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潘守永】《面向未来的博物馆——欧洲的新视野》导读

【潘守永】《面向未来的博物馆——欧洲的新视野》导读

                                    《面向未来的博物馆——欧洲的新视野》导读
我国在博物馆学的理论研究方面仍然相当贫乏、滞后。不仅缺乏自成体系的理论研究,缺乏前瞻性的理论,而且也鲜有能够指导实际工作的理论。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现有的博物馆学研究要么完全是“工作总结”,要么完全是“不切合实际”。这就需要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充分了解前沿和发展态势,不断批判、吸收与消化,为我所用。为此,北京市文物局在诸多文博界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下,精选了一批当今欧美地区博物馆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前沿之作,翻译介绍给国内的读者,以暂时弥补国内在此方面的欠缺,也希望起到他山之石的作用。《面向未来的博物馆——欧洲的新视野》一书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本书的推荐者和主要翻译者,我自感有必要对本书的特点,特别是本书在当前的博物馆学领域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水平,加以具体的介绍和评述,以为“导读”。

《面向未来的博物馆——欧洲的新视野》,正如书名所昭示的那样,是一本欧洲博物馆界在21世纪的前夜共同展望博物馆未来的著作。本书对于了解欧洲博物馆学的最近进展、探索博物馆的未来发展,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集合了当今欧洲(以及少数美洲)博物馆学以及博物馆管理高层的最优秀的18位专家所撰写的13篇论文和1篇说明性的导言,是一本反映当今欧洲博物馆学发展状况的最重要的一部前沿论作。本书和另外13种著作,《建筑保护:历史遗址的发展管理》《月臣饰的发展》《博物馆美术馆的商务、合作与发展计划手册》《文化遗产公园:照管、保存与管理》《文化遗产与旅游》、《工业遗产:资源与利用》《博物馆基础》《博物馆安全与保护:文化遗产地手册》《博物馆2000:政治、人们、专业与利益》《博物馆与知识的养成》《无障碍博物馆》《当代社会的历史遗产:过去/现在》《过去的再现:后现代的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等,共同构成了欧洲博物馆与遗产教育项目“文化遗产:照管-保存-管理”项目(The Heritage:Care-Preservation-Management programmer)的培训内容。

本书以英文和西班牙文同时出版,英文本的主编罗杰•迈尔斯(Roger Miles)是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公共服务部的主任,是享誉英语世界的著名博物馆学家以及博物馆教育专家。西班牙文本的主编劳拉•扎瓦拉(Laura Zavala)是墨西哥都市自由大学教育与传播学教授。中文译本是依据英文本翻译的。

正如主编罗杰•迈尔斯在前言中所介绍的那样,西欧的博物馆越来越向多样化发展,未来的博物馆究竟会走向哪里?这是各界特别是博物馆研究和管理者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面向未来的博物馆》一书通过一系列特别邀请撰写的权威性论文,评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欧洲博物馆界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作者们围绕博物馆以及社会正在经历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诸如欧洲一体化、全球化等等)这样一个大背景,探讨了在这个文化和政治不稳定的世界里,博物馆如何尝试进行多种努力以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书的三个部分——“新世界”(New World)、“新服务”(New Service)和“新分析”(NewAnalysis),刚好说明对欧洲博物馆未来的关注,虽然讨论的议题相当广泛,但“新”是核心的内容。13篇论文的主题涵盖了欧洲博物馆建筑、博物馆身份认同、欧洲科学中心运动、巡回展览、科学展览、儿童展览、博物馆展览修辞、博物馆教育、观众研究(博物馆中的家庭观众)、博物馆传播与文化遗产等方面。这些讨论从理论或实践角度,或是作个案研究,或是一般性论述,或是回顾历史,或是展望未来,但一个中心的内容就是博物馆如何在未来发挥自己的作用和角色。

显然,这不是一本关于博物馆或博物馆学的一般性知识的著作,而是重新思考博物馆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思想性著作,其目的当然是促使整个博物馆界(乃至知识界)对博物馆的未来发展进行全面的反思。因此,它既是了解当代西方博物馆发展状况的书籍,也是一本反映博物馆知识史、思想史的著作。

众所周知,现代博物馆是从欧洲最先发展起来的,从牛津大学的阿西莫林博物馆1683年正式开放算起,博物馆在欧洲的历史已经有了320多年。一直到今天欧洲也拥有全世界最多最好的博物馆,涵盖当代博物馆的全部类型。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5万多座博物馆(含动植物园等)中有2万多座在欧洲。和北美一样,欧洲也经历了博物馆建设的若干次高潮,其中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二十年间,欧洲一直对建造新的博物馆拥有异常浓厚的兴趣,科技博物馆(科学中心)、遗产博物馆以及艺术博物馆在这个阶段有引人注目的增长,这距离上一次博物馆热潮刚好整整一百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是欧洲博物馆发展的“低迷”阶段,一些英国的大学博物馆在财政上甚至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困难,与艺术品市场的走高形成强烈对比。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欧洲政治与经济格局的全面调整,欧洲博物馆也出现许多新的调整和变化,本书对此做了很好的讨论。

作为当代博物馆学研究的大本营之一,欧洲有最好的博物馆学信息中心(设立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以及权威的博物馆学家群体。英国的莱斯特大学(Leicester University)也设有博物馆学博士学位。因此,阅读当代欧洲博物馆同行的著作对于我们了解欧洲博物馆的发展状况、了解博物馆学的前沿动向等,都将是十分有益的。
(罗杰•迈尔斯劳拉•扎瓦拉著,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定价36元)

中国文物报/2008年/3月/19日/第004版
文章来源:中国人类学评论网
                   http://www.cranth.cn/0903/00079.html

TOP

潘守永


教授,汉族。198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199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来民族学系任教;1996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作访问学者;1999年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2002-2004年度在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作访问学者。研究领域涉及文化人类学理论、文化遗产保护与博物馆学等。代表作有《当代西方博物馆发展态势研究》(主编)、《中国古玉文化》、《人类学通论》(合)、《世纪国宝II》(执行主编)、《佛教工艺杂项》等。主要讲授家族制度研究、考古学技术、博物馆理论与方法等课程。为第八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北京市民族教育“烛光杯”先进个人;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