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内容
张怀群

2010-3-31 19:43
【张怀群】陕西省图书馆典籍记载泾川与西王母历史录﹙西王母祖祠圣地泾川41﹚

一、清乾隆《钦定四库全书史部<甘肃通志>》
    卷十
    口王母西真宫,在泾州回中山,汉元封元年建,宋学士陶谷撰文,元季重修。
    卷五
    口兼山,在州北五里,有重山之义州之主山也。
    口弁耳山,在州西南一里,形如龙尾。
    口笔峰山,在州南五里,山峰顶峭拔,林阴密,有水流泾州,曰朝那沟。  
    口回中山,在州西二里,上有王母宫,下临泾水,俗名宫山。
    口米面山,在州东南五里,二峰峭绝,南北朝卢祖迁为泾大将,指二丘为米面,寇遂遁还因名。
    口青石岭,在州西北,亦曰青石岸,青石原。
    口青溪岭,在州西南。
    口马鞍阪,在州西北。
    口安仁谷,在州东南四十里,古长城砦,宋范仲淹尝遣宋良等控守于此地。    、
口碧泉洞,在州东北兼山之左.其水青色。长流味甘。
    口阁川水,在州西南,一名阁子沟,源出州南二十里支家铺,有暖泉。潆流西北入芮.味甘利煮豆,与朝那沟皆尝暴涨为居民害。
    口共池,在州北五里华严海印禅寺内。水泉从地涌出,流溢成池,两池相连,故名。
    口百泉,在州西三十五里,泉眼百余。四时不涸,民资灌溉。亦名百泉,沟下流人。泾芮滩高,流驶宣泄,不能为利,民间所资以灌溉者,乃在陂泽源泉.其沟渠共有六十四道。
    口暖泉.在州西五里,宫山之阳,水从石出。四时温暖。
    口瑶池,在州西宫山之阳.窦石而出,俗传为王母瑶池。
    卷十
    □疙塔关,在州东十里,一名金家凹。
    口路承堡,在州东南,晋太元十六年,符登自新平攻安定,为姚苌所败,登遇据路承堡。《胡氏通铿》注,路承,人姓名,丧乱时创筑此堡,因名。
    口连云堡,在州西,旧唐吐蕃传,贞元三年攻连云堡,陷,堡之三面颇峻峭,惟北面连原以濠为固,泾州西要地也,四年,戌将刘昌始修复之。
    口高家凹堡,在州东四十里,土城周二里,高二丈,东西二门,又三十里为榆林堡,旧志,自榆林堡至高家凹,嘉靖中调平凉卫军防守。
    口瓦云堡,在州东五十里,城周高二丈,明置驿于此。
    口窑店镇堡,在州东七十里,土城周九十丈,高二丈,与长武县接界,为甘省东来之首镇。
    口王村堡,在州西三十里,城周~里五分,高一丈五尺,东西孔道。
口盘口镇,在州南三十里,盘口河北岸有市。
口芮水桥,在州西北三里,木桥也,名曰官桥,每年夏水发拆去,霜降后重修。
    口拜水桥墩。在州西南一里许,久废,今修复如故。
    口厉坛,北郊。
    口八蜡庙,回中山上。
    口朝那庙,城东二里。
    口五龙庙,回中山后。
    口马王庙,城西北隅。
    口安定故城,在镇原县南,汉置,属安定郡,后汉省,后魏复置,移于南界,即今泾州地,《元和志》:安定故城在临泾县。
    口安定故城,在州北,汉县,在今镇原界,后汉省,东晋复置为安定郡治,《元和志》:后魏神麂三年置。泾州,因水为名,隋大业末,金城贼帅薛举侵扰……
    口爰得废县,在州东南,汉置属安定郡,后汉省,魏复置,属新平郡,后周省。
