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内容
车前子

2010-12-31 19:09


文化记忆 源远流长

  海南八音的乐器,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都有提到。

  如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又如《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回中的: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有关海南八音的历史,向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唐代初年(七世纪)就从内地传入海南;一是明代海南琼山出了一位演奏八音的大家——汪浩然,他曾在成化年间(1465-1487)与儿子一起进京,一同被选为宫庭乐师,著有《琴瑟谱》(三卷)和《八音摘要》(二卷)。对于第二种说法,记者在《四库全书总目》里找到了以下2段文字——“《琴瑟谱》(三卷)。明汪浩然。浩然始末未详,自称广东琼州府正乐生员,殆乐生也。第一卷言琴瑟之制以及图说指法,下二卷则各分诸调。浩然能协琴瑟之声为八音,尝谱大成乐奏之。广州学宫湛若水尝为作记。其自序谓与其子合作之,盖专门世业,故言之特详耳。”

  “《八音摘要》(二卷)。明汪浩然。是书凡二十五目。上卷自历代乐议旋相为宫议以下,为十五目;下卷分列八音及舞图歌谱为十目,大抵摭拾旧论,如制氏之记其铿锵而已。”

  这些史料,从一定程度上见证了海南八音历史的悠远。

查看评分记录

积分 用户名 时间 理由
宝葫芦 +10 张贺 2011-1-3 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