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1 02:07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北京青年报
名人手中书
“笑星”陈佩斯的阅读趣味不仅远离“笑料”,更可谓“冷僻”。日前他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自己钟情于古人类学、民俗学的著述,正在阅读的就是学者萧兵所著的《傩蜡之风——长江流域宗教戏剧文化》及宋兆麟著《巫觋》。这类著述,对普通读者而言可谓艰涩,而陈佩斯乐此不疲的初衷却是:“为求证优、戏、乐、悦、欢、噱、笑等于喜剧有关诸字,并证王国维先生《宋元戏剧考》首句:歌舞之兴,始于古之巫乎之问准确也。”
萧兵研究认为,“傩”是尊奉猿猴图腾的西部鬼戎集团“调节”雨旱阴晴的巫术性舞蹈仪式,包含着扮饰猿猴图腾精神,以驱逐妖怪的表演,后逐渐演化为丧葬性的仪式和行为。而“蜡”则是一种先与猎牧,后同农耕相联系的巫术性祈祷仪式,意在祈求丰饶和繁昌。傩、蜡的起源或族属,涉及中国西部民族的图腾类别和图腾机制,以及它们与中原等处居民的文化交往、交流,是中国民族史和上古文化史的重要课题。然而,作为演员, 陈佩斯用自己独特的视角看待此类学术著作。他解读的方法可以归结为:体验与挪用。陈佩斯显然沉醉于自己的“癖好”,谈起“傩”、“蜡”的起源,甚至手舞足蹈地表演起来。他同时从古文字的象形表意的最基本的构造,以及自己观察各地民风民俗表演特色两个方面,延展着自己对文化、文字、文明的理解。
中国文字的深邃,吸引着这位自称文化不高的表演天才。他坦承自己对古文字学的热爱和研究的热情来自年轻时的一次尴尬。“当时在西湖旁拍戏,面对西泠印社的牌匾就是念不出来。对自己负气,于是买了本《康熙字典》一路读下去,没想到后来却上了瘾,发现了文字的乐趣,近一步又发现了文字和我的表演事业间隐含的联系。”直至今日,陈佩斯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了读字、看字和“演绎”字上。“我一看到那些古文字,就会追根溯源,而且总能发现这些字里与动作、与表演、与人们生活甚至心情之间的关系。而我,图的就是这里边的乐子。”
■采写/本报记者 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