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类型之一:少数民族融入汉族
□ 何星亮
汉族人口目前超过12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人口众多,并非单纯靠人口的自然增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汉族人口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民族的融入。
自华夏族形成以来,就把周围的其他民族吸收进本族群中。汉代形成汉族之后,继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成分而日益壮大。大量少数民族迁入汉族地区是导致少数民族融入汉族的主要原因。由于汉文化水平较高,进入中原或汉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大部分融入汉族。尤以中原最为典型,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几乎全部被融合。
两汉时期是少数民族融入汉族较多的时期,当时的匈奴、鲜卑、高丽、大月氏、乌孙、羌等无不向往汉朝与汉文化,与汉族人杂居通婚的不少。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的时期。在十六国时期,史称“五胡”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纷纷进入中原,在黄河流域建立了许多政权。在十六国中,其中有11个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民族的大迁徙造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大融合。各少数民族统治者都主张学习汉文化,兴办教育,崇尚儒学。十六国之后,统一中国北方地区的鲜卑人建立了北魏。北魏孝文帝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实行一系列改革,采用汉族政权的政治制度,实行了三长制、均田制,并迁都洛阳,使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向农耕生活转化。提倡说汉语、着汉服、改汉姓、与汉族人通婚等。以汉语作为各民族的共同交际语言,生活习俗的差异逐渐消失,血缘逐步融为一体,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的大融合。至隋朝统一黄河流域,从北方迁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差不多都被汉族融合了。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蒙古统治者基本上沿用汉族人的政治制度,尊崇儒家思想,许多入居内地的蒙古人和色目人与汉族通婚,学习汉文化。据《元统元年进士录》记载,蒙古人和色目人榜前三甲中,蒙古进士25人,其家族中蒙汉通婚者20人;回回进士12人,其家族中回汉通婚者7人;畏兀儿(维吾尔族先民)进士5人,其家族中与汉族人通婚者4人;唐兀进士7人,其家族中与汉族人通婚者7人。与汉族人通婚,加速了蒙古人和色目人的汉化,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化水平。其中,入居内地的回回、畏兀儿等西北少数民族的汉文化素养尤深,擅长用汉文写诗作文。由西域迁入内地的畏兀儿人等,长居内地,不仅在饮食起居、风俗娱乐等诸多方面,由认知到赞同,由参与到融入,而且对汉族人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儒学思想、价值观念等达到了高度的认同。
明代有不少西北少数民族迁入汉族地区并融入汉族之中。甘青宁地区的少数民族,尤其是上层贵族,普遍改汉姓。如西宁卫十五家土司中,除陈土司一家系汉族土司外,其余土司均为少数民族,但后来均改为汉姓。
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王朝,民族融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清军入关后,随着满族大批迁入关内,客观上打破了满汉之间的地域界线,形成了交错杂居的局面。为了巩固统治,清朝统治者与汉族上层联合,并采用汉族的制度和文化,使满族人逐步丧失了自己的文化。
迁入其他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也大多被融合。如汉代,不少南方少数民族迁入四川盆地。如成汉主李势在位时,今贵州境内的僚人大举迁入巴蜀,众至十余万户,后来大多与汉族融合。初唐史家在回顾南方民族与汉族融合的情况时说:“南蛮杂类,与华人错居,曰蜒、日儴、曰俚、曰僚……,俱无君长,随山洞而居,古先所谓百越是也……浸以微弱,稍属于中国,皆列为郡县。同之齐人,不复详载。”他们已列入郡县之内,说明为数不少已与汉族融合。大规模民族融合时期,也是文化交融时期,它不仅给汉族注入新血液,壮大了汉族,而且使汉族得以吸取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精华,大大地丰富了汉文化。
另外,从姓氏的角度来看,历史上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几乎全部改为汉姓。如刘姓,是中国的第四大姓,约有6000多万人。刘姓人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很多。如匈奴贵族自称是汉朝刘姓皇帝的外甥,因而改姓刘。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匈奴刘氏在十六国时期和北朝及五代十国时期,建立过众多的国家。西晋末十六国时期,匈奴刘氏中的刘渊创建汉国,刘曜建立赵国(前赵),刘屈孑建立夏国。隋唐之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匈奴刘氏中的一些杰出人物又趁机而起,为匡复汉室而逐鹿中原、争雄江南,共建立一个朝代——后汉和两个国家——北汉和南汉。这些匈奴刘氏建立的政权或者国家,大多以“汉”来命名,表明与大汉帝国的不解之缘。随着匈奴王族改姓刘氏而来的,还有铁弗匈奴、稽胡、独孤氏、西域胡、乌桓、龟兹等少数民族也都有部分成员改刘姓。此外,刘姓的另一个来源是鲜卑,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隋唐五代时期,汉族刘姓又融入属于突厥人的沙陀人。宋代,部分契丹人和党项族人也改姓刘。如契丹族中著名的耶律氏改称刘姓,西夏的党项族也有改姓刘的。到了元明清三代,不少女真、蒙古、满族和台湾少数民族改刘姓。因此,现在的刘姓中有相当部分的人源于少数民族。
再如李姓,李姓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9%,超过8700万人。李姓在国内分布极广,以北方居多。李姓的来源有多种,其中有许多来自少数民族。据载,三国时,诸葛亮平哀劳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现在的少数民族如壮、苗、瑶、白、畲等族有不少人姓李。鲜卑人有不少改姓李的。北魏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论证唐朝李氏皇帝家族出自胡人。著名史学家姚薇元考证为高车十二姓之一的泣伏利氏,后改姓李。而高车是维吾尔族的先民。李氏建立大唐后,赐众多将领为李姓,其中有不少少数民族将领。唐李思摩,突厥颉利(东突厥)族人,原名阿史那思摩。李嘉庆,蛛鞘族人,本姓茹,名常,以战功被赐姓李。李国昌,沙陀突厥酋长朱邪执宜之子。唐懿宗咸通十年,被赐姓李名国昌。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