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族复兴与文化自觉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民族复兴与文化自觉

民族复兴与文化自觉


2016年11月04日06:59 来源:文艺报


刘锡诚


党的十八大在我党历史上是一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规划建成小康社会图景、阐述和总结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代表大会。大会报告中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段精辟的论述,阐明了我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主张和指导思想,既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艺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又旗帜鲜明地描绘了时代加诸于我国文化界和文艺界肩上的历史使命。


最近十多年来,我国继续奉行改革开放的治国方略,推动经济结构不断改革和调整,使社会生产力不断增长,经济建设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大发展,我国已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这是在世界范围内众所瞩目的历史性事件。今后20年,我们面临着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而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中国传统社会及其结构的巨大转型,以及几千年来与之相适应的农耕社会的一整套礼俗制度、不同时代形成的各种价值观的变易。经济基础的巨大变迁,理所当然地要求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艺术跟上来,并与之相适应,为其服务。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文学、艺术及其从业者所处的历史境遇和时代挑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包括海外中国人在内的14亿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历史重任。这个沉重而严肃的话题,差不多成为近十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上和政协会上的热门话题,也是有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的学术界、文艺界、知识界人士共同的思想和愿望。现在把这个思想和命题写进了我们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成为了我们党的历史上竖起的一面旗帜。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15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自那时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中国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中国这样的大国,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没有文化的复兴,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不可能的。


在全民中培养和提升文化自觉,是文化复兴最重要的基础和条件,也是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亦即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缺乏文化自觉的民族是盲目的、可悲的。譬如我们常常挂在口上说,中华文化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惟一没有中断的文化,这一点无疑值得我们自豪。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陷入盲目性。如果我们反思一下,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普及做得怎样呢?我们不应该正视、反省吗?正如习近平同志提醒的,近代以来,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历经了过多的磨难,而这些磨难给我们的传统文化带来的破坏是灾难性的。此外,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执政行为中的教条主义的思想和做法,给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近十多年来在我国掀起的民族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地方的传统文化形式保存得尚好,而有些地方的传统文化形式则破坏和消失严重,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断裂。这固然主要地缘于农业文明和自给自足的耕稼生产方式的衰落,但战争频仍、政治运动迭起、“破四旧”、以及长期以来指导思想与政策上的“左”的倾向,也是重要原因。“文化自觉”这个口号式的词语的提出,大约在90年代初,很快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同,不是没有原因的。文化自觉不仅在普通老百姓中漠然,即使在一些领导干部和文化人、作家艺术家中亦然。具体表现为在广大的人群中,特别是青年一代中,缺乏或丧失了对中华文化的自信。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速,欧风美雨的迅猛袭来,我们在文化上缺乏应有的设防,或设防能力薄弱,宣传西方价值观的西方文化,在广袤的中国领土上和人群中长驱直入。我们从封闭政策中走出来,实行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实行鲁迅说的“拿来主义”为我所用,是现实的和长远的要求,但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要对西方的价值观设防,而对付西方价值观的良方不是别的,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经历千百年的锤炼而被亿万百姓传承延续下来的、超越时代的包括道德观、伦理观、自然观、时政观等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以及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阐述的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核心价值观。一个丧失了自己民族文化观、价值观的民族,谈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建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必须坚守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经过千锤百炼、被亿万百姓传承延续下来的、超越时代的包括道德观、伦理观、自然观、时政观等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必须坚守和践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阐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体系。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里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所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列宁在《共青团的任务》里说:“无产阶级文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意思都集中在一点上:任何一种新的文化,都是从传统的文化中走出来的,即传承和发展而来的。我们今天所说的先进文化,无疑也应该是从中华传统文化中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而不是什么自命为文化专家的人平地起高楼创造出来的。没有创新就没有前进,但这个创新,必须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的创新。文化起着“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文艺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本帖最后由 边缘人 于 2016-11-5 09:07 编辑 ]

TOP

民族复兴与文化自觉

我们今天所说的先进文化,无疑也应该是从中华传统文化中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而不是什么自命为文化专家的人平地起高楼创造出来的。没有创新就没有前进,但这个创新,必须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的创新。

TOP

谢谢宁锐老兄点评。我素来欣赏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里说的这段话:“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所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TOP

任何一种新的文化,都是从传统的文化中走出来的,即传承和发展而来的。我们今天所说的先进文化,无疑也应该是从中华传统文化中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而不是什么自命为文化专家的人平地起高楼创造出来的。没有创新就没有前进,但这个创新,必须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的创新。文化起着“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文艺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常欣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