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新乡土中国[015]第四篇.第十章政府服务:武义模式元素之六(二).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新乡土中国[015]第四篇.第十章政府服务:武义模式元素之六(二).

  四、开放服务:武义超市遍苏南

  1.离开“山头”闯“码头”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武义县三港乡、大溪口乡、柳城畲族镇等6个南部山区乡镇的农民勇敢地离开“田头、“山头”,外出闯“码头”,在苏州、常州、昆山等苏南开办小超市,迅速致富,并且亲带亲、朋带朋,形成了一股到发达地区开办超市的热潮,共开办超市3000余家,1万余人外出经营超市,2004年纯收入达2~3亿元,被称为农民“超市现象”。

  武义的农民为什么能够在苏南的发达地区办超市,而且越做越大?这还得从武义的自然经济发展环境说起。武义县南部6个山区乡镇均是浙江省欠发达乡镇,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差、资源贫乏、地处交通未稍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非常滞后,农民一直以传统农业主要收入来源。最早走出去开超市的是三港乡双村的青年农民张仁平。张仁平所在的双村与丽水交界,几个相邻的丽水村庄都有村民学温州人外出做生意,到苏南等发达地区经商。当时20多岁的张仁平有一个丽水的表姐夫在江苏昆山开店。1995年上半年他狠狠心向家人和朋友借了2.2万元来到昆山,在表姐夫帮助下,到当时台商纷纷涌入的昆山经济开发区花几千元租了20来平方米的小铺面,跟着表姐夫到批发市场进了一批食品和日杂用品,开起了一家自选小杂货店。由于当时昆山的城市和开发区都在迅速扩张,人口急剧澎胀,类似的小超市又很少,店里生意很好,甚至经常出现排队买东西的现象。2.2万元的投资几个月就收回了成本,当年就净赚了7万多元。一年赚7万多元对一个贫困山区的青年农民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第二年,尝到甜头的他还了债之后,立即又投入所有钱,开了一家更大的超市。就这样,滚雪球似地,从一年赚7万、10多万、30多万,生意越做越大,几年下来,就积累了百万资产。张仁平的另三个兄弟看到他赚了钱,到他店里考察之后,也纷纷于1995年和1996年到昆山开起了小超市,并都非常成功。四兄弟“开超市发财”的佳话在亲戚朋友和邻里中迅速传开,并纷纷模仿。在四兄弟帮助下,亲朋和同村人一下子又在昆山开出几十个小超市,并都迅速致富。就这样,在相互带动下,四邻八村的农民都想方设法筹钱到苏南开超市。特别是1998年以后,从三港乡蔓延到大溪口乡、柳城畲族镇、西联乡、桃溪乡、坦洪乡等武义南部其他5个乡镇,许多村庄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已外出开超市,或在同村、同乡人开的超市里打工。武义超市起源地双村只有64户,到目前已开办了近70家超市。如今小超市经济正以更为迅猛的速度在发展,当地70%以上的武义超市里都住着正在找店铺准备开办超市的武义亲友。当年张仁平兄弟的超市“星星之火”正以燎原之势在蔓延。

  目前,武义的超市已迅速遍布昆山、常州、苏州、南京、张家港、江阴、无锡、吴江等地苏南大部分市县,并逐步向长江三角洲其他发达地区以及安徽、山东等省内经济发达的城市发展。据初步统计,目前在昆山市就有1500至2000多武义人,经营着有一定规模的超市300多家,加上一些刚开张的小超市,共有400多家。常州有2000多人500多家超市,其他苏南城市也大都有50多家或者100多家不等的武义超市,几乎垄断了苏南地区的小型超市市场,苏南所有的日杂用品批发市场上攒动的人头中,密布着进货的武义超市老板,站在市场上耳边不断传来武义超市老板之间交流生意经时所讲的方言“宣平话”。