    卷四十九
    口王膺诗:《登王母宫》:雾幄云屏迤逦开,霓旌仙杖下瑶台,碧桃留赠成何事,飙驭空中候尔回。
  口梅询诗,《登王母宫》……
  卷四十七
  口《却口岐[左分右耳朵旁]泾宁四州八马坊颂碑》……
  口陶谷《王母宫碑记》
  卷四十一
    口仙释方使:朱友祥,符间人,修真养性于回山西真宫,数年绝烟火粒食,餐松柏叶以为常,行履如飞,世传其得道后隐太和山,不知所终。
    二、《陕西省志》
    大事记
    口西魏元宝炬大统十四年五月,魏太师宇文泰同太子西巡,自新平出安定,登陇刻石纪事,历北长城而还。
    口北周宇文邕建德三年五月,周诏废佛,把关、陇、梁、益等地几百年来僧侣地主寺宇、土地、铜像、资产全部没收,充作伐齐军事费用,把近百万僧侣和祗户、佛图户作为周境内从事生产的重要力量,把合令壮丁编为军队,以扩大府兵队伍。
    三、《元和郡县图志》
    口万俟丑奴余址,在县东五里。丑奴,高平人,后魏建义元年僭号于此。
    四、明《陕西通志》
    卷五
    口芮水桥,在泾州北二里,永乐八年建。
    卷七
    口风俗,质朴尚勇,穴处者多;五方辐辏,商贾竞利,女工机织,男多游手;泾州古密须之国,被文王之化而风俗微。
    口安定王尚输,愍王第六子,永乐十六年以罪废为庶人。
    卷十三
    口高公寺,在泾州南五里,后魏建,唐有碑。
    口王母宫,在泾州西五里,旧志:汉武帝时西王母乘五色云降,后帝巡郡国望五色云祀之,而五色云屡见于此,因立祀。唐崔立诗:“九光飞鞅去何遥,千载灵踪隔降霄,汉殿杳沉青鸟信,昆丘谁听白云谣,林峦尚锁空台馆,城邑全非旧市朝,怀古望真情不尽,片心孤逐断云飘。
  口韩恭王墓,在府城东130里。
  口刘表墓,在镇原县西,述征记,表率子琮以珍香数十石置棺内,晋永嘉中,郡人魏熙发其墓,见表貌如生,香闻数十里,惧不敢犯。
    口乌氏县,在泾州东,汉置,属安定郡,王莽日:乌亭,东汉复旧,晋因之。后省。
    口旷如亭、共池,在泾州北五里,有泉出佛寺下,云古共池也。
有金鲫菡荽。
    口卢芳,安定三水人,王莽时封代王,匈奴立芳为汉帝。
    口齐武成皇后胡氏,安定胡延之女,生后主武成立,为皇后,后主立,尊为皇太后。
    仙释
    口殷道筌,不知何许人,亦不测其年寿,行游天下无常,名自称七七,卖药泾州时,蕃汉疫甚,得药即愈,惊为神,所酬钱辄施于人.周宝先于长安识之,寻为泾原节度,延之礼重。
         五、《十六国春秋》
卷二十二
    口刘光,安定人,少年美姿仪。自称佛太子,云从大秦国来,当王小秦国,易姓名为李氏,游于鄂县爰赤眉家,颇见妖怪事微有验,赤眉敬信之,妻以二女转相扇惑,京兆樊经竺龙严谌谢乐子等至数千人聚于杜阳山,僭称大皇帝,建元龙兴,赤眉与经为左右臣相,龙谌为左右大司马,乐子为大将军,虎镇西将军,石广击斩之,光颈无血,十余日面色无异于生。
    六、《统志略》
    金石
口魏武帝受禅坛记,梁鹄书,王朗文,未详。
口魏受禅表,梁鹄书,黄初元年,未详。
口魏封议郎孔羡为宗圣侯碑,梁鹄书,兖州。
口安定县官寺碑,开皇六年,未详。
口泾州兴国寺碑,李德林撰,开皇十年。
七、《读史方舆纪要》
口安仁谷,州东南四十里,中有长城寨,宋范仲淹遗朱良等控守于此。
