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阮西湖】民族,还是“族群”?——释ethnic group一词的涵义

【阮西湖】民族,还是“族群”?——释ethnic group一词的涵义

这是一篇颇有代表性的立论和驳论融合,历史与当下结合,立论与实践统一,理论与通俗并行的文章。有人说,现在的学术书籍和文章都太多了,看不完也看不懂,为什么?看看这篇文章就能找到问题。曾和朋友们聊起“学者”和“专家”有什么区别,我用了一句话来概括:学者,就是把简单的问题说复杂的人;专家,就是把复杂的问题说简单了的人。这篇文章给你的感觉,就是什么是专家。
   另外,专家对悬疑问题的解决推动着认识的发展,围绕“民族”和“族群”的认识,已经有诸多的文章,ethnic group究竟应该翻译为“民族”还是“族群”?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词翻译问题,其背后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蕴。这不单单是人类学的问题,也是所有对文化感兴趣的人所应认识的问题。
   本文的作者阮西湖先生今年高寿80了,是一个个性伟岸清扬的人,一个对学术痴志不移的人,一个对真理锱铢必较的人,一个对后学殷殷提携的人。我们住在一个小院里,每次散布的闲聊无不是学术,我们互相争论,从不随便认同对方的观点,每次见面几乎都是,“小朋友,过来,谈谈”,然后就开始了我们的学术探讨。本文获得阮老的特许,在此转载,推荐给我的朋友们。欢迎讨论。

                                                                     民族,还是“族群”?——释ethnic group一词的涵义
内容
 
 
(一)“氏族”—〉部落—〉民族”是人们共同体演进的普遍规律
 
(二)上世纪初进入我国的ethnos 只留下重要印记 — 民族
 
(三)美国词典(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对ethnic的解释
 
(四)我国台湾省出现的“族群”字眼及其被台独分子利用的情况
 
(五)前苏联学术界对(ethnos)一词理解
 
(六)二十世纪末再度进入我国的ethnic一词身价大增不容忽视
 
(七)为什么国际人类学界用ethnic group来表述民族?
 
(八)在世界人们共同体演进的过程中没有“族群”位置,不宜以“族群”取代民族,也不宜以“族群”表达民族以下支系
 
(九)人类学术语亟待规范
 
关键词:民族、族群、术语规范

摘要:氏族→部落→民族是人们共同体演进的普遍规律。在世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和当代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均没有出现“族群”现象。从80年代末90 年代初以来在我国社会人类学和民族学刊物上大量出现“族群”字眼,引起各方面关注和不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某些民族学者对英文术语“ethnic group” 的错误理解造成的。为此,本文通过对“ethnic goup” 一词含义的研究,指出“ethnic group”是民族,不是族群,建议术语使用规范化,促进社会人类学的发展。
 
Keywords:  ethnicity, zuqun, terminology standardization

注:The meaning of “zuqun” is a new name of “community of people” created by some Chinese anthropologies.
 
Abstract: The universal law of evolution is that the community of people has evolved from clan to tribe and then to ethnicity.  Since the development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society, the word “zuqun” has not appeared until the 1980s. In the late 1980s and the early 1990s, the word “zuqun” started to be widely used in anthropology and ethnology magazines, and this widespread use of “zuqun” has aroused general concern. The word “zuqun” has been used by Chinese scholars because some ethnologists do not understand the real meaning of “ethnic group” and thus they wrongly translate the English “ethnic group” into the Chinese “zuqun”.  By conducting research on the meaning of “ethnic group”, I would like to point out in this paper that “ethnic group” does not mean “zuqun”, and therefore suggest that we should standardize our terminology.
 
(一)“氏族”—〉部落—〉民族”是人们共同体演进的普遍规律
 
 在社会人类学对人类群体的研究中,使用氏族、部落(含部落联盟)、民族,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过程,而且这三个群体普遍存在于世界各个地区,当然在个别地区也有例外,如北极圈的因纽特人就没有氏族,澳大利亚土著人社会的部落组织也存在不同的见解。在苏联的民族类型中还在部落和民族之间增加了部族阶段。这是人类学家在100多年中共同得出的结论。而且对这三个群体的学术观点的认同基本上是一致的。
 氏族是人类最早的群体,产生于旧时器时代的中期和晚期之交的原始社会,由同一血缘关系的成员组成。氏族公社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最早的生产组织和社会单位。
 部落形成于一定地域内,操同一语言并具有相同的文化生活的人们组成,有作为常设权力机关的部落议事会,是人类群体演变的第二种类型。
 民族是伴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文化、语言和文明的进步,居住在同一地区的相关部落逐渐融合并形成起来,也就是英文所表述的people, 法文peuple, 德文的volk。现今3000多个民族的形成过程大同小异。只是在15-16世纪以后,由于地理大发现而引起的移民和异族同婚而产生例外,例如南非的开普马来人等。然而本文对人类群体的观点着力于普遍规律性人们的共同体演进模式,即氏族—〉部落—〉民族。
 