  由于经营有方,武义超市的规模在不断壮大,许多人已从创业开始的几十平方米的“夫妻店”,完成了原始积累,发展到中型甚至连锁的现代化的超市,挂靠上海华联、联华等品牌,或者自己打造品牌,经营店铺面积达500平方米以上,甚至1000平方米以上,并且从郊区向市中心闹市区发展。许多超市老板一人就开着几家投资50万元甚至100万元以上的中型超市。有了资金积累之后,许多人转向其他行业发展。三港乡三港村的范忠林1996年18岁时考上大学未去读,凑了2.4万元,到上海浦东新区开小超市,迅速发展壮大,先后开过36家大小超市,最多时一人同时开着7家中型超市。积累了几百万资金后,从1999年开始,看到批发市场的前景,逐步从超市业退出,在上海成立了一家商贸公司,做起了一级供应批发生意,公司2003年的年销售已达7000万元。他目前年仅26岁,从2.4万元起家,短短几年资产已达几千万,并逐步向酒店、娱乐行业发展。

  目前武义县南部 6个乡镇的人口总数为67844人,据初步统计,长期在外打工的有15500人左右,从事超市行业的人数有1万余人,原本穿着草鞋、解放鞋,在山头田头砍柴、伐木、干农活的山区农民,脱下“草鞋”,直接就成为一个西装革履的“超市老板”。他们已在苏南等地共开办超市3000多家,2004年总计纯收入有2多亿元,已超过了武义全县几万农民长期经营的10万余亩茶园的茶叶年产值。(图58:武义农民在昆山开的超市)

  2.武义政府开放服务的特色

  目前,在武义的对外经济活动(即“外向型经济”)中,出现了三大主力军,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北茶南珠中超市”。“南珠”,数千武义人南下到福建、广东等地从事珍珠养殖,养殖水面3万余亩,从业人员5000多人,产值达1亿元以上。“北茶”,主要是把武义的农产品、茶叶推销到北方市场,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以开茶庄为主。北京的更香茶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北京、河北、山西有40个连锁店,销售员工已有300余人,2005年销售收入达1亿元以上。“中超市”,即上文提到的武义农民群众万余人在江苏昆山、苏州、上海等地开办超市近3000家,全年总计纯收入超过2亿元。对于这一类主要由武义人自发在外地创办的“外向型产业”,就象是嫁出去的“女儿”,作为“娘家”的武义县政府,并没有任其自生自灭、不闻不问,而是抱着开放、包容的态度,多方关心、鼓励,不仅在县域范围内为企业主提供了优惠信贷、咨询培训等相应服务,还积极引导、完善管理,成立相关的合作组织,“把政府服务做到省外”,如协助创办武义珍珠养殖协会,在昆山组织成立第一个异地武义商会和党支部;不断发展和壮大外向产业队伍。武义县委、县政府这种开放、包容的服务态度获得了企业主的一致好评,使他们萌生了“人在外地,心系武义”的情怀,他们中的不少人纷纷回乡投资开店办厂,进行二次创业,为武义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武义县开放服务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积极引导,营造环境。2002年,武义县三港乡主要领导赴昆山等地考察了三港人在长三角开超市的情况,考察回来后,该乡领导研究认为三港应当实施走出去创业的战略,把山民们的思路引到乡党委、政府的决策上来。为此,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组织解放思想大讨论,要求全乡干部群众树立开放意识,放远眼光,敢于走出去,主动融入经济发达地区。通过讨论,在全乡干部群众中树立了“不求立足当地,只求谋得发展”,“不怕远走他乡,只怕足不出户”的思想观念,确立了“走出山区创新业,离开家乡建家园”的新思想,从而引发了新一轮“走出去创业”的热潮。武义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也及时对“超市现象”进行调研,积极给予正面引导和支持,把它作为山区群众转移劳动力、快速致富的一条捷径来推广,为“超市经济”的发展营造出十分宽松的外部环境。

  第二,成立机构,协调关系。2004年3月,在武义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协助下,武义超市经营者在昆山市成立了昆山市工商联武义商会和商会党支部,这是武义县首家异地成立商会和商会党组织。武义商会成立后,为当地武义经商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的作用。它把有关分散的经营者组织联合起来,促进了业内的团结协作,维护了经营者的利益,有助于扩大这一行业的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同时,武义商会业注重加强与当地武义社会各界的沟通,为超市业主和准备外出开超市的农民牵线搭桥,提供信息,组织引导更多的武义农民“走出去”创业。

