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标志
南京大学教授 徐雁
光明网 刊发时间:2009-11-09 07:42:02 光明日报
九月上旬的一天上午,途经宁波前往临海,遂在天一阁茶室与在阁友人有偷得浮生数刻闲之雅。茗间谈及明州古今书林掌故,承告由著名学者傅璇琮先生主编的《宁波通史》问世有日,不觉为之喝彩。初未料从临海回宁,由宁波出版社寄赠的这套书已安然在室。浏览之后,获得所知未识所见未闻之史实博而富,可谓开卷有益矣。
宁波一隅,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少康时代,便在古越国版图之中。公元前222年,秦国一统华夏之后,以其为海外来客持货贸易之地而置“鄮县”。可见此地在原住民开埠之初,就是一个具有海洋文明特点的开放口岸。
到西晋末年,黄河流域受到强悍的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逼迫,中原汉人被迫大量南迁,给鄮县地区带来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手工业制作技术,这又说明中原先进文化对于本地区有哺育滋养之功。而上述两方面优势的结合,必然为此地的加速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自唐代以来,古称“明州”、“庆元”的宁波,成为与东南亚国家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的重要的国家级开放口岸,此有“市舶司”和“来远亭”官方管理和接待机构为证。由张安如、刘恒武、唐燮军合著的本书之“史前至唐五代卷”,正是在此历史时空的经纬之下,通过借鉴考古出土文物的研究成果,并依据艰难搜集所得的史料,尽量广角地向读者展现出了宋代之前的历史画面。
继之为“宋代卷”。在百六十七年的北宋、百五十三年的南宋时期的封建政治主导下,本地的社会、经济生活,都市建设和海外贸易,教育与文化各方面进一步展开,正如著作者在本卷《导论》中指出的,这是“明州自中唐从越州分离出来后,政治、经济、文化获得较快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并“开始以经济相对繁荣、文化自成体系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东南”。而“无宁不成市”之说,也形成于此时。
“宋代卷”之后,是钱茂伟、毛阳光先生合著的“元明卷”。本卷凡十章,其中元代占四章,明代六章,在共有的政治、经济、城乡体制和交通、教育与文化四大板块之外,明代多出的两章是《防卫与贸易冲突下的明代宁波港》和《明代宁波的社会生活习俗》。这是很有识见的一种架构,因为前者直接关系到地方和国家权益问题,后者至今还影响着当代人群的文化观念。钱茂伟先生在本章《引言》中指出:从明代中日两国政府来说,“都想建立稳定的朝贡贸易外交关系,由政府垄断中日贸易;而从民间来说,走私贸易频繁,倭患不断”,于是宁波港就始终处于政府与民间两个层面的“防卫与贸易冲突”之中。
由乐承耀先生独立著述的“清代卷(1644-1911年)”,凡四章;由王慕民、沈松平、王万盈先生合著的“民国卷(1912-1949年)”,凡五章。这两卷的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在长达三百余年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由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农业经济结构,被迫转型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形态,并步入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初级阶段。因此,一方面使“宁波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环境远胜于晚清”,但另一方面,为当年政府“所依赖的封建、买办势力,又顽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加上广大农村土地制度和生产关系的难以变革,以及日寇的军事侵略和占领,终于“使得宁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步履艰难”……,这其间的教训和经验,将予当代以无限的启迪与教益。
总之,作为宁波有史以来第一部现代章节体的区域通史。《宁波通史》将以史观正确、史纲明晰、史实完整而无愧于当代书林学海,并标志着“宁波市重大文化研究工程”的一个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