(二)上世纪初进入我国的ethnos 只留下重要印记 — 民族
 
 古希腊词ethnos在上世纪通过德国(以德语ethnologie为媒介)进入我国,当时我国著名学者蔡元培先生在20年代从德国引进民族学(ethnologie),随后由ethnos词首派生出来的词也在我国和世界上出现了,如
       ethnocentrism  民族中心主义
       ethnobiology  民族生物学
       ethnogenie  民族起源
由于当时只作为普遍术语进入,人类学在我国也刚刚开始,著作也少,使用频率也就少了。更重要的是ethnos当时没有被国际人类学界作为研究对象来使用,只留下印记而已,但是重要印记 — 民族。
 
(三)美国词典(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对ethnic的解释
 
 该词典认为ethnic表“具有表现在风俗习惯、特征、语言和共同历史等方面的共同文化遗产的居民群体”,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共同风俗习惯,共同的特点,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文化等。这种理解与我国民族定义是吻合的。通过词典对ethnic一词的解释,使我们可以相信,世界各国用ethnic group表述民族,与我们对民族的定义是一致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ethnic group就是民族。Ethnicity是ethnic的名词,但这个词是没有多数的名词,因此,对于多数民族只能用ethnic groups来表述。
    顺便介绍一下,梁实秋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辞典》对ethnic group的解释:同种同文化之民族,ethno:表“种族、民族”之义,ethnos = ethnic group.
 
(四)我国台湾省出现的“族群”字眼及其被台独分子利用的情况
 
 至于台湾省使用族群,据我所知,台湾的人类学界对世界各国民族共同体研究不够,80年代初,一些台湾学者向我要有关苏联东欧人类学的研究资料,台湾学者只是对海外华人做了一些研究。总的说来人类学研究在我国台湾省基本上局限于台湾省境内,为此,在对民族共同体的遣词方面有不当之处,如“族群”。随着台独势力的抬头,“族群”一词被台独分子利用,破坏汉民族的整体性,把原来的方言集团(如闽南话方言居民和客家话方言居民)划为“族群”,为台湾地方选举拉票服务。
 在这个问题上,我有发言权,我是漳州人,年青时在漳州、厦门读书。特别在厦门读书时,班上有漳州同学、厦门同学、泉州同学,也有福州同学,还有上海同学、台湾同学,大家都讲国语,丝毫没有隔阂,更没有“族群”观念,都是汉族。在厦门解放前的48年、49年,因政治观点不同,有的同学到台湾,有的同学留在大陆。到台湾去的同学都讲闽南话,他们到台湾以后,不是按方言被划分为“族群”,而是按政治被划分为“外省人族群”。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陈水扁所说的“族群”乃是“分而独之”,即把汉民族分裂,达到搞台独的目的。
 
(五)前苏联学术界对ethnos一词理解
 
 为了解古希腊文ethnos及其派生词ethnic group的含义,这里引两段苏联学者的观点。第一位是50年代在中央民院任教的切博克萨罗夫和切博克萨罗娃(笔者的朋友)。他们在《民族、种族、文化》(1972年版)一书中对(ethnos)是这样解释的:“在本书中使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另外一个希腊文名词‘ethnos’(民族共同体),这个词译成俄文也是‘民族’的意思。我们应当把世界上各个民族都看作是独立的民族共同体。”(见《民族、种族、文化》(中文版第4页)
 第二位是勃罗姆列伊院士,他是苏联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1985年我与他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种族与民族理论专家会议代表,遗憾的是他因故缺席。现从他的《民族与民族学》一书中摘一段:“在西欧的科学中,据我们所知,到三十年代末才初次开始用“ethnos”一词来表示民族学研究的对象。从这时候起,术语“ethnos”或“ethnic”和由它们派生出来的术语“民族集团”和“民族构成体”逐渐开始越来越经常用于外国作者的著作中,来表示民族学研究的对象。在把民族术语引进我们的现代科学著作(首先是民族学著作)方面,库什涅尔于四十至五十年代之交写的著作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民族与民族学》第19-20页)
 从这两段引文可以看出,希腊文ethnos的含义是民族。前苏联和俄罗斯学者就是把ethnos作为民族来使用。一个新的术语要在学界广泛使用,要有一个过程,从上世纪后半叶苏联民族学界已把ethnos作为民族术语接受下来,并在学术界广为使用。苏联学术界观点也许有助于我国学者了解ethnic的含义。
 
