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美】桑内特:《公共人的衰落》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美】桑内特:《公共人的衰落》



作者: 理查德·桑内特
译者: 李继宏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8年7月
页数: 441
定价: 45.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2745906
目录
中文版序
致谢
第一部分 公共问题
 第一章 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之外的爱
  死亡的公共空间
  公共领域的变化侣
  现在中的过去
 第二章 角色
  角色
  公共角色
  城市中的公共角色
  证明或者可信性?
第二部分 古代政制时期的公共世界
 第三章 观众:陌生人的聚集
  谁到城市来?
  他们住哪里?
  城市布尔乔亚的变化
  宫廷和城市的相互影响
 第四章 公共角色
  身体是服装模特
  话语是标志
  充满激情的非人格领域
 第五章 公共与私人
  公共表达的范围
  自然表达处在公共领域之外
  公共和私人就像社会的分子
  分子破裂
 第六章 作为演员的人
  普通人对作为演员的人的看法
  狄德罗的表演悖论
  卢梭对作为戏院的城市的控诉
  卢梭的预言
第三部分 19世纪公共生活的混乱
 第七章 工业资本主义对公共生活的影响
  19世纪城市人口的新变化
  城市的区域划分
  城市变化和布尔乔亚的生活
  公共商品
 第八章 公共领域中的人格
  巴尔扎克的看法:人格是一种社会规则
  公共领域中的人格:身体的各种新形象
  戏台展示了街道不再展示的真实
  人格和私人家庭
  推翻过去的革命
  总结
 第九章19世纪的公共人
  演员
  观众
 第十章集体人格
  1848:个体人格战胜阶级
  Gemeinschaft
  德雷弗斯事件:破坏性的Gemeinschaft
  谁是真正的激进主义者?
第四部分 亲密性社会
 第十一章 公共文化的终结
 第十二章 卡里斯玛的去文明化
  卡里斯玛理论
  卡里斯玛和仇恨
  电子技术加剧了过去的沉默
  造星系统
 第十三章 共同体的去文明化
  建筑在共同体周围的壁垒
  建筑在共同体内部的壁垒
  共同体的人性代价
 第十四章 失去演技的演员
  游戏能力是公共表达的能力
  自恋削弱了这种能力
  自恋的调动和一个新阶级的出现
  自恋是当今时代的新教伦理
结论 亲密性的专制统治
附录 “我控诉!”
译后记
书摘
第一部分 公共问题
  第一章 公共领域
  现代经常被用来跟罗马走向衰落的那些年进行比较:人们认为道德腐化蚕食了罗马统治西方的力量,同样,现代西方称霸全球的力量也被道德腐化削弱了。这种观念虽然极其愚蠢,但也有点道理。粗略地看,奥古斯都驾崩之后罗马社会的危机与当今的生活有相似之处;这种相似之处跟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之间的平衡有关。
  由于奥古斯都时代已然逝去,罗马人开始将他们的公共生活视为形式的义务。公共庆典、帝国主义的军事需要、和家人之外的其他罗马人进行仪式性的交往,所有这些都成了义务;罗马人对这些义务的履行越来越被动,他们遵从公共秩序的规则,但在这种遵从之中投入的激情日渐稀少。罗马人的公共生活远离了血腥,他转而开始关注自己的情感,追求一种新的信仰原则。这种私人的信仰很神秘,既逃离整个世界,也逃离作为这个世界一部分的公共秩序的各种礼节。当时这种信仰在近东地区有不同的派别,其中基督教逐渐占据了主流;最终基督教不再是秘密流传的宗教信仰,它本身变成了新的公共秩序的原则。
  如今,公共生活也变成了形式的义务。多数公民对国家事务漠然处之故不待言,而且他们的冷漠不仅体现在对待政治事件上。在人们看来,对待陌生人的礼节以及和陌生人的仪式性交往,往好处说是形式而乏味,往坏处说是虚情假意。陌生人本身是危险的人物,在大都会这种陌生人的世界中,很少人会感到非常快乐。总的来说,非亲非故的人之间存在的纽带和法律关系可以被当成一种公共秩序,它是人群的纽带,是“人民”的纽带,是政治的纽带,却并非家人和朋友的纽带。和罗马时代一样,今天对公共秩序的参与通常被当作是随大流的事情,而这种公共生活开展的场所也跟罗马城一样,正处于衰落的状态中。
  过去的罗马和现代社会的不同在于公共生活的替代品,在于私密性的含义。罗马人私下追寻和公共秩序背道而驰的另一种原则,一种以对世界的宗教超越为基础的原则。而在私下,我们追寻的不是一种原则,而是一种自省,反省我们的精神到底是什么、我们的感觉中哪些才是真的。我们试图生活在私人领域中,我们只要生活在这样一个由我们自己和亲朋好友构成的私人领域之中就够了。
  现代心理学关于这种私人生活的观念并不清晰。今天很少人会认为他们的心理生活是自发生成的,无关乎社会条件和外界环境。然而,在人们看来,心理自身又仿佛有一种内在的生活。人们认为这种生活是非常珍贵、非常精致的,如果......
一只从小对虾过敏的虾哥

