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十年来,我一直感到自豪和欣慰的一件事,就是在中国各地认识了一些各民族的老夫妻。他们各色各样的婚姻故事几乎已成为我向朋友们吹嘘的本钱。现在的年轻人根本无法想象这些老人都经历过什么,他们数十年的婚姻生活是怎样度过的。当我们接近这些老人,并为他们造像时,我发现他们令人肃然起敬。在当今这个婚姻如纸如玻璃,如夏天的冰激凌的时代,走进这些老人漫长而奇异的婚姻世界,无异于一次次史前考古探险。那里面有那么多令人讶异、令人唏嘘、令人感动的东西。
这些老夫妻都是些普普通通的人,像许多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一样活过,只不过上天给了他们较长的寿岁,使得他们拥有了漫长的超过了五十年的婚姻家庭生活。他们像我们这个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人一样,默默无闻地出生、成长、结婚生育,最后也将默默无闻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不见。
他们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什么管道能够讲述他们的故事。我们觉得应该为他们,也为我们自己,真正去做点什么。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我们遍及中国大地各个角落的采访拍摄行程里,追寻“半世纪的爱”成了一项重要的内容。屈指算来,晃眼就是十来个年头,我们已有了数十对老人令人难忘的容颜。在这些容颜后面,我们读到了风云变幻的社会、历史、岁月,读到了一个个或坎坷丰富或平凡单调的人生,读到了各种奇异的风俗和难言的情感世界。
这些老夫妇几乎分布在中国的各个角落,属于不同的族群。许多老夫妇几乎没有出过远门,一辈子生活在十分僻远的大山深处。有的甚至是平生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影像。他们的婚姻生活经历天差地别,酸甜苦辣咸,人生百味,尽在其中。
和他们沟通通常不会有什么困难。哪怕语言一点都不通,他们那极质朴而简单的人性劈面就能体会到。我喜欢这种感觉,无法割舍这种沟通给我带来的喜悦。面对他们,你不会有任何压力和烦恼。在他们的面容上和身上,看不到丝毫傲慢和自大、贪婪和愤怒的痕迹,有的只是一种风雨过去之后的平和安详,以及一种慢慢累积起来的令人肃然起敬的尊严和沧桑。
他们有的青梅竹马,有的父母包办,有的指腹为婚,有的童年结发,有的抢亲结婚,有的私奔逃婚,有的再结连理,有的相濡以沫,有的若即若离,有的甚至打闹了一辈子仍在一起,有的仅仅为了物质的交换就在一起厮守终身……。正是他们,构建出了一幅幅近现代中国的生活图景。
这些老人大多出生在二十世纪初叶,他们的婚姻生活几乎可以说就是中国上世纪社会历史的缩影和见证。中国古老的观念和传统,新与旧的交替,战争和饥荒,男人和女人,爱和恨,恩和怨,欢乐和痛苦,坦然和忧虑,一切的一切,都蕴涵在了他们的婚姻生活之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家庭的核心就是这些有著漫长婚姻史的老夫妇。在他们身上容纳了太多太多生命的元素,逝去的岁月和他们生存其间的环境在他们的身上刻下了深厚的印迹。这些看似平平淡淡的东西,却有著让我们震撼、感动,甚至敬畏的力量。为他们造像,记录他们长达半世纪以上的婚姻故事,在我们已成为一种使命。
我得说,这里的每对夫妇都是生命的一座塑像,每对夫妇都是浩瀚史诗中精彩的一章。
半个世纪的爱
彝族布尔果达夫妇
夫:布尔果达,一九0五年生,彝族。
妻:米色木俄各,一九一九年生,彝族。
洞房花烛夜:一九三七年十一月。
年轻时,布尔果达英俊潇洒、桀骜不驯,就凭一条火药枪,在四川大凉山金阳县一带闯荡,不敢说威镇四方,却也赫赫有名。一九三七年,三十二岁的布尔果达坠入情网,一个叫米色木俄各的绝色彝族少女占据了这位勇士的心房。他们在山野里相识,在山野中相爱,于是布尔果达收起了枪和四处游荡的脚步,将米色木俄各娶进了自己在金阳甲依的家门,就像一只山鹰停在山岩上筑起了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