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甘肃环县:皮影世家的新生活新愿景

甘肃环县:皮影世家的新生活新愿景

会宁在线 2011-9-7 10:13| 发布者: 左岸|来自: 兰州晨报

  近年来,随着甘肃环县道情皮影的名声越来越大,作为“中国皮影之乡”的甘肃环县,皮影产业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对此,中国民间皮影艺术大师高清峰感触颇深,他说:“环县道情皮影能延续至今,离不开许许多多持之以恒的环县皮影人,而如今环县皮影可谓是苦尽甘来,产业化的发展让皮影人以及整个行业从中受益颇多。”

  几代人的坚守

  9月3日,在环县龙影文化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创作室,记者见到了高清峰,此时的他正在制作一幅名为“皇帝出巡”的皮影。得知记者的来意后,高清峰侃侃而谈。“如果没有父辈们的坚守,就没有现在的‘中国皮影之乡’。”高清峰最早接触皮影是从小时候父亲哼唱的皮影戏开始的,那时候经历了“文革”的环县皮影几乎成了上不得台面的“糟粕”,而许多皮影人也都转了行,这其中包括高清峰的父亲。

  虽然在文革期间许多皮影道具被破坏,皮影也无法像以前一样登台演出,但是为了让皮影这门民间艺术传承下去,老皮影人选择了口口相传的方式,高清峰就是这样迷上了皮影,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如今他的生活竟然和皮影无法分开。

  2001年,环县皮影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提倡下,环县道情皮影吸引了众多爱好者。2002年甘肃环县第一届中国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在环县召开,像高清峰一样的40多名环县皮影人和环县道情皮影艺术一同走入了公众视野。而更让主办方和高清峰没想到的是,自此,环县道情皮影一发而不可收,影响力与日俱增,甚至走出了国门。

  新皮影新生活

  2006年10月,第二届中国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再次在环县召开,而在这届文化节上,高清峰被中国民间美术委员会授予了“中国民间皮影艺术大师”称号。也就是在那一年,高清峰正式到甘肃省环县龙影文化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上班。现在,多年的皮影创作让高清峰对皮影的认识有了显著提高。

  采访期间,高清峰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刚刚完成的这幅“皇帝出巡”皮影,据他讲,完成这幅作品需要大约半个月时间,而这样一幅作品在市场上最少能卖3000元,除去成本,他半个月就可以净赚2000元。“‘皇帝出巡’是我所有作品中最成熟的一幅,也是市场需求最大的一幅,每年仅这幅作品我就能卖3万多元,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皮影人的小心愿
  现在的高清峰收入稳定,家庭和睦,但是他还有个不愿意说出的小心愿,“环县道情皮影是我们环县的骄傲,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后能继承这门艺术。”面对着刚刚考上天津工业大学的小儿子高志诚,高清峰心中犹豫不决。

  “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到外面去,而皮影在他们眼中很大程度上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我不想强求孩子,所以没对他提过这件事。”今年已经46岁的高清峰无奈地说。然而在和高志诚的闲聊中,记者意外地发现,原来高清峰的担忧是多余的。“我会带着皮影去大学的,我要教大学同学们制作皮影!”在这位21岁的小伙子眼中,皮影是伴随着他长大的,而且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他已经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皮影,只是由于一直在上学,不能系统地学习关于皮影的知识。“等大学毕业了,我一定要抽时间好好学学关于皮影的知识,从历史到现在,从制作到表演,尽自己的能力将环县道情皮影发扬光大!”对此,高志诚有着不小的决心。

  本报记者薛长明

  相关链接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源于北宋,盛于明清,是华夏民族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民间艺术。环县道情皮影是陇剧之母,它集道情音乐、皮影艺术、口传文学于一体,流传已有千年历史。2002年环县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中国皮影之乡”,2003年被国务院列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十个试点项目之一,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环县有47个戏班、285名民间艺人从事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创作、演出工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