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阎云翔 :《私人生活的变革: 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

阎云翔 :《私人生活的变革: 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

私人生活的变革:
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

图书简介:

作者: 阎云翔
ISBN: 7806784640
装帧: 平装
语言: 中文
开本: 16开
编/译: 龚晓夏 译
出版时间: 2006年1月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回溯到1950到1970年代,看到那个时代的农村青年是如何表达爱意,是如何呈现激情的。或许那些情感,今天的人看来,保守而含蓄,但是那底下蕴藏的激情,在那样一个集体化的社会背景下,就如费孝通所言,其实骨子里是在挑战传统秩序,无论是家族还是社会主义集体化的秩序。

  1949年以后,每一代人都在情感生活上不断地挑战既有权威的压制,而这些挑战又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而衍生出越来越独立、越来越个人化的主体性,最终在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潮下,演变成今天的格局。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

作者:阎云翔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页码:283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806784640
·条形码:9787806784648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刚刚荣获2005度“美国亚洲学会列文图书奖”。作者2000年出版的另一本专著《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的互惠则与社会网络》在学界获得很好的反响。本书可以说是上一本书,田野调查的延续。同样是以东北的下岬村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纵观下岬村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变化、农村青年择偶过程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的各种细节、家庭财产分割过程中三种相互关联的习俗沿革以及在彩礼上体现出来的巨大变化等,讨论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的出现与发展和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结论是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农民的私人生活经历了双重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
本书探究的是一个之前几乎无人触及的题目——中国乡村的私人情感和家庭生活。阎云翔70年代曾在一个东北农村当了七年农民,1989年他重回那里进行了将近十年的人类学田野调查,研究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村民的私人生活和道德世界。他的研究视野从公共领域如社会关系、家庭财产和老人的赡养,一直延伸到私人情感、性、节育和性别的选择。这个课题是极有意义的。

--------------------------------------------------------------------------------

作者简介
阎云翔,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类学教授。阎云翔先生系著名学者张光直的学生,早年著作有《礼物的流动》,最近,他的英文专著《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获得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学术著作奖-列文森奖。这是为纪念美国著名汉学家列文森而设立的,每年只颁发给两本亚洲研究专著的作者。阎云翔先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裔学者。

--------------------------------------------------------------------------------

媒体推荐
书评

本书是一部乡村民族志的文本典范,写得简练、平和而扎实,涉及下岬村50年私人生活史几乎所有重要方面,并对诸多新兴事物进行了发生学研究,如对50年来年轻女人地位的上升,以及“分家”的发生学研究尤为突出。关于国家对乡村私人生活的影响、塑造、进行了同样细致的描述。
(刘苏里)
——中华读书报
作为一部杰出的乡村民族志,该书探究了一个以前从未被其他学者研究过的课题:中国农民家庭生活中的个人与情感问题。阎教授曾在上世纪70年代在中国东北的某个农村里当了7年的农民,并在1989年作为训练有素的人类学家再次回到那里进行了长达十年多的田野调查,因此,他能以知情人的视角,展示出一幅关于个人经历及普通村民精神世界的充满微妙变化的图景。他的研究范围很广,到像风流韵事、两性关系、节育和性动力等私密的话题。该文研究深入彻底,分析说理发人深省,文风直白、敏感而感人。
——奖辞


--------------------------------------------------------------------------------

编辑推荐
本书刚刚荣获2005度“美国亚洲学会列文图书奖”。作者2000年出版的另一本专著《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的互惠则与社会网络》在学界获得很好的反响。本书可以说是上一本书,田野调查的延续。同样是以东北的下岬村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纵观下岬村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变化、农村青年择偶过程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的各种细节、家庭财产分割过程中三种相互关联的习俗沿革以及在彩礼上体现出来的巨大变化等,讨论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的出现与发展和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结论是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农民的私人生活经历了双重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

TOP

目录总序
中文版自序
前言
导论
中国家庭模式与私人生活的研究
一、“合作社模式”与缺席的个人
二、研究私人生活的新模式
三、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
下岬村的经济体制、公众生活与社会关系
一、村干部以及国家角色的变迁
二、公共生活的起落
三、亲缘结构与社会关系
第二章
择偶:独立与浪漫的年轻一代
一、关于择偶的本土定义
二、1946-1962年:年轻一代的独立自主趋向
三、1963-1983年:集体化体制下的浪漫爱情
四、1984年至今: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发展
五、介绍型婚姻中的爱情
六、从自主到浪漫
第三章
性爱、情感及其语言艺术
一、订婚后的恋爱与婚前性关系
二、爱情的语言和姿态
三、择偶理想的变化
四、爱情的表达问题
五、择偶中的浪漫革命
第四章
两性互动以及夫妻关系重要性的增长
一、家庭结构的变化
二、夫妻单质亲密关系与爱情
三、家庭劳动分工与家庭决策
四、家庭内部性别角色的重新定位
五、大家庭的民主化
六、家庭关系的结构性变化
第五章
私人空间与隐私权
一、老宅子的空间安排
二、80年代以来的装修热
三、内外之别与家庭隐私权
四、个体成员的私人空间
五、空间格局与人际关系
六、下岬村个案与隐私权观念
第六章
家庭财产与个人财产权利
一、提前分家与“从父居”的消亡
二、系列分家方式的影响
三、彩礼与遗产预支
四、彩礼支配的变化
五、新娘在彩礼交换中的角色
六、从礼物到预支的遗产
七、个人权利的上升与父权的衰落
第七章
老人赡养与孝道的衰落
一、老人的生活状况
二、虐待老人与代际冲突
三、关于代际互惠的争论
四、父母防老的措施
五、孝道的衰落
六、无效的法律与自相矛盾的意识形态
七、沉默的公众與论
八、信仰世界的倒塌
九、经济剥夺与无情的市场逻辑
第八章
人口政策与新型生育文化
一、计划生育20年
二、个人选择与生育模式
三、新型生育观的出现
四、性别因素:妻子地位上升的影响
五、社区因素:村风的作用
六、从人口控制到计划生育
结论
国家、家庭与个人
一、家庭的私人化
二、自主性、情感、欲望与无公德的个人
三、情感、欲望、消费要求
四、社会主义国家与私人生活转型的停论
五、关于国家作用的争论
六、个人的崛起与国家的关系
参考文献

TOP

虽然刚刚买了这本书,但是还是顶贴,这本书值得一读。

TOP

找这本中文版的好久啦

TOP

谢谢楼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