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卷)出版
继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之后的又一座汉代典籍宝库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卷)出版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2月27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 余传诗)西汉竹简在最佳保存状态下被拍摄成高精度、高还原度的数码照片,竹简简背标示编联次序的刻划痕迹和墨线也予以完整记录和再现。近日,《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卷)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标志着由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承担的西汉竹书整理与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是北京大学于2009年初接受捐赠从海外抢救回国的。这批竹书共有3300多枚竹简,抄写年代大约在西汉中期。竹书内容全都属于古代典籍,包括近二十种文献,基本涵盖了《汉书·艺文志》所划分的“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大门,是继20世纪70年代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之后问世的又一座汉代典籍宝库。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出土文献研究所所长朱凤瀚告诉记者,“简背划痕”为北大竹简整理中的重大发现,对研究竹简的制作和复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此次出版的西汉竹书中的《老子》,是继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乙本以及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之后,从地下出土的第四个简帛《老子》古本。竹书《老子》现存竹简221枚,5300余字,其残缺部分仅60余字,是保存最为完整的简帛《老子》古本。其中两枚竹简的背面写有“老子上经”和“老子下经”篇题,这是《老子》书名在出土简帛中的首次发现,也印证了有关《老子》称“经”的文献记载。竹书《老子》保存了完整的篇章结构,共分77章,与传世81章本《老子》不同,不少文句对《老子》一书的校勘很有帮助。同时,竹书中的《老子》书法优美,抄写精善,堪称汉代“善本”,其文本形态介于帛书本与传世本之间,是一个处于“定型”阶段的完整而精善的《老子》古本。据悉,《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分为七卷将逐卷陆续出版。继第二卷《老子》之后,第一卷《苍颉篇》和第三卷《周驯》、《赵正书》等文献也已形成初稿,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