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内容
沙野

2010-5-20 11:26
门神的变迁

门神的变迁
关于门神的来历,可谓源远流长。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不像现在那样发达,人们当时对各种变幻莫测的自然界无法理解时,总以为是神在支配着;又认为人死后变成了鬼,并没有完全消亡。这种神鬼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很长时间一直都占据着统治地位。因而,凡遇农牧岁景不好,就说是神鬼在作祟;如果人患疠疫,就说是神鬼愚弄;如果是不能生育,或只生女不生男,就说是神鬼在操作。所以每在岁末,人们便击鼓呐喊以驱之,以期次年时来运转,收获良好,人畜平安。这种岁末击鼓呐喊驱鬼疫之举,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这时期,人们认为桃木可以镇鬼,几乎家家门前都挂着一块上尖下方的桃木。民间传说“神荼”和“郁垒”两个神能管住鬼,随即又有人在桃木上写上这两个神的名字,以求得心理上的安宁。
  汉代时佛教广泛传播,佛典认为能驱鬼的是大名鼎鼎的金刚和力士,于是人们除了在岁尾击鼓驱疠,还扮成金刚和力士的模样以驱鬼除疫。那时已经开始有人在自己家的大门上画了金刚的像做守护神。后汉时期,道教兴起,盛行用符咒驱鬼治病。上写神的名字的桃木(也有的把桃木雕刻成神的形象)称桃符,也叫符咒。“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这副春联中的“桃符”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到了唐代,钟馗成了门神。有关钟馗的传说不一:有的说是唐明皇一天病中梦见一位穿绿袍,赤一足,眇一目,系金囊,腰插一笏,蓬发无鬓,左手提一鬼,右手以三指刳鬼目将之食。唐明皇问他是谁,他答:“我是先朝进士钟馗,为皇上捉鬼除病。”唐明皇一觉醒来,病就痊愈了,当即命百代画圣吴道子依梦中所见形象画出,贴在宫门上。后来民间也纷纷效仿。从此,钟馗就成了捉鬼名将。还有说是古代官宦大臣晋见皇上时,必须手持大圭。“圭”是一种上尖圆下方平的玉器,其上面的部分,古时称之为“终葵”,认为此物能役神驱鬼,是避邪工具。后来的“钟馗”就是“终葵”人物化了的谐音。
  宋代以后,说唱文学兴起,不少历史上功绩卓著的人物在民间广泛传诵,其中有几位就被尊为门神,最有名的是秦叔宝和尉迟恭。据记载,这两员大将曾为唐太宗李世民夜守宫门,他们死后,李世民命人画两员大将像张贴在宫门上驱鬼镇邪,以后这画像也传到了民间,而且几乎全国风行,海外华侨也不例外。到后来进一步发展,各地民间也都有了自己的门神。河南郑州、新乡、南阳一带以赵云、马超和赵公明、燃灯道人为门神;陕西汉中、河南西部一带,以孙膑、庞涓以及黄三太、杨香武为门神;福建、台湾一带以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云长为门神;河北石家庄一带以薛仁贵、盖苏文和马超、马岱为门神等。世界各地华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大多尊关云长为门神;日本、朝鲜、韩国等大多尊薛仁贵为门神;美国和南美的一些华侨则大多沿袭唐朝遗风,仍以秦叔宝和尉迟恭为门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鬼神的敬畏心理逐渐淡化,而更注重门神的装饰性和美化则作用。如开封朱仙镇等地的老艺人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创造了一些门神,其形象也由过去的怒目圆睁变为和蔼可亲。有的还增加了蝙蝠、梅花鹿、松树、仙鹤等以象征增福、增禄、增寿的内容;有的喜欢以谐音的象征意义来表达,就画蝙蝠代表福气,画瓶子代表平安;还有的干脆喜欢什么就贴什么,如希望生孩子的,就贴个胖娃娃,希望新年发大财的,就贴个财神爷,希望新年吉祥如意的,就贴个“一团和气”等。
转帖:《雅虎知识堂》马虎进士2007-01-09 11:16:03

查看评分记录

积分 用户名 时间 理由
宝葫芦 +8 木兰山人 2010-5-20 12:10
宝葫芦 +10 木兰山人 2010-5-25 20:03 活跃本版讨论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