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内容
瑶族小妹

2010-5-17 21:53


(五)瑶族传统医学


瑶族长期居住在我国南方山区,瑶族人民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适应环境的历史中,利用瑶山盛产的动、植、矿物资源创造了瑶族医药,积累了丰富的利用草药防病治病的民族医学经验,形成了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独具一格的瑶族医学。许多史籍记载,瑶族“人尚诚信,常以药、茶、材木运入市肆,交易无欺”[④],“负药入城,医治颇效”[⑤], “以草药医治跌打损伤及痈疽、疮毒,外科一切杂症,每有奇效”[⑥]。这些记载,不仅仅反映了瑶族医药的悠久历史及瑶族人民利用医药为桥梁沟通了与各民族间的联系,也表达了各族人民对瑶族人民的精湛医药技术和优秀品质的敬仰。


瑶族医学文化的特色首先表现在瑶药的识别和使用上。瑶医药来自民间、用于民间、扎根民间,用药简单,采集方便,瑶医使用药物品种繁多,土石草木,鸟兽虫鱼,无所不包。一般瑶医皆医药相兼,自采自用,不仅用药经验独出心裁,且对药物的应用方法,应用形式也别具一格。瑶医药将药物分为凉药、表药、暖药、打药四大类。对于用药,基本上都采用山区盛产的草药、动物药等民族药,其用药历史极其悠久,在实践中还根据药物的性味功能及所治疾病的特点总结有独具一格的“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等104种瑶医常用药。在瑶族民间,瑶族医药已形成自己的传统。


瑶族医学文化的特色还表现在各种疾病的独特诊疗方法上。在诊病方法上,瑶医除了采用望、闻、问、触并以问诊为主的方法外,常用的还有面诊、目诊、耳诊、舌诊、掌诊、足诊、甲诊、腹诊、药物诊等。医生通过眼看、耳听、鼻嗅、口问、手摸等方法,搜集疾病表现的各种症状和体征,结合天时、地域及其他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辨清冷、热二病,分别所属病证,为治疗原则和方法提供重要依据。在治疗方法上,主要采用瑶山丰富的动植物药内服、外敷、外擦、药浴、药挂、药佩、药熨、药灸、药垫等外,还常用针灸、磁灸、骨灸、蛋灸、火灸、艾叶灸、打火罐、按摩、刮痧、挟捏痧、杉刺、阴阳火攻、熏洗、神火滚按、割治、针刺、陶针、植物刺等方法治疗疾病。药浴是瑶族传统医药的一大特色,,瑶族的浴用植物有上百种。瑶家到处可见到用杉木做成的大木桶,这便是用药水洗澡的“庞桶”,又称为“黄桶”,瑶族十分重视洗澡,每晚都要在“庞桶”内浸泡洗身,通过热水浸泡解乏,使血脉流通,也洗去劳动时留下的泥污汗迹,冬天浸泡后,更能起到抗御寒冷的功效,瑶族人民在生活习俗中,逐步总结积累了一套特殊的药浴疗法,利用生产、生活中的自然资源,采集药物,经煎煮后用药液浸泡擦身的治疗方法,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瑶族药浴的药材是采用瑶山盛产的草药,因地制宜,功能多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滋补气血等。药浴时,常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季节或不同疾病选择不同药物。如产后药浴,产后妇女多选用大血藤、五指毛桃、九节风、鸭仔风、穿破石、杜仲藤等温补和消炎作用的药物,预防产妇及新生儿的各种感染,滋补气血,促进产妇子宫复旧,许多瑶族妇女,产后经过药浴等调养保健,产后十天左右就能上山参加体力劳动。


瑶族医药治疗的病种包括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神经精神病科等。其中对于毒蛇伤害,跌打刀伤,风湿瘫痪及避孕绝育的治疗,也有许多特效良方。


瑶族医学的流传是采用师徒相承的方法,依靠师傅口授,徒弟通过记忆、领会、随师学


习及今后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而定。历史上由于瑶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瑶医药缺乏系统的整理和专著记载,尽管瑶族医药已形成了自己的传统,但是仅流传于民间瑶族医生或存在于民族风俗习惯之中,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瑶族医学这一瑶族传统文化遗产的抢救和开发。


(六)瑶族文学艺术遗产


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是瑶族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瑶族人民创作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以其独特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反映了他们特定的历史和生活,表达了他们的理想和愿望,痛苦和欢乐,展示了他们独特的审美趣味、道德观点、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主要内容包括有神话、传说、故事、说词、民间长诗、民歌、传统农谚等,有的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有的则有汉字传抄的文本形式。古代神话中的盘古神话、盘瓠神话、密洛陀神话、伏羲兄妹神话等在民间广为流传。而漂洋过海、千家峒、大藤峡、侯大苟、豆腐八王、金龙出大洞等历史传说,为瑶族人民世代不忘。瑶族民间故事充满着智慧和想象,特别是一些动物寓言故事,带有浓郁的山地民族特色,蕴含着瑶族人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以石牌话、说亲词、彩话为代表的瑶族传统民间说词,是瑶族民间文学的特有形式之一,类似民谣,以口头吟诵为主,具有规俗约民的社会功能,为了解瑶族古代社会的制度、观念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瑶族是一个酷爱唱歌的民族,民间歌堂习俗由来已久,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时有起歌堂对歌的习惯。瑶族民歌除了即兴创作、口头传唱的大量作品以外,许多古歌、民歌被人们用汉字传抄保存下来,瑶族歌书是瑶族民间文书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是瑶族民间文学的重要遗产。民间传抄的歌书种类很多,就内容而言,有爱情歌、婚姻歌、甲子歌、农事季节歌、劳动歌、历史古歌、盘歌、苦情歌等等。


瑶族民间的音乐舞蹈艺术也是瑶族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自古以来,有关瑶族人民乐歌善舞的记录在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瑶族民间音乐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器乐,一种是声乐。瑶族传统民间乐器除了我们前面单独介绍过的长鼓、铜鼓和陶鼓以外,常见的还有唢呐、芦笙、笛子、洞箫、牛角、等吹奏乐器和芒锣、大锣、大钹、小钹、皮鼓、铜铃等打击乐器,此外,白裤瑶民间吹奏“啦蓠”调的吹管、茶山瑶民间的口琴,因其形制、音色独特,也在瑶族民间乐器别具一格。瑶族民间祭祀或节庆活动、婚庆喜事时演奏的器乐多与歌舞相伴,《满堂红》、《八仙过海》等是民间经常演奏的曲调。瑶族民间声乐的向为世人所称道,所谓“瑶人最尚歌,男女杂踏,一唱百和”[⑦],全国瑶族传统民歌曲调数十种,有独唱、合唱曲调,也有二声部或多声部曲调,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曲调主要有《盘王大歌》中的《七任曲》、啦发歌、优嗨歌、香哩歌、蝴蝶歌等。


总之,瑶族的传统文化遗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独具,我们这里仅仅是概要的介绍,免不了挂一漏万。千里瑶山,是一个文化的大宝库,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保护和发扬光大。(原载《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集粹》,云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


查看评分记录

积分 用户名 时间 理由
宝葫芦 +10 木兰山人 2010-5-17 22:05
宝葫芦 +10 zjhong1978 2010-5-17 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