  第三,搭建平台,扩大影响。武义县委、县政府通过职业培训等方式,积极为 “超市经济”搭建创业平台,并加强宣传,不断扩大“超市经济”的影响。近年来,昆山武义商会、武义昆山党支部会同武义县有关部门,对超市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他们与县教育局、县人劳社保局合作,由政府出钱,聘请县职校教师,对超市工作人员就学说普通话、经商中的礼仪、如何解决经商中的矛盾等问题进行培训,并为1000多人颁发了上岗证。武义县委、县政府还加强宣传引导,新闻单位也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典型,积极推广“超市经济”的先进经验,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创立武义超市品牌,把“超市经济”的影响推广,使之成为武义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扩大武义超市在全国的知名度。目前,武义县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扶持超市业发展的政策,并组织农民举办超市业务培训,开展农民“超市经济”宣传,为超市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五、重点服务: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武义县的政府服务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重点服务”。重点服务就是为某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服务,前述下山脱贫,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中心工作。当下,新农村建设成了中心工作。对此,武义县不仅在组织形式上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更重要的是确定了八大工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这八大工程是:

  1.大力实施农业产业优化工程,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1)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扩大特色农产品专业化生产规模,强化绿色品牌经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科技体制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积极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发展优质米的同时,着力在茶叶、畜牧业、蔬菜、优质干鲜果等产业确立竞争优势,积极培育花木、笋竹两用林、节木型食用菌、宣莲、蚕桑等产业优势,逐步形成农业块状特色经济。不断加强农业功能建设,积极开发和培育农业新领域,强化农业的生态功能、旅游功能建设。

  (2)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提高农业基地技术承载能力、抗灾避灾能力、投入产出能力为目标,通过增加投入,完善设施,改善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土地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工作。积极引导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做好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全面实施源口水库和清溪口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加快生态景观林和生物防护林建设步伐,加大绿化造林和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先进适用农机具的示范和推广工作。健全完善动植物疫病防治、防汛和森林防火应急机制建设,进一步提高监测、预警、应急能力。

  (3)实施“强龙兴农”工程,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发挥政府组织和政策激励作用,引导农民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精心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推进农业集群专业化生产。实现品牌共建、技术共享、生产分工、运输销售集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武义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大力实施农村富民工程,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树立“跳出三农抓三农”的理念,坚持增量提质并举,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努力形成块状经济优势,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有力的产业支撑。发挥武义中南部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旅休闲用品和食品加工、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且环保型产业,吸纳农民进厂务工,获取稳定的工资性收入,以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

  (2)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施“兴林富民”工程,实现增值增效。切实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继续鼓励发展“超市经济”。进一步加强引导,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为超市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鼓励更多农民“走出去”。加强外地商会工作网络建设。

  (3)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制定切实有效激励政策,吸引外资和社会工商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扶持和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的培育力度,提高农产品精加工和深度开发能力。完善农产品销售市场网络。继续推进生态农贸市场、集镇市场等各类市场和商业网点的发展,加强与义乌、杭州、温州、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农贸市场的联系,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出口。

  (4)加快以“农家乐”为重点的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温泉休闲养生、古建筑、古生态和畲族风情等特色旅游优势,依托“一泉一山一镇两村”的旅游发展格局,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鼓励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积极发展以“农家乐”休闲旅游业。鼓励企业和个人开展“农家乐”旅游推介、客源集散、经营指导、技术培训等有偿服务,培育一批“农家乐”龙头企业和经纪人。切实改善“农家乐”旅游点的硬件设施,规范行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5)发展壮大来料加工业。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鼓励各类人才积极参与来料加工或创办加工型生产企业。加大经纪人培训力度,强化安全生产和诚信经营意识,不断提高经纪人素质,规范经纪人行为。进一步扶持壮大来料加工龙头企业,促进集约化、规模化加工基地的发展,逐步培育特色产品加工基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服务环境,对加工企业在供电、用地、运输等方面给予优惠和补助。

  (6)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农村宽带、电信、电视、广播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好“农民信箱工程”。强化面向农村的信息服务,提高信息入户率。用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农业管理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