(六)二十世纪末再度进入我国的ethnic一词身价大增不容忽视
 
 上世纪80年代再度进入我国的ethnic及其派生词ethnic group,身价大增,已不是普通词了,而是社会人类学研究的对象,处于中心位置。决不能象某些人所说的,ethnic group表述民族以下分支,如果我们这样做,就会引起对外学术交流的困难,因为国外把ethnic group作为民族,而我国把ethnic group作为民族 的分支。
 我认为,应该重视ethnic group的作用,因为只要开展人类学研究,就要与ethnic打交道。以下有关方面研究的例子可以说明,无论我们展开什么研究,都离不开ethnic,如“民族关系”、“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民族习俗”、“民族意识”、“民族国家”、“民族自治”、“民族信仰”、“民族和睦”、“民族团结”、“民族歧视”、“民族隔阂”、“民族繁荣”、“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形成”、“民族定义”、“民族同化”、“民族食品”、“民族传统”、“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艺术”、“民族亲属关系”、“民族居住地类型”、“民族社区”、“民族职业类型”、“民族象征”、“民族地区”等等。若把研究对象—民族,译为“族群”,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就是为什么我用这样大的篇幅来说明一个词,因为这个词处于社会人类学研究的中心位置,是异常重要的词,不容疏忽,必须准确翻译。
 
(七)为什么国际人类学界用ethnic group来表述民族?
 
 为什么各国人类学家用ethnic groups表述民族,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用ethnic relations表述民族关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用race and ethnicity(ethnic group)表述种族与民族?这是很重要问题。
 我个人对这个词的了解也是有一个进程,是逐渐深入,达到基本理解。我第一次遇到ethnicity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我任“民族译丛”副主编(主持译丛工作)和民族研究所世界民族室主任。有一天,《民族译丛》编委林耀华先生(民大人类学教授)送给我一本书,书名是ethnicity。这个词对我来说是新词,我就请教林耀华先生这个词含义,他说要进一步研究。这是一位老人类学家的严肃态度。于是与编辑部同事一起商量,暂译“民族性”。这个译法肯定不准确,但也没有走意。
 这个词一直困扰我几年,82年作为访问学者到加拿大,看到了加拿大广泛使用ethnic group来表述民族共同体,85年春我还是作为访问学者到澳大利亚研究人类学,那里与加拿大一样,大量使用ethnic groups来表述民族。85年12月很荣幸作为人类学家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邀请出席联合国教科文主办的种族与民族理论研究专家会议,在那里我遇到了世界各国人类学专家,大家都用ethnic groups来表述民族。对此我又做了一些研究,利用我在国外收集的资料,还有我在50年代从事苏联民族学,语言学和考古学翻译的经验,得出的体会是,除了在上面提到表述民族共同体的词汇外,还有来源于拉丁语的nation。
这两个词早就存在,起初是表示同文化的一群人。欧洲人到美洲后,遇到当地的土著人,均用nation一词来表示,随着对土著人的研究深入,发现土著人有部落组织,但欧洲人依然用nation来表述,如易洛魁人的五个部落联盟,用five nations,所以nation一词在北美有时也用于表述部落联盟。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欧洲,nation也用于表示国家。这样,nation一词就变成多义词了。
 在1942年以前,用nation一词来表述民族共同体的频率较高,1942年人类学家提出用ethnic来表示民族,并以社会文化衡量民族,这一点很重要,社会文化是民族的主要特征。二战后,ethnic一词使用频率大大提高,原因是联合国成立时,用United Nations一词来表述,使nation渐渐地用来表述国家,而不用来表示民族。
 
(八)在世界人们共同体演进的过程中没有“族群”位置,不宜以“族群”取
代民族,也不宜以“族群”表达民族以下支系
 
 有学者提出“民族概念适用于中华民族(Chinese nation);族群概念则适用于中华民族之下我们习惯上所说的56个民族,以及56个民族之下的各个支系。”
 我认为这个观点很奇怪,我国56个民族的确立乃是我国老一辈人类学家长期研究并在50年代经过实地调查的结果(当时有16个调查组、分赴全国各地)。应该说,我国民族识别的成功,是我国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为我国各民族实现自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国56个民族在各自漫长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从氏族到部落,又从部落发展到民族,就象我在本文开头所说的,这是世界人们共同体发展的普遍规律。我不知道,“族群”是处在人们共同体发展的哪一个阶段,是取代民族,还是往后倒退?
 无论是向后退,还是取代“民族”都没有位置,若后退,那就是居于部落和民族之间。俄罗斯文有一个部族,原来就是指在部落和民族之间的人们共同体,用了100年左右,现在不用了,因为从世界各地区人们共同体的发展过程都没有在部落和民族之间的称谓。现实的情况也是一样,北美印第安人都从部落阶段进入了民族阶段。我国也是一样,各人们共同体都形成了民族。
 若“族群”取代民族,可以说没有一个民族的代表会同意。若把“族群”用来表述民族以下的支系,这种想法也不现实,因为把民族内部的方言差别或地区文化变异定为“族群”,有分裂民族之嫌,更不会有人同意的。可见,“族群”术语之于人类学既没有现实意义,更没有理论意义。
 