TOP

内容简介 · · · · · ·
  作为汉娜•阿伦特的学生和于尔根•哈贝马斯的好友,理查德•桑内特和他们两个人鼎足而立,分别代表了西方公共生活理论的三种各不相同的学派。《公共人的衰落》正是桑内特研究公共生活的扛鼎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公共人的衰落》具体展示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公共生活现状,从城市人口、建筑交通、户外空间、环境失衡等方面揭示出人们的紧张和焦虑,由此证明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自我迷恋是公共生活衰落的结果,而公共生活的衰落,则是入侵公共领域的人格引起的。全书通篇对此观点作了细致精辟的分析和论述。作者追述了18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发展的历史,对宫廷、布尔乔亚阶级、市民阶层的社会存在和交往进行了广泛的涉猎:从文学、宗教、艺术到戏剧、音乐,再到服饰、话语、视觉、人格、角色。其中不乏对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狄德罗、卢梭等人的分析。最后还指出了人们应当积极参与公共活动,在社会中主动积极地追求自... (展开全部)   作为汉娜•阿伦特的学生和于尔根•哈贝马斯的好友,理查德•桑内特和他们两个人鼎足而立,分别代表了西方公共生活理论的三种各不相同的学派。《公共人的衰落》正是桑内特研究公共生活的扛鼎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公共人的衰落》具体展示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公共生活现状,从城市人口、建筑交通、户外空间、环境失衡等方面揭示出人们的紧张和焦虑,由此证明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自我迷恋是公共生活衰落的结果,而公共生活的衰落,则是入侵公共领域的人格引起的。全书通篇对此观点作了细致精辟的分析和论述。作者追述了18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发展的历史,对宫廷、布尔乔亚阶级、市民阶层的社会存在和交往进行了广泛的涉猎:从文学、宗教、艺术到戏剧、音乐,再到服饰、话语、视觉、人格、角色。其中不乏对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狄德罗、卢梭等人的分析。最后还指出了人们应当积极参与公共活动,在社会中主动积极地追求自身的利益。
  对于正处在转型期间的中国来说,这本经典的社会著作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中国社会——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界限模糊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借鉴的价值。  
一只从小对虾过敏的虾哥

TOP

作者简介 · · · · · ·
  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 Sennett),1943年生于芝加哥,1969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任耶鲁大学讲师(1968-1970)、布兰德斯大学助理教授、纽约大学教授(1972-1998),1999年起担任伦敦政经学院社会与文化理论教授,以及社会学与社会政策教授,并曾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与福柯有过合作关系。他的研究领域为:城市社会学、艺术/音乐、家庭、观念史与身体史。他的著作甚丰,主要著作有:《19世纪的城市》(1969)、《阶级中隐藏的伤害》(1972)、《眼睛的良心》(1990)、《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1994)、《不平等世界的尊敬》(2003),以及三部小说。
  他在学术生涯中因其突出贡献获奖无数,尤其是2006年,在德国“因为其对我们时代的理性的分析”、“在社会学和史学方面的突出成绩”获颁“黑格尔奖”,这个奖项... (展开全部)   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 Sennett),1943年生于芝加哥,1969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任耶鲁大学讲师(1968-1970)、布兰德斯大学助理教授、纽约大学教授(1972-1998),1999年起担任伦敦政经学院社会与文化理论教授,以及社会学与社会政策教授,并曾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与福柯有过合作关系。他的研究领域为:城市社会学、艺术/音乐、家庭、观念史与身体史。他的著作甚丰,主要著作有:《19世纪的城市》(1969)、《阶级中隐藏的伤害》(1972)、《眼睛的良心》(1990)、《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1994)、《不平等世界的尊敬》(2003),以及三部小说。
  他在学术生涯中因其突出贡献获奖无数,尤其是2006年,在德国“因为其对我们时代的理性的分析”、“在社会学和史学方面的突出成绩”获颁“黑格尔奖”,这个奖项每三年才评选一次,此前获奖的学者包括哈贝马斯、保罗•利科。
一只从小对虾过敏的虾哥

TOP

《公共人的衰落》
作者:成刚
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
来源日期:2008-9-7
本站发布时间:2008-9-7 10:05:59
本文转载自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34126

    城市中,人与人关系的渐趋淡漠已是不争的事实。就中国当下而言,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大潮这一趋势,不仅加速了城市的发展,也加剧了城市问题,这其中就有人际关系的“石化”,更遑论城市中的公共生活。城市公共生活的枯萎被当作城市发展的代价之一,没人记得,而恰恰在城市之初,如古希腊、古罗马,公共生活何等的丰富。盛衰间究竟发生过什么?
     