  3.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工程和生态县建设,建设农村新社区

  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以村庄整治和生态创建工作为龙头,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农村新社区。全面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工作。着眼于统筹城乡规划和建设及人口布局,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完成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提升整治建设水平。坚持村庄整治和农村危房空房整治、生态村建设相结合,推进“改路、改水、改厕、改房”,加快中心村和乡镇所在地村的示范整治建设。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运输处理,大力推广应用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生产污水净化治理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全面落实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农村电气化事业发展。以争创全国新农村电气化示范县为目标,“十一五”期间投入1.8亿元,大力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全面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进一步加强乡村康庄工程、农民饮水工程、清水河道工程、绿色生态家园等系列工程建设。

  4.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要按照促进乡风文明,培育现代农民的目标,针对农村农民的实际,加大培训教育和示范引导力度,着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高度重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倡导关心公益、惩恶扬善的社会风尚,营造诚信友爱、谅解宽容的人际关系,建设团结互助、和衷共济的社会氛围。要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利用乡镇、社区等教育网点及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积极构建集科普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农民学习平台。广泛开展适合农民、寓教于乐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农民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要提高农民创业就业素质。加快建立上下联运、条块结合的农民培训体系,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委托培训等多种方式,继续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被征地农民、下山移民、农村后备劳动力等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要提高农民现代文明素质。以创建文明村镇为载体,“百家文明单位结百村活动”为抓手,广泛开展现代文明养成教育,自觉养成现代文明生活习惯。

  5.大力实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村公共事业综合水平

  进一步加大农村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长效机制,以建设“文化先进县”、“科技强县”“教育强县”、“卫生强县”“体育强县”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进“东海明珠”工程和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四个一”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群众性文艺活动。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巩固教育强县创建成果,加大农村教育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四项工程”。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的政策。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健全农村公共卫生三级服务网络。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完善合作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稳步实施门诊医疗费报销制度,推进农民健康体检。加强农村消费安全建设。积极实施“千镇连锁超市”工程、“万村放心店”工程。以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为重点,健全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加快推进农村流通领域商品准入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农村消费维权监督网络,切实维护农村消费者的安全。

  6.大力实施农村社会保障工程,做到弱有所助、贫有所济

  以推进“新五保”工程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继续实施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的体制,扩大县域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建立健全教育救助制度,切实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法律援助工作体系,做到应援尽援。

  7.大力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加快南部地区发展步伐

  以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和结对帮扶工程为载体,开展发达镇(街道)与欠发达乡镇结对帮扶,使发达乡镇的工业发展优势、劳动力优势紧密结合,把南部地区建设成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来料加工基地、农村劳动力输出基地、旅游观光胜地和绿色生态屏障。充分发挥南部山区的生态资源优势,做大有机茶、宣莲、高山蔬菜等绿色农产品的基地规模。依托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畲族文化,加快南部地区休闲观光特色旅游业的发展。继续抓好下山脱贫。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实施下山脱贫攻坚,引导山区农民向中心镇村集聚。结合农民技能培训,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建立完善来料加工优惠政策,努力建立来料加工集散基地。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的贫困户帮持措施,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积极倡导“一企一村”结对帮扶活动,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8.大力实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程,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平安

  (1)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结合农村实际,以“三级联创”和“先锋工程”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深入开展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规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加大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健全关爱基层、落实“三真”长效制度,规范干部实绩评价和奖惩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2)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要求,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进一步完善村务监督制度、村务管理制度和村民“一事一议”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明确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监委会、村民代表会议之间的关系,切实推进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

  (3)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各种开展创建“平安武义”,以建设“法治武义”和争创“优良村(居)”为载体,全面开展平安村(居)创建活动。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引导农民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农民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加强农村治保、调解等综治组织建设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1]

  正如县委主管农业的陈增加副书记在接受笔者的采访时所说:

  我在主管农业工作中,特别是在 “三农”工作方面,主要是抓好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村庄整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下山脱贫、新型农村保障体系建设、计划生育等工作。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三农”工作,按照“提高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保障农民”的工作思路,牵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新农村建设和扶持“三农”的政策文件,为“三农”工作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了“三农”工作机制,使“三农”工作地位更突出、重点更明确、计划更有序、扶持更有力。

  六、“有限”政府:新农村建设中社会控制机制的重构

  社会控制(social control)是“通过社会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它“既指整个社会,或社会中的群体、组织对其成员行为的指导、约束或制裁,也指社会成员间的相互影响、相互监督、相互批评”[2]。作为社会控制概念最早的提出者,美国学者爱德华·A·罗斯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指出,社会控制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统治,在内容上包括对于意志、情感和判断的控制,在具体方式上则包括了经济、政治、法律、道德、舆论、习俗、宗教、信仰、教育、礼仪等近20种控制方式[3]。他认为社会控制就是由这多种控制方式而形成的控制体系,从而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

