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报》 2009年1月2日
热烈祝贺
《中国民族报·理论周刊》创刊
热烈祝贺《中国民族报》创办《理论周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奠定的坚实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处理民族问题成功经验的科学概括;特别是作为科学发展观组成部分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继续处理好民族问题的行动指南。
衷心企盼:《理论周刊》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学习宣传、重点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工作的实践中,在推进实践基础上充实、发展这一光辉理论的创新中,能够以创造性的工作,发挥扎实、有力、持久的作用。
国家民委原常务副主任:赵延年
祝贺《中国民族报·理论周刊》创刊,希望你们在理论研究上取得更多的成绩。
民族问题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我国同其他很多国家一样,非常重视对这个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记得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作为新华社记者被派到当时还未取得独立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采访之时,周总理就要新华社社长吴冷西同志告诉我,撒哈拉以南非洲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很多,有些民族还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我们对这个地区很不了解,我去后要十分注意研究当地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等。后来,我国同撒哈拉以南的几内亚第一个建交以后,周总理在同首任大使柯华同志谈话时,就要求他推动使馆同志认真研究当地的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争取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写出一本介绍这方面情况的书。
我们外交笔会的同志们期待与中国民族报及其《理论周刊》的同志们一起合作努力。
外交笔会会长:王姝
值此贵报《理论周刊》创刊之际,谨向贵报社表示热烈祝贺,并向为此作出辛勤努力的所有编辑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推动中国的和平发展,开启了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中国民族报》在此历史进程中,为讴歌中国辉煌成就、宣传我国民族政策、传播国际知识、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深受广大读者的好评和喜爱。如今,党中央明确指出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前进方向,号召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贵报社站在新的起点上,深化改革,整合资源,创办《理论周刊》适逢其时,紧步时代东风。我衷心祝愿这一周刊为国人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精神食粮!热忱期待贵刊同外交笔会的继续合作迈上新的台阶,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目标增辉添彩!
外交笔会副会长、召集人:黄桂芳
民族理论在多民族国家里占据及其重要的位置。20世纪后半叶在人类学研究领域里出现可喜现象,否定了旧的种族理论,提出新的种族概念,即全世界人类为同一人种,避免种族主义回潮,出现了新的民族理论(多元文化主义),提出了全球“人们共同体”都称为民族(ethnicity),不再区分先进民族、落后民族,各国民族均处于同一位置。提出了新的措施,多元文化电视频道,跨文化研究,等等。有了贵刊,学术交流将更加活跃,有利于总结上世纪后半叶民族理论得失,展望21世纪世界民族理论的发展趋势。这一切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民族理论,促进各民族更加团结,更加繁荣发展,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稳定,更加美好。
祝《中国民族报·理论周刊》成为展示世界民族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园地!
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名誉会长:阮西湖
理论水平和理论创新能力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是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崛起需要理论的创新。我国各民族的发展问题、民族关系问题、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反对民族分裂等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是民族研究中需要重点给以说明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创新适应于中国社会和民族发展的理论。希望《中国民族报·理论周刊》成为这样的理论创新平台。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杨圣敏
《中国民族报·理论周刊》的创刊,为民族理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宣传阵地,宣传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交流研究古今中外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的学术成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殷切希望《理论周刊》在把握学术研究方向、坚持学术讨论原则、提高学术成果水平等方面起导向作用,为推动中国民族研究事业的发展,为推动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院长:金炳镐
《中国民族报》理论版自出刊以来,为促进我国民族理论建设,推动民族地区的发展做了许多有益工作,受到各族人民与广大读者的热爱。得悉2009年改为《理论周刊》,作为少数民族的一员和民族理论工作者的我,特致以衷心的敬意与谢意。祝愿这个周刊办得愈来愈好。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国,民族工作至关重要,而民族理论则是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为此老一辈革命家与理论家作出了卓越贡献,但现实还有许多新问题,尚须我们去面对,去研究,去解决。
希望今后的《理论周刊》全面关注一级学科的民族学及其二级学科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史、民族经济、民族文艺等,进一步促进我国民族理论的全面发展。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李绍明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建和缔造了伟大祖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现代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格局,正是各民族共创中华的结果。因此,各民族共创中华的观点,不仅是考察和研究中国历史上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基本立足点,也是考察和研究当代中国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基本立足点之一。
适逢《理论周刊》创刊之际,特此恭贺。祝贵报在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杨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