    口乌氏县,《括地志》:安定县东33里。周之故地,后入于戎。  秦惠王取之,置乌氏县。汉因之.属安定郡。后汉建武初,隗嚣追  破赤眉于乌氏、泾阳间是也。《后汉志》亦作乌枝。晋仍为乌氏县。
  后魏皆因之。西魏时废.后为乌氏驿。唐武德九年,突厥屯河南,  人寨,围乌城,即乌氏也。肃宗初,自马巍北行。至乌氏,亦即此。
    口爰得城。在州东南,汉置县,属安定郡,后汉废,后魏复置,属新平郡,后周废。
    口故县城,在州南。汉安定县初治此,后汉省,因名故县。晋太元十年,后秦姚苌自故县人新平,是也。
    口抚夷县,在州东北.汉置县,属安定郡,后汉省,魏《志》:乌氏县有抚夷故城,是也。后魏复置抚夷县,属陇东郡,后周废。或曰后魏盖徙治于平凉西。
    口回中山,在州西五里,上有王母宫。《一统志》以为汉通回中道盖在此。
    口盐仓,在州境。
    口平亭,在州北,元魏永安三年,高平贼万俟丑奴为贺拨岳所败,弃歧州北走安定,置栅于平亭。既而尔朱天光进下安定,丑奴弃平亭北遁。又彭坑,在州西北。元魏正光末,高平贼帅万俟丑奴等屯安定西彭坑。崔延伯击之,自安定西进,去贼七里结营,直前袭贼,败死。   
   口马家凹,州东四十里,今有递云所。又东有金家凹,置司成宁。
    口瓦亭驿,在州东六十里,泾之通道也。
    八、《明一统志》
    口龙马寺,州东长武镇。
    九、钦定四库全书《太平寰宇记》
    风俗
.  □水土杂于河西,人烟接于此地,故安定处山谷之间,其实昆戎旧壤迫近边外,修习武备,土则高尚气略,人以骑射为先,盖与[左分右耳朵旁]陇之俗同尔。
    姓氏
    口安定郡四姓:梁、席、安、皇甫
    口振履堆,古老云,夸父追日,振履于此阜上。
    口乌亭,史记云,秦惠王取其地置乌氏县,属安定郡,莽曰:乌亭有乌水出西北人河,都卢山在其西,今亭即汉为县所也。
    口瓦亭,续汉志云,乌氏县有瓦亭,一名薄洛亭。
    口三水故城,汉书地理志云,乌氏县属安定郡,有盐官,后汉末卢芳据三水,在山谷间,魏攻三水即此也,晋太康地志云,西川属安定郡。
    口西王母祠,周地图志云,王母乘五色云降于汉武,其后帝巡郡国,望彩云以祠之,而云五色屡见于此,因立祠焉,每水旱百姓祷祈,时有验焉。
    口乌氏故城,即乌亭也。
    口废城,在今县东焉。
    十、钦定四库全书《大清一统志》
    卷二百九
    口回山,在州西,王存《九域志》:保定县有回山,明统志谓之回中山,在州西五里,上有王母宫。通志:下临泾水,俗名曰宫山。
    口安仁谷,在州东南四十里,中有长城砦,宋范仲淹常遣宋良臣等控守于此。
    口瑶池,在州西宫山之阳,近有暖泉水从石出,隆冬甚暖。
    口共池,在州北五里。水从地涌出,流溢成池,两地相连,故名。
    口皇甫头,在州西北二十里,有皇甫嵩读书台。
    口盐仓,在州西,唐大历八年,泾原节度使王◆与吐蕃战于盐仓,败绩盖是时,时运盐储此以供军,故有盐仓之名。
    口盘口镇,在州南三十里,盘口河北,岸有市。
    口金家凹堡,在州东十里,俗呼疙瘩关,明置巡司,后废,有城周一里有奇。
    口龙王湫祠,在州境回山之麓,有唐太宗碑。
    口龙马寺,在州城东,宋太祖微时常过此寺,僧守严者异其骨相,阴使画工图于寺壁。
