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伪艺术和俗是一对活宝

伪艺术和俗是一对活宝

伪艺术和俗是一对活宝













湛然油画之苏州园林系列拙政园  122*122





俗,每个人都有俗的一面,这本身不是问题,但是装了,俗就开始运行了。这样的腔调在艺术圈里尤其的明显,也颇容易露出马脚。看到某些艺术家背后的人物,各式各样的人物,还真的摆出了欣赏之极的姿态,为艺术而陶醉的样子,感到实在的恶心。



早被作品揭露了,眼睛告诉了一切,但还得装模作样的看着画家的名字,或许是利益关系,还需要点头哈腰,把真实丢之门外。如果是流行的名字就说好,不流行的名字就说不好。也有部分人看到流行的名字就说不好,看到不流行的名字偶尔还说好,有专门和人反着干的精神,仿佛不参与几句褒贬不一的点评就不艺术了。当然,这本身就应该有争议的各抒己见,滔滔不绝,但是还真不知道他们能够看懂多少,真不知道他们能够说中几个要害。其实他们如此主观的疯言疯语,唯一的目的就怕自己不懂而俗了的虚伪,这才是在艺术圈里传播俗之根本的一个原因。



没有天生就俗的东西,俗是在一个转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那就是从经典到时尚到流行,再到庸俗的一个过程,这更是人性所向,无法阻挡,所以创新需要得那么的迫切。举个例子,再次欣赏我们从小到大所穿得衣服,你会由衷的发笑。原来一些曾经被你认为多么时尚的衣服却如此的糟糕,而难得还有几件个性的,或者与当时大潮背倒而驰的衣服还算旗帜鲜明,甚至是童年时妈妈缝制的衣服还如此的有生命力,都像齐百老人的花花草草,鸟鸟虫虫了,时间果然是能够证明一切的。



美国早期的一些艺术家,喜欢打着艺术的幌子折腾中产阶级,并且玩得相当有水平,令人们反应激烈,哭笑不得,强加一些理论之后,还不得不无奈的接受了。其实何尝不是如此,就中国古代的诗歌绘画来说,还不是就这个样子,体现了孤傲,讽刺,矛盾,抒情的自我价值。如今这样的腔调,虽然还在艺术圈里进行着,但是氛围已经大不如从前了,骨气没有了,到处是一片献媚之声。就因为这帮俗人太多了,不懂装懂的附庸风雅之后,艺术家为了迎合有钱的俗人之胃口而放弃了自我,用为了生存,为了生活而不得去屈服于金钱的托词。其实他们不应该就搞艺术的,毕竟活着的路子很多,条条都能通罗马的。为了迎接俗人之胃口,硬是用金钱包装出来的艺术终究是一个短命鬼。现在很多昙花一现的艺术家,昂贵的作假拍卖价格高高在上,就程咬金三斧头的本领,还到处去丢人现眼,实际上已经是末路狂奔了的可悲,不得已中他们不断的涉及各种行业,以便用曾经的一些知名度获得收入,也真是可怜了他们。应了那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前年的时候,上海莫干山路一个美国人的画廊里。我看到有几块黑板正在展示,理由是黑板曾在北京某些地方走了一圈,还拍摄了曾经写在黑板上一些无痛无痒,确实也生活化的一粉笔字记录。如今擦干净了,牵强的赋予几句哲学的东西,就堂而皇之的成了某件艺术品。这原本就是个忽悠术,算个哪门子的艺术,或许我大脑不开窍,但是我永远都不想去理解那所谓的艺术,愚笨一点甚好。确实我们总应该放弃一点东西,别手里抓得太紧了,以免一手臭臭的汗水。



但是,你不看好,或许还有人看好,世界就这么公平着。正好一个农民模样的老人欣赏得起劲,他背着重重的行囊,外表还憨厚,我不知道他是如何摸到了这个地方的。他一直在夸奖黑板的材料,或许他还认为黑板是小叶紫檀做的呢?敬业的画廊主人或许看出端倪,因为现在有钱的农民实在太多了,虽然某些人在服饰上身藏不露,有钱的腔调还是会做出来的。又看他想了解当代艺术,于是不厌其烦的为他解说,英文夹带着中国话的讲解。



这个希望在艺术上想做点事情的农民,还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应该说他在乡下可以体面的活着,可是为了着急的进入所谓高雅的艺术圈,沾染一些风光回去,就不得不做出欣赏的腔调,也真够俗了的。人家一边在说的是在这块黑板上出现的创作过程,还阐述了一个哲学的思考,而他却在观察黑板的质量,还煞是可爱的敲了敲它的密度,还夸油漆的发亮。虽然这个过程中他的表现是真实的,但是一切与艺术毫无关系的滑稽。或许他们的这个交流才是行为艺术了。问题是这个精明的画廊主人,明明已经知道了那个农民的欣赏水准,还是在耐心的解说。理由是这个农民有钱,或许有可以卖出的机会,更或者可以带领他介入其他一些艺术品之中。



这样的案例,可以在艺术界任何的一个角落找到。就因为把艺术扩大了,神化了,以至一些看不出究竟的人们给吓唬住了。他们不敢真实的讲出来不懂,怕丢其脸面,或者即使能够真实讲出来之话也是答非所问,文不对题,但是一定要不懂装懂的虚伪下去了,大加赞美,把美丽赋予了上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这样的俗之大俗简直无法忍受。但是他们有钱交易,久而久之,大量广而告之之后,俗终于变成了俗之经典,伪艺术被烧了出来。