(九)人类学术语亟待规范
 
 目前我国人类学术语存在着纷乱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术语“族群”
 最近有的大学成立了《中国族群研究中心》,并有学者建议用“族群”取代
56个民族,说明“族群”在我国已有相当影响力,若不及时规范会越来越严重,越来越难规范。对于“族群”并非单纯学术问题,因为这种观点与我国宪法相悖。我国宪法第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自实施以来建立了155个自治地方,其中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2个自治县。如果56个民族改为“族群”,这些“族群”将如何实现自治,因为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都是民族,而不是“族群”。可见把民族改为“族群”不符合宪法,也不符合民族区域自治法。
 
(2)用英文nationality来表述我国民族一词问题
 目前学术界有人把ethnic group译为“族群”,用nationality(国籍)来表述我国的民族,如:把民族大学译为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外国人看起来,首先是很难理解,因为nationality是国籍,感到“国籍大学”不好懂,于是他会从另一方面理解,即有国家组织的人群。记得1979年我访问美国哈佛大学时,有一位学者送给一本书《苏联主要民族》,书中所有加盟共和国的主体民族均用nationality来表述,因为按照苏联宪法,加盟共和国是国家组织,而nationality有国家组织的意思。90年代初,苏联崩溃后,各加盟共和国都独立了,世界各国也承认了,在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人英文用ethnic Albanian,尽管阿尔巴尼亚人渴望独立,但欧盟迄今不承认塞尔维亚的阿尔巴尼亚人独立。当然,不承认还有其他原因,但民族名称的英文表述也是一个因素。记得80年代有一位英国学者,他友好地告诉我,“若用nationality来表述一个民族,我们会理解这个民族是有国家组织的民族。”为此,我认为民族大学应译为Ethnic University 或 Ethnicity University 或 University for Ethnicity。此外,在我国的学术著作中,也有人把ethnic译为“族裔”,还有把民族译为“ethno-national”。这些译法也是不恰当的。
 
(3)关于术语“部族”
 “部族”一词是前苏联的术语,指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们共同体。英文中没
有与俄文“部族”相对应的词。可以说“部族”术语是俄语独有的。“部族”一词对我国影响很大,特别是新闻媒体,经常对非洲的人们共同体用“部族”来表述,有时也对阿富汗的部落也用“部族”表述,我国有人把英文tribe(部落)译成“部族”。
  在60年代,由于当时我国开始对非洲研究,看到的多数是苏联资料,造成苏联的“部族”理论对我国影响很大,现在俄罗斯不用“部族”这个术语了,可是我国学术界还沿用60年代的部族理论,希望以后不用了,一律用“ethnic group”,即民族。
 
(4)关于民族学与人类学名词连用问题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是国际组织。在世界上有的国家用人
类学,一些国家用民族学。作为国际性组织,宜把人类学与民族学连用。即将成立的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也必须连用。因为在南方,中山大学有人类学系,厦门大学也有人类学系,在北方,民大有民族学系,在西部有云南民族学研究所。
  但是现在有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这种连用大可不必,因为不管单用人类学也好,或单用民族学也好,都可以涵盖研究所全部研究范围。当然,我是主张单用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更好。
  最近,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周大鸣教授编了《中山大学人类学民族学文丛》,而且已出了三册,对此我表示祝贺,但文丛名称应该可以研究一下,我认为,中大以人类学著称,应该保留其人类学特色,最好用《人类学文丛》就可以了。
  为什么我要提出上述建议,因为我感到目前已出现连用或叠用趋势,不该连用,或不该叠用,就不要连用,或不要叠用。
 
注:此文原载《广西民院学报》2004年第三期,应《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编辑部的邀请,在摘要部分增加了对术语和术语规范的重要性的简要说明。此外,2004年中国学术年鉴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也摘要刊载此文。
文章来源:传播研究网
http://www.mediaresearch.cn/user/erjiview.php?list=9&TxtID=1679

TOP

上个星期,我亲自拜访过软教授,他曾向我推荐过此文,他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种族。我们不能因为肤色和体质的不同,来分类某个民族属于黄种人或者黑种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