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陈亚联】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突破与创新——读萧洪恩新著《土家族哲学通史》

【陈亚联】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突破与创新——读萧洪恩新著《土家族哲学通史》

土家族是生活在荆楚巴蜀之间的古老民族,他们在世世代代的生息劳作中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取向、表达方式和思维特点。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土家族既保持了自己的精神传统,又吸纳了汉族的儒道思想。近代以来,土家族哲学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换。与这一转型相伴随,土家族也逐渐走出了长期封闭的环境,加入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来。记载这一过程中土家族的心路历程,发掘并阐释产生于这一过程中的思想成果,记录并衡论这一时期的思想人物,无疑是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哲学史研究工作。最近,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萧洪恩的新著《土家族哲学通史》就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填补了土家族研究和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一个空白。  首先,该书首次对土家族哲学进行了全景式展示。全书从对土家族哲学研究方法的探讨入手,着眼于土家族哲学的近现代转型,分导论及上、中、下三篇共79万字,对土家族哲学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和探讨。其中,导论部分以“土家族哲学的研究方法”为题,探讨了“土家族哲学何以可能”与“土家族哲学何以研究”两个问题,从而在方法论上为全书奠定了研究框架;上篇总论土家族哲学,厘清了土家族精神传统的生成与转型,括清了土家族的心路历程;中篇集中考察和讨论了土家族传统哲学,包括土家族哲学思维的萌芽、賨人思想家鹖冠子的哲学思想、渝湘地区土家族学者的哲学思想、《田氏一家言》一书中体现出的哲学思想、封建社会末期的历史批判与哲学反思等内容,通过对土家族传统哲学的全面整理,展现了土家族人民历史上的哲学创造;下篇探讨了土家族近现代哲学,包括土家族近现代哲学的转型、辛亥革命前后土家族哲学思维的变化、土家族学者对唯物史观的接受与阐释、沈从文的自由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等。全书疏释与衡论虽分篇进行,却有一以贯之的明晰线索可以把握。
  其次,该书体现出诸多创新。在研究方法上,该书特别注意运用哲学体验方法研究土家族哲学,这一方法实际上是研究各民族哲学的重要方法,体现出人文科学研究中解读文本、理解对象、体验生命的特殊方法论要求。该书在探讨“土家族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性的契合”问题时,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梳理,总结出文化选择的惯性与趋中心化的选择机制、民族意识与历史事件反思的思维机制、传统历史观与进化史观的契合机制、力量的展示与近现代社会的扩张机制等四大机制,对研究其他民族与现代性的关系,具有导向意义。该书阐明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意义,包括朱和中对三民主义思想的贡献、席正铭较早提出师法苏俄的问题、向警予用唯物史观全面阐明中国妇女解放问题、赵世炎提出的“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中去”等问题,这对于理解整个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的具体文化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费孝通先生强调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笔者认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不仅是自然地理疆域上的,更是文化疆域上的,这就是说,中华民族除具有总体的文化认同外,还具有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认同。从该书中,我们既看到了土家族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心路历程,又看到了土家族不断彰显自己民族个性的心路历程,为从文化上解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提供了实证。武汉大学教授李维武在该书首发式上说:“土家族由此有了自己的第一部哲学通史,向世人展示了土家族追求智慧、追求真理的悠久而光荣的思想历史,展示了土家族对中华民族哲学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这一评价是适当的。
  最后,该书体现了民族哲学研究中以论驭史与以史申论的结合。作为第一本土家族通史性哲学著作,该书既要用丰富的史料来以史申论而不冗长,又要运用一定的哲学理论来以论驭史而不空泛,这就要求作者有较深厚的哲学与史学功底。在书中,作者对鹖冠子“从边地出发的综合文化选择”、田九龄“为读《南华》慨古今”的文化选择与哲学思考、田宗文的道家风骨与儒士情怀所表现的社会哲学思想、田玄父子四人“甲申除夕感怀”所反映的诗史思想、田舜年“山川待人而显”所表现出的对传统文化的总结与反思、彭秋潭“不主故常,期可施之于实用”的致用之学、田泰斗“各言其志”的认识论与社会批判思想等问题的论述,无不体现出史论的有机统一。
  从1987年发表第一篇关于土家族哲学的论文开始,20多年来萧洪恩一直不间断地在土家族哲学史领域开拓。《土家族哲学通史》的出版,是他对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贡献。
  
  (作者系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