有些俗可以容易的发现,而有些俗却掩藏的很深,那就是借着艺术的幌子为所欲为的蒙骗人民。好像只有和艺术搭界了,就不再是俗了的概念,这就是利用人们的虚荣心。其实俗在艺术中是最能够体现出来的,因为它本来就表现的是生活之经典。在这块试金石里,一看他们的眼神,一看他们的嘴脸,一看他们的作品,我都非常之清楚他们处在哪个节骨眼上,他们可以欺骗人民,但是他们欺骗不了湛然。当然我也是无能为力的,伪艺术和俗向来是一对活宝,难解难分,苟合着。



湛然于苏州太湖

2010-8-15





拙政园记


本来是想去苏州博物馆的,没有想到去了拙政园。原因的简单要命是一个导游鼓动着去了,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无为而为。最经常常执着在所谓的自然而为之上,甚至一点都不敢作自己的主了,怕也是落了套。



因为去了,所以画了,那么也应该写了,就像文徵明依园中景致绘图三十余幅,再一一配诗一样,还名曰为《王氏拙政园记》。拙政园的主人王献臣一度在明朝玩得很好,但是终究会不好的,这就是政治,归野之后他修建了居住的地方,还自我嘲笑在政治上的愚笨。其实他这样的态度还带着点酸,似乎不太肯下来,但是也没有办法,于是体面的找到了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一词,“拙政园”诞生了。


苏州的私家园林很多,顶峰时期多达二百多处,就像现在的豪宅一样,有钱之后人们不得不落实在房子上。只是能够成功传代的都不会有,即使皇宫也同样如此。果然仅仅传到王献臣的儿子手里,一夜之间就把这个苏州最大的园林式住宅给输了,当然输给的也是有钱人,但是一百年后这个徐姓的子孙也败落了。接着这个最大的私家花园不断的变数,在随后的五百年里频繁的更换主人,大致有三十多位,有长达百年的,有寥寥几年的,更有依靠所谓国家权力而居住的,太平天国的李秀成,清政府的李鸿章,甚至日本人的福田洋行也来参与了一把。人们不停得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堆积着每个人的最爱,名字也不停的更改,如归田园居,吉惠堂,东风公园。用途也不断的更改,尤其在政治动荡的时期里,比如指挥所,医院,学校。人文荟萃之后,园中的故事,园中的景致越来越丰富,于是名副其实的有底蕴了。


拙政园在苏州园林中有北方的风格,她不拘泥,她不压抑,或许是面积之大的缘故。水面竟然占到了总面积的五分之一,看来也只好种荷花了,那么在这里举办荷花一定是能够师出有名的。拙政园有东园,西园,中园之分,主人还煞费苦心在中园推土造岛,用徐福求仙的仙岛命名,期望长寿的享受这个园中的仙界。在曾经的东园里有些主人还种植水稻,把陶渊明的田园风光搬了进来。拙政园就是一张画,一张有着五百年来的风韵沧桑,每个拥有她的主人都精心绘制着这件艺术作品,一个亭子,一座桥,一棵树,一个水塘,一扇花窗,都花上了心思。易主之后,新主人通常能全盘考虑前主人的设计,留下他认为好的东西,改造他认为不好的东西,展示他们来过的痕迹,其中不乏还有风水大师的献媚。有人问过我什么是好东西,其实就是你这辈子都不丢弃的东西,这种东西每个人都有的,拙政园里来过这么多位主人,雁过留声,喜新不厌旧,久而久之,拙政园几乎完美到了极致。



一个园林就是一个世界,更不要说佛说的三千大世界,三千小世界了。它还常常和红颜薄命一般,有名了自然玩弄的人也多了。拙政园确实出现了一位鼎鼎有名的红颜柳如是,曾有一个阶段钱谦益将她藏于其中,有过一些风花雪月的销魂。私家园林里的故事基本都是凄美的,原来有老话富不过三代,于是子孙一定是会败落在豪华的宅子里。祖先事业顶峰就会风光的置业,告示天下他们的存在,期望着家族永远的富贵,然而世事总是无常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于是一个个苏州园林就是一个个梦一样的人生,一个个败家的历史,是那么的破碎不堪,是那么的让人深思。比如目前中国的庄园式豪宅就像当初的私家花园一样,越是豪华的越是将易主的频繁,但是不要紧,只要子孙繁衍的够多,还是会有像其祖先一样的建树功业者,一切周而复始着,一切蒸蒸日上着,一些生机勃勃着。


我不知道历史如何了,有人花费了一生精力的敛财,建造了无所个类似拙政园的房子,在其子孙心酸的同时,空空荡荡的供人们瞻仰,而流传民间的都是一些曾经的弱势群体,文人总是落魄的,女人总是没有身份的,艺术总是艰辛的,人们不停的歌颂着这些悲悯的东西,可是却贪婪的到了极点,在实实虚虚之中,演绎着一段段被觉悟者看透了个把戏。


因为去了,所以画了,所以写了,我前所未有的一鼓作气画下了这四张拙政园的作品,在漫漫长夜中耗尽了我的激情,直到黎明时分,方才初醒,原来我不是那里的主人,却放大着拙政园里的历史,感谢这里曾经的主人们,让能够我画出如此神韵的作品,人模狗样的文化了。


湛然于苏州拙政园附近的中道艺术画廊

2010-3-10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