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2011年第7期总第7期
主办单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教网
协办单位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 人教社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主编 马丽
执行主编 马佾
栏目主持人
班主任兵法:乔廷强
教师成长:何书利
读书行走:黄欢
争鸣:张静芳
名师答疑:王玺玉
网页设计 唐玲 陈蕾
封面设计 金妍
我有一个“网想
湖北马佾
我有一个“网想”:十年之后的老师,闲聊时谈及教育刊物,异口同声地提到《师说》,不错,值得一读;三十年后咧,当他们遨游网海时,总会寻找《师说》研读一会儿,消遣的方式还很多,而这份网刊,却居于寻找的前列;五十年后,老师们有时会想起来这份刊物,想起时就会看看,谈论时离不开这份网刊对自己的熏染磨砺,对中国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足矣。
想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必须怎么做?
这就像你逛街累了,想坐下休息一会儿,你会选择什么地方;你肚子饿了,一眼看去街上大小饭店咧。你眼前一亮,就这个不错,好,确定了。能够吸引你的注意力,让你第一眼看到时,就难以忘记的,那就是选择的对象。对于刊物来说,第一眼是名字,《师说》,名传千古的经典,传道授业解惑,总揽教育的内涵,够大气。点击封面,普通一线老师,都是身边可见,做小事做实事的,坚持十几年如一日有一定成果的。翻开目录,几个栏目,指导性强,操作性高,好。一溜眼的标题,结实,当然,这还不够瞧,得让文章说话。翻开文章,读一段就放不下啦。这才是最关键最核心的,很有趣味的语言。
有趣,是它的第一个特点。
刊物吸引人的,居于核心的自然是文章了。而文章第一要素,是语言。能够让读者一拿起来,就舍不得放下,语言功不可没。比如说,当你读到“说起‘启蒙老师’,脑子里总是模糊一片,不知道谁才算是我的启蒙老师,年幼的记忆中,似乎伤痛和眼泪较多,几度自卑的性格伴随着着我走过小学、中学,直到大学毕业;而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关心,似乎只是上了高中以后。我试图埋葬那些“恨”,而让那些爱,如同种子一样,生根、发芽、生长……”(山东泰山学院附属中学孙明霞《被“启蒙”的岁月》)你有什么想法?会不会吸引着你一直读下去?再比如,当你读到“汉语,是世界上最为悠久古老的语种,也是最美的语言之一。是它,帮助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过人类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文化,它曾使中华民族昂首阔步地行进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前列,它曾给地球东方带来无限的滋润,但到近代却衰落了。现在,汉语的地位更是每况愈下,试看今日大中小学生,痴迷母语的有几人?再看中小学生家长,为了孩子学好外语,有几个不舍得花大代价?资料、工具书、音响、家教、培训,一花就是成千上万元,眼睛都不眨一下。语文呢,颇像前娘养的孩子,受尽冷落和歧视。”(湖北十堰市一中欧胜宝《播撒热爱母语的种子──“痴情母语”教法述略》)时,你会不会涌起一种无法言述的难受与振奋情绪?会不会想做点什么来弥补当下的教育?当然,最主要的,是你是不是有一种无法摆脱文章的感觉,想一直读下去,看看作者到底还说了一些什么。这篇文章还有哪些东西能够让自己深思,让自己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让自己较之经前,能够站得略微高那么一点点,对于当下教育看得更清楚些,对自己的使命感增添一丝丝后劲?
文章最容易操作的是语言,最难提升的也是语言。正如胡适先生提倡“我手写我口”一样,有什么话,说什么话,就写什么话,如果你铺陈直述的写下来,一定是一篇流水帐,难以吸引人的注意。怎么让自己的语言具有美感,换一句话说,如何让文章的语言有趣味呢。因为每个人的生活背景知识储存文化涵养阅读习惯都不同,行之于文章中,生成的语言自然也不同了。想要形成趣味性的语言,当然得把这一切化入你的文章,不是生硬的套用,机械的搬家,是你在行文时,这一切自然涌向你的笔端,奔向你的指尖,急切地希望你把它们敲打在键盘上,抒发出来,倾吐出去。你的生活教养,文化知识,地域历史,融化在你的血脉中,不是一个个字,一句句话,一串串名词什么的,而是成为你的生活态度,情感指向,教育境界,当你需要它们时,是活生生的一泉溪流,一股山洪,一河急浪,一江东去的意志与情怀。如是,当你提起笔,面对键盘时,它们引导着你,去它们最适合的位置。
那就是你的行文特点,也是你一直想追求的语言趣味了。实质上,这种趣味是一种生活态度,一腔诗意情怀,把文字当成酿酒做菜,追求一种随意行山顺心赏月的空灵境界,语言的趣味即出矣。仅仅第一眼让读者忘不了,还不够。有趣味的语言,只是把他们吸引到这边来。比如说,饭店的装潢,风格,让游街的行人进来了。满怀兴奋的点菜,却拿不出可口的,让人家满意的东西,客人自然不会回头。
