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内容
齐鲁青未了

2010-4-30 09:34


我的民俗情缘

  小时候,最喜欢依偎在爷爷奶奶的怀抱里听他们讲那些古老的故事。
  长大后,游走乡间,一步一步的去体味百姓生活背后的故事。
可能是出生在农村的缘故,对于农民和农村的一切,我都是那么的感兴趣。无形之中,这种特殊的爱好给我平添了许多难得的乐趣。记得小时候,为了看一场皮影戏,我可以跑几里地到邻近的村子去过把瘾;为了买到自己最喜欢的“孙悟空”(面人),我可以把自己一月的零花钱存起来,不去买一丁点儿零食;为了证明自己是真正的男子汉,12岁那年,我参加了家里的夏收工作。
  当然这些只是我自己生活的一些经历,在那个时候我还不懂得什么是民俗,民俗里都讲些什么事儿。只是觉得自己对于民间文化的兴趣远远大于对那些歌星影星的兴趣。当同学们津津乐道的说起某某红人的时候,我总是显得很落伍,用时兴的话说就是我OUT了。
  这种兴趣一直在我的生活和学习中延续着,在历史课上,尤其体现出我的这种兴趣。直到有一天,具体的说是在大三的一节课上,我听到了民俗这个词。我下意识的认识到,这可能就是我要寻找的东西。因为本科读新闻专业,并非我自己的意愿,只是为了不学数学。
  下课以后,我翻遍我们学校那个不大的图书馆,却也找不出几本像样的民俗学书籍。于是我索性上网订购了几本。待到书一到,我便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那一阵子,真是通宵达旦的读,不知疲惫的读。我发现,我真的被民俗深深的吸引住了。
  时间很快的到了大四,我开始为自己的出路而做出选择。再三权衡之后,我决定考研。在选专业的时候,我纠结于是否跨专业考民俗。当时好多同学劝我说,你专业成绩还是不错的,考新闻的把握比较大,为什么非得跨专业去考民俗呢?那样的风险会不会太大?
  那段时间,我真的是寝食难安,整天被这个问题所困扰。但此时无意中的一件事情,让我坚定了要考研的消息。我是个要强的人,正当我打算积极考研的时候,一些难听的话就开始冒出来了:考什么研究生啊,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人?考就考吧,还非得跨专业,出那个风头干什么?
  我没有理会这些,只是想用行动证明给他们看。而此时,距离考研只有100天的时间了。
我开始“疯狂”了。在我“疯狂”的那些天里,我碰到了民俗学网,加入到了民俗学论坛。当我累了的时候,这里成了我的精神家园。一个人安静的品读大师们的习作,跟坛子里的朋友们一起交流,成了我考研路上最开心的事情。而正是有许许多多民俗人的热心帮助,才帮我坚持走完了考研的道路。对于那些帮过我的人们,请然我将这份感激深深地留在我的心底,因为任何语言在此时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就这样,直到考研结束的那一天,我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而接下来的成绩,确切的说是英语成绩,让我再次陷入了深深的无助。
  对于现实,我惯性的选择勇敢面对,调剂,复试。。。。。。
  最终,我有了一个属于我的民俗学栖息地—赣南师范学院。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相信有这样的一个精神家园的存在,有这样一群好朋友的存在,此行,我注定不会孤单。
  在通往民俗学圣殿的道路上,我才刚刚上路,但我想,这一不变的,是我对民俗的那份天然的情缘。

查看评分记录

积分 用户名 时间 理由
宝葫芦 +10 木兰山人 2010-4-30 12:53
+10 木兰山人 2010-4-30 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