    公共生活的衰弱
     
    理查德·桑内特《公共人的衰落》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关于公共生活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史家的严谨和社会学家的敏锐在《公共人的衰落》中表现得酣畅淋漓,对建筑学、服饰学、戏剧、文学、历史和政治经济理论等资料信手拈来增加了可读性和哲理性。
     
    18世纪,欧洲贸易扩张和城市人口剧增导致陌生人涌现,姓氏、社会关系和风俗习惯无助于确定他们的身份。由此,城市需要确立一套新标准。如,严禁任何阶层中的成员穿戴其他阶层的服饰;裸露的乳房不再是道德器官,而只是钻石项链的背景;赤裸的上身仅为烘托蕾丝花环;恭维是否能取悦于人,在于话语组织是否精心或机智,没人在乎是否真心;人们公开决斗,但并不破坏他们的私交;一个拈花惹草的人同样也可以赢得尊重与爱戴,因为好的立场与行动会给他们的道德加分。在18世纪,某中意义上可以说,私人生活领域与公共生活领域仍旧做到了泾渭分明,当然,这也使私人生活更为自由,而相应的是,公共生活中同时也富有公正与开阔一面。
     
    伴随世俗主义在十九世纪的崛起,公共生活开始遭到蚕食。服饰不再被当作阶层的标志,服饰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揭示私人情感的线索;不自觉地表露心声被精神医生认为是疯子的症状。人们开始把是否真诚当作社会交往的至高标尺,所有的社会现象只有和人格挂钩才有意义,所有的共同体都以彼此揭露自我来建立,非人格空间逐渐缩水。当今亲密性社会关系便滥觞于此,由此导致了公共人的衰弱。
     
    “亲密性专制”
     
    专制不仅是高压、监视、监牢、催泪瓦斯,也可以是眼泪、房贷、威士忌、香烟、家居用品,可以如此亲密无间与微妙,桑内特称之“亲密性专制”。在《伊拉克:借来的壶》一书中,齐泽克援引某位哲学家对最恶毒神甫的定义,即明火执杖暴虐的神甫并非最值得警惕,相反,伪善的推心置腹才是最危险的。在亲密性社会中的神甫,用真诚让人忽视了他们的真正利益。
     
    人们热衷于欣赏心灵的脱衣舞,这导致一个最讽刺的悖论,追求个体自由的动机最终收获的却是枷锁。百货商场迷人的橱窗,宣扬的是个性而流光溢彩的生活方式,模糊了商品的用途,掩饰了其批量生产的真相与高额利润。而桑内特更忧心忡忡的,则是由此引发的世俗卡里斯玛政治的猖獗,因为政治家的煽情演说或跟底层工人联欢而原谅其人的百万贿赂。
     
    唤醒激情,反抗“沉默”专制
     
    有趣的是,桑内特对电子媒体更不以为然,他称之为“亲密性专制的催熟剂”。桑内特对电子媒体的定义不无偏激,但也颇有见地,“电子传播技术正是一种促使人们不再有公共生活概念的技术手段。”大众传媒如章鱼般将本可以走出屋子走向广场的人牢牢抓住,让他们看到更多,交往更少。电子媒体单向的信息流通扼制了观众的反应,人们沉迷于对人格的探险,且满足于此,遗忘了去侦探背后的真实,遗忘了被政治家泪水遮蔽的政治内容。我们常指责电视新闻的八卦与花边,不知这正是其本质,也是“亲密性专制”有力需求和得力帮手。
     
    当越来越多的人清醒认识到自己属于“沉默的大多数”、却无计可施时,桑内特令人信服地告知我们已有多少时间不言不语。他唤起了人们对失语前的激情的记忆,今日的态势并非天经地义,并非生来如此,城市也不应是继续保持沉默的理由。在桑内特的词典里,“沉默”跟“独善其身”、“不战而退”、“奴役”列在同一纲目下,公共空间其实是公共发声系统,每处设计每个构造都必须有利于各种声音的无碍传播,否则便是对“机械决定论”的顺从,这与任何一种自由一种道德都不相容。
一只从小对虾过敏的虾哥

TOP

求助楼主

请问楼主,《公共人的衰落》这本书您有电子版么?老师上课推荐让看的,网上没找到电子版~

TOP

回复楼上,此书没有电子版。这本书值得购买一本!
一只从小对虾过敏的虾哥

TOP

电子版来啦

电子版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胡寄奴 宝葫芦 +100 热忱助人!! 2014-11-19 23:11
  • 昱江 宝葫芦 +25 精品文章 2014-11-10 13:53

TOP

回复 7# 的帖子

现在的电子资源真的是厉害

TOP

回复 7# 的帖子

好强悍!
一只从小对虾过敏的虾哥

TOP

求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1-2013康保成主编

如题,各位看过的同志可以给点阅读建议,如果有电子版的就更好了。

TOP

回复 10# 的帖子

此书无电子版。此书去图书馆借来翻翻就可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