有趣,让读者瞅一眼舍不得放下。有味,就是让读者舍不得放下急于看到下一篇下一期了。什么是有味呢?对于一份教育刊物的文章来说,就是文章有冲击力,在老师读者阅读时,对他现有的思想的冲击,对他目前教育观念的碰撞,对他陈旧老化操作模式的否定或新锐探索方式的肯定。如: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班主任在上班会课时,有个学生向他报告,说他的一支新钢笔丢了,并怀疑他的同桌……而在这时,老师发现那位同桌的求助和惶恐的眼神。这位老师略微沉思了一下,说:“或许哪位同学无意拿了你的笔,或许是你不小心……但我肯定拿你这支笔的同学现在一定很后悔……”说着,老师拔下了自己胸前的笔,“这样吧,我这支笔就送给你吧。不过我要告诉这位同学,随便乱拿别人的东西,不是好习惯,希望这位同学好好学习,改掉自己的坏毛病。”(浙江省永嘉县乌牛镇中心小学金甫《让我们做一个宽容的老师》)你看,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会不会拿出自己的笔,送给学生呢?这里面对拿笔同学肯定回后悔的话,对失去笔同学关切的举止,对有坏习惯同学的希望,丢了新笔同学的同桌的求助与惶恐的眼神,能够让你想起很多吧。又如:“记得一年寒假,我去拜访恩师,正巧胡老师在为一个邻家小孩讲解一道数学题,胡老师循循善诱、悉心教导,时而画图、时而实物演练,直到这个学生弄懂为止。年轻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困难去请教他,他总是那么热情,和善,有时刚端起饭碗,有时入睡未眠,有时大病尚愈,他总是全力辅导不辞辛苦。他常说:我虽不在岗,但我永远是一名人民的教师,我能做的事一定要尽全力去做。胡老师对自己的孙子要求尤为严格,现今胡老师的子女中有两位就是人民教师。”(湖南省汉寿县金架坝完小黄国民《我的启蒙老师》)胡树华老师影响了作者几十年,也是他一生教育的支撑与动力,为邻居小孩子讲题,画图,实物,想尽了各种方法,一直到让孩子弄懂问题。这是作者难以忘记自己的恩师的原因,也是读者在阅读时,对比自己教育行为的亮点。
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有味?实际上是自己在教育教学行为有什么不同与别人的地方,有没有走在别人前面做法,普通方法里面自己是不是有一点新意,同事追新求实时自己是不是更注重了对学生的引导与督促,与众不同的做法里自己探索琢磨出什么简便直捷的路径,是不是能让大家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等等。换一句话说,有味,其实就是实用性,操作性,简便性,可学性,如果再具体科学性,理论性,那就更完善完美了。我们不苛求高深精致的理论性,科研前沿的尖端性。毕竟这是一份面对基层一线老师的刊物,很多文章是他们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心得。虽说现在的老师短期培训长时进修做国外学者也有,但与专业研究人员还是有差距的,更何总,科学性理论性不是这份刊物的追求方向咧。我们更注重实效的。有味,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实用。
有趣,能够让读者短期内忘记不了;有味,却可能使得教师们读之后更长时间牢记在心。这些不值得他们念念不忘的,不会让他们天天掂记在心,想着这一份刊物里面的文章,达到这一点,必须具备第三点,有劲。
有劲,就是老师的文章,得有思想性。比如说:“我们教师不管何时都保持一种爱拼才会赢的热情,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和比赛,多看专业书籍,多写读后感、反思,多拜访有上进心朋友的博客等等。所有优秀的朋友都可以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参考,而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跟自己比,每天让自己进步一点点,快乐就会连绵不绝。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是不断自我克服和自我突破的过程,我们要善于将大目标分割成日常目标,每天都拥有一份期待和成功。”(浙江省乐清市翁垟高级中学郑月央《突破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每天只追求一点点的进步,是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上进心,是今天的自己跟昨天的自己比,这一点构成郑月央老师的教育核心。这不正是李斯在《谏逐客书》有:“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的现代翻版吗?又如何书利老师:“毕业后上的第一节英语课虽然已经过去将近24年,其它的内容已经淡忘,但其中精心设计的一个活动仍历历在目,尽管现在看起来是那样的简单,但后来的一些思考都来源于此。备课时,自己苦思冥想,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并学好英语呢?”(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何书利《我的第一节课》)他所追求的,是让学生喜欢英语这门课,然后是学好这门课,这是他每一节课追求的目标,并努力实践之。这一点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上去践行前面郑月央老师的观点。突破自己,是提升老师的水平,增进业务素质,这是上好每一节课的保证与基础,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可以做到让学生喜欢这门课,并引导督促陪伴学生,学好这门课的。郑老师是从老师的角度做,何老师是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做,追求的目标是一个,努力实践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水平。注意,这里不仅仅是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哟。爱其师而信其道,在学生喜欢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所遵循的道,即是思想道德教育,也是人文素质教育,更是个人品性教育,自己每天一点点的进步,学生喜欢的行为,在学生眼前展示,才是真正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才是真正的思想性的体现。
