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他又提到了一场饥荒,然后还提到了一场元立大地震,和饥馑约同一时期,发生了强烈的地震,“那状况可非寻常。山崩河埋,海水倾泻浸漫陆地,土地裂开水涌不断,岩石碎裂滚入谷间。近海滑行的船只,飘摇于波浪之上。行走着的马匹四蹄失去了平衡。都城近郊处各处寺庙神社的建筑物保持全貌的没有一处。有的部分崩坏,有的整个倒塌。灰尘升空如浓烟一般,大地震动,房屋坍塌的声响,同雷声没有两样。呆在家里,随时有被挤压成碎块之惧。跑到屋外,地面裂得不成样子。只恨没有翅膀,不能升空,能成为龙驾云就好了,实实在在感到,恐惧之中最恐惧者莫过于地震。”
我们看这部书《方丈记》里面,就花了很多篇幅在谈他所亲历过的天灾人祸,就已经是这么多了。在这样的一个局面底下,在这样的一个岛国之上,人该怎么办呢?我们看看这篇元历大地震,后来他结尾怎么写。他说“四大种之中,”四大其实就是佛教讲的四大,地、水、火、风。他说“火、水、风常为害,但大地并不常变异。据说昔日齐衡时,发生了大地震,虽有东大寺大佛的尊首掉落这样不得了的事,但其强度远远不及此次。”就他讲的那一会地震,“大地震刚过,人们都还述说这世间无常,减去了些许烦恼,”但是请注意,这最后一句写得好,“日积月累,一年过后,竟无人言及这些了。”
人是善忘的,为什么?因为人到底还是要活下去的,你如果每天都在恐惧之中,每天都觉得世事无常,什么都不值得珍惜的话,你做人还怎么做,这社会还怎么运转?可是我觉得鸭长明有趣的地方在什么呢?就是他在这本集子里面写了很多的世事无常的变化,然后他却很关注,这个无常又怎么被人遗忘,被人遗忘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却非常难讲了。
然后我们再看,他又讲到了,“人生六十如露将消,值此之际,又有造黄昏之宿事。”就是他为自己结个草庵。“打个比方,即建造旅人的一夜之宿,如老蚕营茧。同中年之时在贺茂河道边的小庵比,又不及那百分之一。谈天说地之间,年龄岁岁增高,住居却一次次狭小。此次小庵的样子,不同于世间一般模样,大小仅方丈,”方丈就是一丈三米,这么方丈,“高不足七尺。因无就此定居之意,所以不是购地而造的。在地基上支起柱子,盖上简单的屋顶,材木的连接处用铁钉固定着,这是为了一旦有不称心事,就可便利地移居它处。重建的事,有几许麻烦呢?装车只需两辆,付车酬之外,不需其他费用。”
你想想看,这书里面,他花了很多笔墨,谈到山间的乐趣,怎么样有个小孩常来陪他聊天,在山间漫步,看自然的变化,对自然充满敏感。但是日本文学或者日本文化对自然敏感的另一面是什么呢?就是你了解到自然这种必然包括灾害,各种的天灾,就算不是天灾,你每天看着露水的消逝,看着萤火虫过了几天就全都死光,你就了解到,人命也就是这样。所以鸭长明的选择是什么呢?就是像他这样,做一个不打算长久定居的草庵,一个木头房子,容易拆,容易搬,大小都不重要,反正人生快要结束了,这只是就像一个旅人过客借一夜的住宿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