,他如苦行僧一般生活、工作和学习,他坚信“好东西是在沉默中完成的”。

  从1989年开始,吕楠用15年时间完成了他恢宏如史诗般的“三部曲”:《被人遗忘的人——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在路上——中国天主教》和《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等三个系列作品。这三部作品“仿佛象征了人类今天的精神状况,象征了吕楠期望的人类伟大精神的复归”(栗宪庭语)。

  1996年至2004年,吕楠独自在西藏拍摄了他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作品《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这些年间,他几乎每年都有至少一半的时间生活在西藏,总计在西藏待的时间长达七年。完整的秋收,他就拍了四次,春播他拍了两次;在他拍摄的四十多个村子中,每个村子的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几乎每天他都要冒着沙尘暴往返于拍摄地点和驻地。而“休息”的时间,他也都用来学习柏拉图、歌德的著作,听巴赫的音乐,而正是这些几乎被“当代”遗忘的“伟大作品”成为了吕楠在西藏的精神动力。吕楠在他拍摄的村庄里,还有一个“神医”的雅号,西藏的一些农村看病很难,每次回到村子,吕楠都会给乡亲们带来各种药物,他还自学很多医学知识,拍摄之余给乡亲们看病,一治一准,时间长了便成了“神医”。

  从3500多个胶卷、126000多张底片中精心挑选出来的109幅黑白照片,组成了《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作品以季节为顺序,从春播到秋收,从温暖的夏季到寒冷的冬季,几乎包含了西藏农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画面质朴,洋溢着劳动与亲情的诗意和美感,像一幅幅“影像版”的古典主义绘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种久违了的真正的人文主义精神。

   我曾经问吕楠为什么选择拍摄西藏的农民。他说:“摄影家不爱拍农民,因为他们的生活过于平淡。但我认为西藏的农民是在一个相对广大的地域里面,世界上最后一个不受任何诱惑、从容不迫地生活的人群。很多人认为藏族是一个很特殊的民族,我一开始拍就没把他们当作一个特殊的民族!因此,这七年,我并不是在拍‘西藏的农民’,我是在拍‘人的生活’——我们当初曾经也经历过的、但在大多数地方已经消失的人类健康的质朴的生活。”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正文:

 布谷鸟的叫声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山村的男女老少也开始忙碌于春耕。春天是秋天庄稼能否丰收的关键时刻,每家每户都提前把春耕所需的犁等工具准备好。在地里浇水施肥是春耕前准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般我们村的农民不使用化肥,一方面化肥价格高,另一方面使用化肥需要具备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化肥使用不当或过量都会破坏土壤的质量,以后对庄稼的生长有很大害处。我们山村的人们地里施肥主要使用牛粪和羊粪,这类肥料既不用花钱,也不用具备专门的知识,只是从自家的羊圈或牛圈里驮运到地里就可以。
   施肥浇水三四天后可以正式耕地播种。我们村耕地播种还是原始的二牛抬杠,正式播种的第一天,村民们穿上盛装,带上青稞酒来到地里举行开耕仪式,来回耕上几次后象征性地撒上种子和青稞酒,祈祷不要出现雨水等自然灾害并秋天有个好的收成。第二天起春耕工作正式开始,男女老少都到地里去帮忙,孩子们也赶着毛驴把耕地的犁等工具和种子驮运到地里,到地里后有的在撒种子,有的在赶着耕牛耕地,孩子们到地里拾草喂毛驴,有时一两个礼拜不去学校和家人一起忙于春耕。
   由于地理位置过高和气候等原因,我们村主要种植青稞、小麦、豌豆和土豆等。青稞、小麦和豌豆的播种方式是一样的,都是把地耕好后沟里撒上种子再把种子埋上。种土豆的方式与种青稞和小麦等方式完全不一样。种土豆时需要的人也多一些,工具只要铁锹,两个年轻人面对面一个翻土一个在翻上来的土里放土豆种子之后把土压实。
   如此劳作两三个礼拜后,人们又一次聚到一起唱歌跳舞喝青稞酒。这天上午,首先把耕牛带到井水边洗脖子。据说,春耕的这段时间里,耕牛每天都辛劳耕地,汗水湿透了耕牛的脖子。洗完脖子后的耕牛放养到水草肥美的地方。下午人们带上茶和青稞酒聚集在一起举行锅庄比赛。锅庄是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特别是山南一带的农村非常盛行。这是人们手拉手围成圆圈唱歌的同时舞蹈的一种艺术形式。圆圈的一半为男子一半为女子,他们互相比赛,最后的胜利者将获得一缸青稞酒。如果女方输了举杯唱歌向男士敬酒,男方输了同样举杯唱歌向女士敬酒。唱锅庄是民间非常盛行的艺术形式。这时候,孩子们是他们的观众,我现在也能想起几段酒歌。通过唱酒歌也是男女青年间表达爱慕的一种方式。
   比如:
   来自遥远南方,英俊潇洒之男;
   邀您到我家里,畅饮甘甜美酒;
   达瓦卓玛之酒,甘甜无与伦比;
   每当畅饮美酒,想起达瓦卓玛。

  还有一段锅庄词:
   有一匹马是黑色的骏马,
   有一位男子是格萨尔王,
   有一位女子是森江珠姆。
   没有骏马超过它,
   没有敌人胜过他,
   不愁没有好姻缘。

  春耕过后,村里的青年男女青年都要到城里去打工,孩子们也要去学校,这样,先前热闹的村庄会显得很冷清。待地里的庄稼渐渐成长,周围的山披上绿装时,人们又从四面八方回到家乡过“望果节”。
   藏历六月四日,这个秋收前的黄金季节里人们欢聚在一起过“望果节”。这是农民夏季的一大节日。通常,在节前的十天里,各家各户迎请僧侣到家里诵经,以求庄稼不受天灾人祸。“望果节”那天,村里每家每户都派一个代表,把僧人诵过的经文背在背上,手持箭牌,集中在一起把所有本村所属的田地巡游一遍。
   这一天人们都要穿着民族盛装,否则会被视为“越规”。第二天要举行赛马会,各村都要选派骑术高超的小伙子来进行马上竞技。据说,“望果节”是为即将到来的秋收放假休闲,储备体力而举行的。
节日里,人们还要载歌载舞。邻村的人有时也到我们村里来做客观摹,村里人用美味佳肴来招待他们。节日饮食都是民族风味,主要有酥油糕、“巴扎玛古”以及各种点心。
   节日过后,大人们又重新开始到田里割草、浇水灌溉,忙个不停;孩子们也正好放暑假,每天放家养的奶牛。在我们村里,放养毛驴是各家轮流承担,其时间的长短要视自家毛驴的多少而定。轮到我们家时,通常都由我去放养。这时,我可以任意骑自己想骑的任何一头毛驴,所以我和朋友总是要挑最好的来进行“速度赛驴”。村里孩子的暑假就是这样跟奶牛和毛驴等牲畜一起度过的,不知不觉秋天悄然而至。
   对农村而言,秋天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相对而言,我们村土地面积较大,秋收劳动要有两三户人家合作互助来完成。今天收割一家的,明天收割另一家的,效率特别高。小伙子和姑娘们在田里并排劳作,孩子们也没有闲着,要跟着他们把收割过的青稞整理打捆。

  …………

(全文请阅读《华夏地理》2007年2月号)

TOP

图片欣赏: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作者简介:

吕楠:

1962年生于北京。1989 ~ 1990年拍摄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1992 ~ 1996年拍摄中国的天主教;1996 ~ 2004年拍摄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2006年拍摄缅甸金三角。大型画册《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2007年1月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