什么是教师的思想性,教师又如何形成自己的思想性?怎么在文章中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教师的思想性,其实就是他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摸索出来的,对学生道德养成学术提升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的方法总结,郑月央教师每天只追求一点点的进步即是,何书利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即是。如何形成自己的思想性呢?对每一位或优秀或顽皮的学生的爱,对教育执著的追求,对家乡人民的奉献,对学校点点滴滴的关注,在庸常的教育生活中,每一天每一点的反思追问积累沉淀,最终析出的结晶,得出这一位教师最为核心的一个词,围绕这个词他所生发的一系列思想,指导他以后教育教学行为的宗旨,就是他的教育思想了。真是一个词,一辈子啊。把自己的思想,渗透到自己的每篇文章,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里,让它浸润自己的人生态度与行为准则,那就是表现出了。
有趣,有味,有劲,这是我们《师说》人的追求,也是我们终极目标。
曾经看过一幅漫画,画面上,一位圆圆脑袋的教师站在讲台上,而台下,十几位学生,脑袋却大不一样,或方形、或三角形、或菱形。第二张图上,老师还是那位老师,学生还是那些学生,但是此时师生的脑袋却清一色地成了圆形。
方脑袋、圆脑袋的漫画值得我们思考。如若我们的教育还是停留在如此格式化的教育模式之中,那么,创新品质、独立的个性、优秀的人才只能成为一句空话,成为教育梦想或教育空想罢了。
点击查看全文>>
7
教师专栏墨趣茶香,品读明星教师的心路历程
本期带来:看“江湖一刀”如何行走在自己的教育路上;欧胜宝老师告诉你,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仍旧要提倡练好硬笔字;孙明霞老师谈从老师到教学管理者角色的转变。
江湖一刀·依然“保持不败的向往”──我的教育之路
湖北欧胜宝·扮靓你的第二门面──怎样练好硬笔字
山东孙明霞·每一步,都很重要
班主任兵法不同的班主任,同样的聪明才智
唯有触动学生心灵的爱,才是我们师爱与施爱的根源。
湖北熊行高·特殊的礼物
云南邱丽琴·坚持就是胜利──我与后进生的点滴小记
黑龙江马艳华·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山东陈桂燕·打赌
教师成长强校之本在教师,教师的成长是新课程的关键
在尝试中改变,在失败中探索,在反思中收获。
山东王爱忠·如何做好教研工作──一个农村教师的专业成...
广东陈永畅·“学、练、研”新教师成长的三道关
福建杨梓生·有效反馈──优质教学的关键
读书行走读书和行走是我的两个翅膀
本期好书推荐: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
·[重温经典]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
北京何书利·心有多大网有多大
安徽徐观华·我的启蒙老师
广东孔军·书画欣赏
[本期好书赠送] 参与微博互动请点击>>
争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本期话题:优质课评选利弊谈
有利论
·吉林省卢艳珍
·山东省陈桂燕
·江苏省管福泉
·山东省王爱忠
·山东省吴瑞臻
·北京市何书利
不利论
·山东省亓法祥
·山东省张希峰
·四川省杨帆现状
·天津市岳春光
·山东省鲁言平
·江西省衷祥
建议
·黑龙江省王玺玉
·湖北省应素娟
·吉林省秦丽华
名师热线与名师面对面,答疑解惑
本期名师:黑龙江的王玺玉老师,曾任肇东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主抓干训、师训和小学教研等工作。
·教学过程中如何生成亮点?
·如何让有效的教学细节彰显出来?
·师说论坛微语录
编余废墨聆听主创人员的心里话
我有一个“网想”:十年之后的老师,闲聊时谈及教育刊物,异口同声地提到《师说》,不错,值得一读;三十年后咧,当他们遨游网海时,总会寻找《师说》研读一会儿,消遣的方式还很多,而这份网刊,却居于寻找的前列;五十年后,老师们有时会想起来这份刊物,想起时就会看看,谈论时离不开这份网刊对自己的熏染磨砺,对中国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足矣。
湖北马佾·我有一个“网想”
教师节专栏童言童语,来自孩子的问候
《争鸣》预告
教师教育网刊《师说》拟开办《争鸣》专栏。每期选取一个讨论主题,在论坛(点击进入)、微博、QQ群(群号:143208714)、投稿平台上同步“开讲”(鼓励在论坛、微博上交流)。每期《师说》上精选“有独特见解的、支持率高的……”发言推出。
奖励方式:
论坛积分、开具发表证明、奖励稿酬或者赠书;
鼓励网友留言支持某发言,我们也会定期选取积极参与活动的网友,奖励积分、赠书以示鼓励。
发言要求:
七八十字不少,三五百字不多,要言不烦,冗言务去。
话题预告:
2011年9月:校长负责制利弊谈
2011年10月:春游野炊利弊谈
2011年11月:课余补课利弊谈
2011年12月:频繁检查利弊谈
2012年元月:竞赛不绝利弊谈
2012年2月:课外活动利弊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