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新夏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9月14日 10 版)
《影像辛亥──晚清社会》,闵杰编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第一版,128.00元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标识。因为它铲除了君主专制制度,为庶民减少在战祸中的兵燹伤害。辛亥百年则是今年的热门话题,以文字来记述这段史事的撰著,风起云涌地面世,但囿于见闻,一直未能见到一部有关辛亥革命的图说史书。
“图文并茂”与“左图右史”是中国历来对优秀著述的赞美之词。古代的图经有图有文,是记地情的原始著作体裁。唐宪宗时撰作的《元和郡县图志》,至宋图亡,成为中国古志的一大缺憾。此后著作虽间有随文插图,但以图写史者渐稀。清末虽然摄影术已传入中国,遗存有若干照片。但亦未能引起著述者的注意。照片散失和缺乏说明,致使无法诠释应用而被废弃。真是可惜而无奈。
我认为以照片说史是历史文献的一种拓展,图片文献与数字文献、文字文献组成文献的三大源。早在六七年前,我在《文汇读书周报》和《北京日报》上呼吁“亟待建立照片学”,反响不大。2006年初,我有幸读到旅澳中国学者沈嘉蔚先生的《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一书,他用了十年时间从莫氏所摄3000幅照片中精选了500张来反映晚清民国二十年间,中国的政治、民间生活和莫理循的个人活动等情状,堪称是一部可供历史实证的图册,但只局限于一个洋政客的视野。直到今年,我在辛亥百年的书潮中,终于如愿以偿地读到闵杰先生所撰的《影像辛亥》。
闵杰先生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历史专业的科班出身,他有治史的深邃眼光,从他的研究和著述了解,他是最早收集清代照片并以图解史的历史学者之一。他在“认识到照片也是一种重要史料“的基础上,以短短三年时间(2008~2011年)编著成二部600余页二巨册的《影像辛亥》。必须注意:这不是辛亥革命的老照片集,而是辛亥革命这一历史重大事件的图史。是以老照片作为史料来叙述、分析和论断这段历史的。作者选用了千余幅照片来构成“一幅层次分明,画面清晰的晚清社会和辛亥革命的历史画卷”。这幅画卷上,“有辛亥革命英烈的相貌、有当年的城墙和街道、婚宴和丧葬、农人在耕田、渔人在捕获、士兵在射击”。如此,画卷上的众生百态,将栩栩如生地映现在眼前。
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副题是《晚清社会》,下册副题是《创立民国》。这不是作者在分量上的简单划分,据我的猜测,这是作者对辛亥革命主要观点的体现。他不同意辛亥革命爆发的偶然性,是工兵营一枪的偶发事件造成。作者把辛亥革命的爆发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下。“晚清社会”分“新经济的生长”、“学堂的胜利”、“民众生活”和“城市化进程”等四章,显示旧事务的衰退和新事务的萌发,透露出“不革命不得了”的趋向,以影像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好了铺垫。下册《创立民国》也分“清末新政”、“民党力量的聚集”、“武昌起义”和“各省响应与民国创立”四章,作者没有回避清末挽救灭亡的新政,把立宪与革命融入一炉,而民国的创立又不是烽烟四起,腥风血雨那样的悲惨,都表达作者对辛亥革命和创立民国的评价。这些只是我的以意逆志,不一定是作者的原意。
作者把照片视同文字文献那样慎重选用,他为自己规定了两项标准,即“一是否重要,二是否清晰”。检读全书所有照片,在反映史事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史料,有不少照片是我从未涉目的。作者所谓的清晰是否也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照片本身的清晰度,我从曾经眼的清末民初的一些照片中从没有看到过如此醒目的老照片,也许这是经过科学手段处理,对读者十分爽利便用,二是对图片所作的简要说明,加强了对照片的更清晰地了解。这部图册虽以照片为主,但所有照片都配有说明。这些说明都经过作者审慎考辨,文字言简意赅,平顺易懂。如对知名和不甚知名的人物照片,都写了简要说明。这看来不过寥寥数行,但凡做过这类工作的,都能知道其中的甘苦。作者对一些新事物还考其源流发展,如自行车、飞机的初始形态和改进流行等情状,都给读者以应有的知识。这千余幅照片清晰地再现了当年的世界,给读者以直观真实的感受。
闵杰先生能在短时间成此巨著,是他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经过搜集、整理、辨识、解释、收藏的长期过程,瓜熟蒂落地完成了这部著述,是对辛亥百年的最好纪念,绝非当前某些所谓“著作”,一时兴起,草草成书者可比。在此同时,我不能不想到福建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林冠珍女士。我佩服她的专业、敬业精神。她是位聪明睿智的女编辑家,我在另外的文章中曾提到她的业绩。《影像辛亥》有了她的辅助,适时面世,使作者完成为社会作贡献的心愿。我感谢闵杰先生写出这样一部好书,也感谢林冠珍女士把这部好书送到我的案头!
2011年处暑写于南开大学邃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