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票房票友说法来自满清八旗子弟圈——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票房票友说法来自满清八旗子弟圈——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票房票友说法来自满清八旗子弟圈



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昆腔申请遗产之后是京剧。新华网北京11月19日电。中医针灸和京剧日前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法国美食、西班牙弗拉门戈舞,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力。它们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集体记忆,也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历史传承,更是文明延续的根。因此保护这些人类的共同财富意义非凡。
  
    
    
    
    直到清代乾隆年间,清皇宫庭里面走红的京戏和堂会,才有了一些机会在满清八旗子弟圈内大致成形。但是,清朝当时的民间戏园子大多设在皇城区外。也就是讲,京城当时的前门外天桥还属于比较偏斜的市野地方。清皇内城的八旗子弟若想听到正统京戏,则需出城走上好远。而且更加要命的是,当时八旗子弟出城听戏基本处于违法。这样一来,所谓的“票房”和“票友”说法也就应运产生了。史料记载,清皇室的票友多为内庭贝勤和宗室贵亲。比如大权大势的肃亲王善耆,就是当朝著名票友。
    
    


    
    实际上讲,早在清代道光年间,为了防止满八旗子弟进民间戏园子,所以八旗子弟的听戏看腔作为,也就拥有属于他们自已的地盘,局面,场所和聚集地。按照清室规距,八旗子弟聚众娱乐,看戏听曲,必要先报内务部审批并且还要发给准允执照。执照上面印有金龙图样,民间百姓称此为:“龙票”。在这印有金龙图样的背景上大字书写:“发给某某某的听戏票房”。于是所谓“票房”问世了。当时,收到这一式龙票并且参与听戏活动的人们都被誉为:“票友”。因“票友”来自满八子弟生活人群,所以国戏京剧的道服一直带有满服特色。
    
    
    
    清代皇族“票友”大多都是精通戏的有钱人。而且他们也是乐娱“串戏”的人。表面上看,这帮清闲无聊戏客所为的只是“请客捧场”。但其实不然,当时北京平民更把满八旗子弟入戏场“耗资买脸”的无酬投入叫做“玩票”。事实上呢,业内的满八旗子弟们,又把他们自已的这一种上妆登台,喝彩坐唱的“圈外艺涯”素称:“下海”。同时,由业余“票友”转为专业的演员,也是一准人们常说的正式下海。比如京戏老生张二奎,孙菊仙,汪笑侬,言菊朋,郭仲衡,奚啸伯。京戏花脸黄润甫,金秀山。还有京戏小生德珺如,老旦龚云甫,卧云居士,京戏琴师李佩卿,以及姜妙香,欧阳予倩等等,都是京剧舞台上举足轻重的艺术家。
    
    



    其实历史上面的许多强强“票友”艺术活动不但非常,而且频繁,其艺术水准甚至远远超过了一般专业剧团。所以说,“票友”过去京昆两界当中产生了一个特殊的阶层。清朝雍正时期甚至规定,“票友”不同戏班相混,也与伶人有别。票友的另一个明显特点是它的书卷气,比如俞振飞,姜妙香,欧阳予倩,袁寒云等等。这些“票友”都得益于读书吟诗,作画练字所修养成的书卷气息,从而形成他们典雅亭匀的艺术风格。票友一旦下海,一般能够成为红角。
    
    

    这也就说,所谓的“下海”也与今天的“下海”领域格外不同。由于当时礼仪社会制度严厉所限,“票友”和“票房”尽管不被清皇明令禁止,但是也会遭遇社会嗤止以鼻。由于是满八旗子弟推出的“票友”和“票房”,也便随之诞出了所谓“戏子”之说。但是旧代时候的票友还是不愿意下海的。这固然与他们身份多是属于有钱的富家子弟,衣食无愁,生活富裕有关。更主要是因为中国封建旧观念的强大禁锢。与今天残酷不同,过去民间百姓把唱戏视为严重贱业,甚至列为倡优。今天则是把从艺人员看成是“天上人间”的事情。从前“票友”下海几乎作为有失名门贵族体面的。所以票友一方面酷爱京剧,追求不舍。但是另外又在艺海岸边犹豫下海。因为曾经,下海犹似人品失节。


    
    

    今天,票友已经成为戏曲界的特地职业行话。意思是指比较会唱戏而并不以专业演戏为生的高级专业爱好者。这些人一般都是戏曲,曲艺非职业演员与乐师等等的。真正的票友往往不会为了有些小钱去进行商业演戏。倘若心血来潮,兴致浓处,票友也会粉墨登台,神态摇曳,水袖长衫,长靠短靴,不过这也只是为了一个好玩。决不会收下出场的那一份包银。传统民间真实票友大多数都是为了自唱自娱而存在的。历史上面比如如:清朝皇帝爱新觉罗载湉,贝勒爱新觉罗载涛,袁世凯的公子袁克文,同仁堂经纪人周子衡,上海闻人杜月笙,银行老板冯耿光张伯驹等等都是造诣很深名票。而且为京剧发展做出过相当贡献。










    

[ 本帖最后由 乌尔沁 于 2010-11-19 20:46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