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地方民族的民生和发展需求
——《广西民族发展报告》评介
□ 张海洋、潘文献
由政府机构印制“皮书”,发布国际社会和国内公众关注的某一领域的权威政务信息,其俗始于现代早期欧洲议会。皮书之“皮”不是指封套材质,而是指其颜色。皮书之用传到东亚,惯用白、蓝两色。白皮书出自政府,以示权威和坦诚,理同佛教之“空”与“色”;蓝皮书则是由政府资助权威研究机构编写或与之合编的领域发展报告,兼具信息发布和决策备览功能。蓝皮书体裁近于年鉴,但论理多于数据,通常按年度发表,以示“迄今为止”和“且听下回分解”之意。简言之,白皮书是政务专题报告,蓝皮书是某一领域发展的阶段性系列报告。
近年来,中国十分注重哲学社科和人文研究,政府与科研机构合作用蓝皮书公布发展研究报告蔚成风气,但民族发展类蓝皮书实不多见。云南省虽地处西南边陲却多能领风气之先,于2004年分类推出“云南民族地区发展报告”蓝皮书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随之编纂《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01-2006)》。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继而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2008)》并将持续出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9年出版《1949-2009新疆少数民族发展报告》。最新的民族类蓝皮书就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于2009年底推出的《广西民族发展报告》。
《广西民族发展报告》关注广西地方世居民族的民生和发展。其实无论是讲“地方民族发展”,还是讲“少数民族和民族地方的发展”,今日中国最应研讨的一个真问题,都应当是地方民族应如何发展或民族地区的发展方式应如何变革。
无论是地方民族还是民族地方,发展方式变革均应以当地居民为本。《广西民族发展报告》据此原则设立篇目,即以自治区内的世居民族为单元,先设1个综合篇,再设12个世居民族篇。每篇含发展研究报告1到5份,意在全面反映各个世居民族的发展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综合篇”由《广西民族发展总报告》、《广西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成效及对策建议》、《广西民族共同体六十年的变迁》和《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边境贸易发展报告》4份研究报告组成。从宏观视野和历时进程两个角度,分析了广西世居各民族的政治地位、族体文化和边贸活动等层面的情况,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壮族篇”除有广西壮族发展的主报告外,还用南宁民族特色区域城市建设、左江流域蔗糖业、右江流域新工业基地、柳州工业化进程与壮族发展的关联4份专题研究报告支撑主报告的论点。“汉族篇”在主报告后,刊载了桂东南汉族、城镇化中的南宁平话人、北部湾沿海汉族3份分报告,力图反映广西世居汉族的内部多样性和不同的发展需求。
众所周知,中国各民族中,汉、回两族分布最广,近乎无地不有。但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世居汉族发展状况一直是各地学术研究和政策关注的薄弱环节。《广西民族发展报告》把世居汉族跟当地少数民族一起,平行列为发展研究的主体,于顺理成章之中体现创新突破之意,展现了广西各民族唇齿相依,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现实。
文化是民族特色的体现形式。关心民族发展就必须重视民族文化传承。《广西民族发展报告》的12个世居民族篇均有涉及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容。仔细阅读全书会发现,由辗转抄袭现成文字造成的脸谱式的少数民族刻板形象已不复存在,作者不再把“历史记忆”重新拿来“装点门面”,而是分析世居民族文化在面临机遇、困境甚至濒危处境时,是如何传承、创新和积累民族文化资源的。各篇报告都总结了各世居民族创新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经验,并就此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资源的建议。
广西是中国西部唯一同时拥有出海口岸和亚热带旅游资源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生态资源最为丰富,它扼守北部湾经济圈要冲,是中国与东南亚交流的接口,未来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前景值得期待。蓝皮书配合这一形势,专辟篇幅介绍生活在广西沿海、沿边、山区、河谷的世居民族发展的状况和经验。这种对民族主体的关注,使得蓝皮书更加符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广西民族发展报告》追溯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12个世居民族发展变迁的轨迹,并努力按时段呈现定量数据资料。它在展现12个民族共同进步成就的同时,也冷静指出了少数民族与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及其成因,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这些建议,体现出蓝皮书编者和报告作者通过构建社会公平体系达到社会和谐的心愿。
由于中国长期按政区而不按民族收集、发布统计数据,所以《广西民族发展报告》的作者在收集各民族发展数据方面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但需要毕竟是发明之母。《广西民族发展报告》体现了反映各地世居民族发展状况的需求,中国的统计机构如能见贤思齐,也从关注民生、社情和国家治理需求的角度建立地方民族发展方面的数据库,则善莫大焉。 (作者单位:张海洋,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潘文献,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