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顾颉刚先生的痛 【之一】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顾颉刚先生的痛 【之一】

顾颉刚先生的痛【之一】




—— 顾颉刚先生病逝三十周年










今年,2010年的12月25日,是顾颉刚先生离开个人生命的30周年。可是历史仿佛,差不多象是一个无心无肺的月份牌子。对于什么都没有留恋的样子?那么那么那么中国化的顾颉刚先生,时代竟然让他辞世在上一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洋节日里 —— 圣诞之夜离开。从此,顾颉刚先生终于走完了自巳痛不欲生的87度寒暑年月。顾先生走的时候,把他个人一生的藏书五万余册捐统统给工作了二十多年的社科学部。这还不算的,可是顾先生最终连自己个人的遗体也不留,把自己一切都送给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做医学研究解剖。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其实不么,这也是先生的痛。一个心痛。捐躯同时,先生其实也回家了。苏州故园。先生家在苏州。今天起立拜访。












今天,在苏州平江区平江路悬桥巷深处,曾经有过一座风景秀丽庄园宝树园。宝树园始建于明代归湛初所建,她与惠荫园同属一个主人,而今宝树园已荡然无存。可是在它原来位置上有一条僻静的小巷叫做顾家花园。这就是顾家花园4号与7号。表面上这里属于普通苏州民宅。但就是在这样一所普通民居里面,中国一代知名学者顾颉刚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 …… 顾颉刚的先祖原来是唯亭镇上的耕读人家,在明朝万历年间迁居到苏州城里,从此顾颉刚一家已经是城里人了。虽然家庭经济来源仍仰赖田赋,然生活方式却由富农而转为市民,这是我家第一次大转变 …… 这是顾颉刚先生自己对顾家历史的陈述。



自己怀着一胸景仰心情,由北方,由苏州,由悬桥巷从西往东,来到悬桥巷深处。眼睛面前看见的都是,白墙黛瓦。枕河人家。依了放养的十字街道,帷幔着顾氏先人在这家居。顾家前辈先后在这里造过七处园林第宅,而且规模不算很小。起初属于归氏的宝树园,后来也成了顾家的产业。由于年代久远,其中转手和易主,究竟发生了怎样的一些故事,今天已经难以考证了。但是宝树园上面的顾家花园,今天现在仍然清晰可见。清代以后这里的顾氏先人曾有多人入朝为官,编著文章,刻印书文。康熙皇帝下江南时曾经赞誉顾家花园为江南第一读书人家。顾家花园.



顾颉刚诞生于清代光绪十九年夏历三月二十三日,也就是189358日。顾颉刚先生的青少年时代,是在苏州自己家乡度过的。从小时候开始,顾颉刚自从读书就不肯盲从,他比较喜欢在书上批抹图画,习惯写上他自己的读书观点,并且由此养成了个人读书思考习惯。 1913年,顾颉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这样,一个诞生于旧日天堂里的现代学者,开始成长了。于是,飞天的翅膀,就是从那一条曾经走出过明代状元申时行、清代状元洪钧、工部尚书潘祖荫,以及现代学者顾廷龙、叶圣陶、郭绍虞等等一代学问和文化大师的小巷深处,走到了外面精彩广大世界。如今如已,斯人已去,书香依旧。









今天那一个小小顾颉刚先生文库仿佛已经说明不了顾颉刚的人生学路和生命天条了。于是就来到了这江南水乡的大师小巷。白墙黛瓦。顾家花园。



抑扬读到并且记得,上一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国学术界文史哲方面的顶级学者拥有研究员职务的先生不多。顾颉刚,俞平伯,吕叔湘等等姑苏籍前辈先生名在其中。当时顾颉刚先生是以国家历史研究所一级研究员身份供职社科学部历史所的。这会儿,历史研究一所二所负责人侯外庐先生(51岁)职级未定。历史三所领导范文澜先生(64岁)行政6级。此刻62岁的颉刚先生是少数没有洋人发放学历的中式传统学人之一。马来西亚著名学者郑良树先生在精心探研顾颉刚先生的学术历程及其贡献之后,由衷讲道:“顾先生至少在四个不同学术领域内起了领导的作用并且结了丰硕的果实。第一,古史和古籍的考辨。第二,古代地理和边疆地理的提倡与研究。第三,民俗学及民间文学的提倡和研究。第四,古籍的译著和点校。一般学者只要介入任何一二项的话,恐怕都要耗费他大半辈精力。然而顾先生竟然兼四者于一身,并且样样都拥有相当惊人的成就。”





















[ 本帖最后由 乌尔沁 于 2010-10-30 20:06 编辑 ]

TOP

!!!

干嘛要签名,又不是真名。。。。。

TOP

谢谢楼主分享 顾先生也是我崇拜的代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