  从社会控制的来源上,社会控制可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政府职能、政府角色等来自人自身内部世界以外的的外部力量的指导、约束和影响,是一种外部控制。社会控制既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从一般意义上讲,社会控制对社会有序运行和良性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社会控制有效实施,是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每一项指标的最终实现都依赖于有效的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主要有以下几项功能:[4]第一,整合功能。社会控制通过重建社会公平,平衡社会心理整合社会与群体内部各种社会关系,促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社会与群体的“有机团结”。第二,平衡功能。社会控制也可以通过协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实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社会与群体的新平衡,促进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第三,评价功能。社会控制又可以通过道德、法律与舆论等控制方式,强化社会控制机制,为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提供稳定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环境保障。第四,调节功能。在新农村建设中,社会控制通过颁布政策法令、社会舆论、教育、示范等方式,促使社会成员遵从既定的社会规范,从而实现社会控制对社会行动的指导和调节功能。第五,稳定功能。社会控制还可以通过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念的指导和约束,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产生和存在的各类、各层次的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缓解社会冲突,保持社会系统的积极稳定。

  从我国传统的社会控制机制看,政府对几乎所有的领域和全部的社会生活都实行着严格而全面的控制。“政府办社会”、“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在各项经济活动中,特别是在商品流通、供求关系紧张的领域以及在经济生活的热点部位,还到处可以看到政府的影子。从经济行为到政治行为,从文化教育行为到日常生活行为,都被置于政府行政权力的政治控制之下,控制的力度是相当强的。而市场经济是有秩序的经济,这种秩序不是象传统社会那样通过指令性计划达到整齐划一,最终形成一个自组织及内在控制程度都较高的社会,其控制力度将不断减弱。新农村建设的四项目标给一方面给社会控制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社会控制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我国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时期,社会控制弱化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可能直接导致社会系统的分裂,这在客观上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实现,原有的社会控制机制已显得越来越不适应。因此,针对当前社会控制面临的问题,围绕新农村建设,改变政府职能,重塑政府角色,以重新重构社会控制新机制已刻不容缓。

  社会控制的重构,体现在政府职能的改变和政府角色的转变上,由“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长期扮演着指挥一切、照顾一切的“家长”角色,政府职能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管得过多、过细,环节繁琐、效率低下,结果导致了政府的“越位”、“缺位”、“错位”,抓了管了许多不该抓不该管的事,而对一些该抓该管的事又没有抓没有管,或者没抓好没管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虽然有了不少变化,但由于旧体制的运行惯性,职能转换远远没有到位,严重影响了市场机制的发育和完善。市场经济是利用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的,政府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遵循经济规律,充分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促进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凡能由市场调节、企业自主决定、中介组织能提供服务的事项,政府坚决退出,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更不能“错位”,切实减少对经济事务的行政性干预。只有实现好政府服务的角色转换,使政府由管理者变为服务者,才能实施有效的社会控制,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要在新农村建设中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就是要重新认识和确立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公民本位、社会本位、市场本位,还是政府包揽包干的政府本位?武义县委、县政府在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的自身转型中,以建设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为目标,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体现了服务型政府的合理定位。武义县委、县政府自觉下放权力,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是通过行政命令和“一刀切”的强制手段,而是在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自主权的基础上实行 “政府主导,以人为本”的方式开展新农村建设。建设责任政府,就是要求政府必须回应社会和公民的基本要求同时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政治、法律、行政和道德上的责任。从解决人民群众最普通、最平常以及最迫切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着手,积极回应民众的要求。修路、架桥、改善卫生状况、发展产业、建设新班子以及引导发展各种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无不体现着政府以广大农民的要求和喜好为公共职能和公共服务输出的依据。

  [1] 中共武义县委文件,2006年1号文件。

  [2] 费孝通主编:《社会学概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 181页。

  [3] [美]爱德华·A·罗斯:《社会控制》,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267页。

  [4] [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204-232页。

TOP

等了好久,徐老师终于来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