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刘柳】从“热带忧郁”到中国社会的当下“忧郁”

【刘柳】从“热带忧郁”到中国社会的当下“忧郁”

 

 从“热带忧郁”到中国社会的当下“忧郁”

□ 刘柳


     列维-施特劳斯是20世纪的思想伟人,在那个社会进化论和存在主义盛行的年代,在现代化引起两次世界大战的业障中,他以其社会学年刊学派的功底,在热带之旅和流亡美国的难得经历中接触到现代语言学、文化人类学和心理学,并由此感悟到人类不同社会经验深层的共同思维结构,从而在纷纭复杂的自然与文化关系中找到了联结人性、人的能力、潜力和需求的共同基础,革新了西方社会科学自文艺复兴以来重分析轻综合、重自我轻他者的研究范式。

  《忧郁的热带》是列维-施特劳斯的代表作之一。书中记载了作者探访巴西卡都卫欧、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原始部落的历程与思考。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反思了风景的自然状态、旅行的观念、现代性、知识与权力的关系等,透显出由西方中心主义所导致的霸权主义、单边政策、双重标准等危害世界、扰乱社会的恶疾。

  战后至今,列维-施特劳斯思想背后一直隐藏着“热带忧郁”,这种忧郁没有随着他的逝去而消失,而是追随着全球化的季风在世界形成燎原之势。

  中国的“忧郁”始于近代。其根源是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之下,在积贫积弱和救亡图存中接受的西方社会发展史观即古典进化论。那是西方18世纪启蒙运动中形成的社会进步观。它把世界上共时的类型差别解释成历时的发展阶段差别,认为遵循单一发展路径的人类有着共同的宿命。它把民族文化在空间上的差别说成是时间上的先进与落后,从而把不同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关系变成了文化上的师生关系,又把虽有数理却无道理的GDP当成追求先进、摆脱落后,或用先进代替落后的不二法门。其结果是使包括汉族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国各民族文化受到冲击,社会忧郁升级。

  从中国当下的话语排行榜上看,民族问题的背后总是蕴藏着一套速热逻辑,即由东部“热社会”对西部“冷社会”进行经济加热,形成文化高压。中国西部和民族地区不是贫困和欠发达的代名词,发展也不应仅以GDP为指标。国家对发展的需求并不仅仅来自西部,还来自东部。因此,主流社会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关系乃是一种基于共同需求的互惠关系,与西部交往的原则应是一种推己及人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当我们试图用发展来解决中国社会当下的“忧郁”时,要从人心人性出发,认识到人类普同的心性和共同的价值需求,通过倡导从社会发展史到文化生态学的范式转型,来追求费孝通先生生前倡导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发展目标。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TOP

注,文章章我们能看出很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张海洋教授的思想

TOP

文章很不错

[ 本帖最后由 代启福 于 2010-5-10 21:11 编辑 ]

TOP

受启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