    口王母宫,在州西,寰宇记,保定县有西王母祠,州志,王母宫在回中山上。
    口滕子京(宗谅),河南人,仁宗时知泾州,葛怀敏军败于定川,诸郡震恐,宗谅顾城中兵少,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募勇敢,谍知寇远近及其形势,檄报旁郡,使为备会,范仲淹自环庆引蕃汉兵来援,宗谅乃大设牛酒犒师,又借定川战没者祭酬之,厚抚其孥,于是边民稍安。
    仙释
  口宋,朱有,泾州人,少名五符,宋元封初,泸贼犯塞,诏起秦卒征之,军次资中郡,有醮坛山,李阿试仙台,有往来,台上俄二鸟飞鸣,争食坠地,若松肪者,有取食之,即腹胀且渴,求池水饮焉,遇一
道士指松曰,食此叶可疗也,忽不见,有如其言,渴遂止,自觉必爽神清,有始不知书,不饮酒,至是高吟剧饮脱,五符而仙去。
    十一、《古今图书集成平凉府部》
    口回中山,在州西三里,脉自昆仑来,上有王母宫,下临泾水,一名宫山,周穆王汉武帝尝至此。
    口安仁谷,在州东南四十里,古长城砦,昔范仲淹奏遣宋良控守于此。
    口罗汉洞,在米面山东三十里。
    口碧泉洞,在共池左,按明一统志,在废临泾县境,其中水皆青色,四时长流,味苦不堪食。
     口瑶池,在宫山之阳,水从石窦而出,相传王母瑶池,参政迟凤翔有碑。
    口暖泉,在州西五里,宫山之阳,水从石出,四时温暖。
    口湫池泉,在薛举城东十余里。
    平凉府祠庙考(泾州)
    口山川社稷坛,在北门外。
    口风云雷雨坛,在南门外。     
    口厉坛,在北门外。
    口城隍庙,在州署北。
,  口关将军祠,在城西三里。
    口八蜡庙,在回山。
    口东岳庙,有二,一在州南一里,明洪武元年建,一在旧州城内。
    口朝那庙,在州东三里许,按府志,汉初匈奴老上单于寇朝那萧关北地,都尉孙邛死之,不知何代封朝那盖国大王,祠于东山之麓,有祷必应。
    口贞烈祠,在州北二十里,祀东汉皇甫规妻。
    口烈女祠,在州南一里,祀诸烈女,随春秋二丁祭。
    口善女祠,在吴家凹,诏封镇国善女漱,春秋致祭,深渊数百亩,灌溉甚广,有祷辄应。    ’
    口关帝庙,在回山下。  
    口龙王湫庙,在回山之麓,唐贞观元年三月封龙王圣祖为惠帝君,每遇旱祷雨辄应,州人立门匾日:感应灵湫,有唐太宗御碑。
    口王母西真宫,在回山,汉元封元年建,宋学士陶谷撰文,元季重修有碑。
    口龙马寺,在州东长武镇,宋太祖微时常过此,僧守严者异其骨相,阴使画工图于壁上。
    口高峰寺,在州南五里,笔峰山顶,魏永平年泾平二州刺史高 乘造.唐开国伯段归文重修。
    口毗卢寺,在城西三里。
    口石窟寺,在州东一十五里。
    口海印寺,在城北五里。
    口盘口寺,在州南三十里。
    口丈八寺,在城东二十五里。
    口盛盘寺,在州东十五里,元至正年建。
    口高公寺,在州城南,按府志,在嵩山,后魏唐有碑。
    口清虚观,在州东南七十里,元元贞年建。
    口佑圣观,在[上合下廾]耳山。
    口清泉观,在泾川里。
    口水泉院,在州北五里,宋景德中敕赐,解脱禅师建,元元贞年僧人行寻重建。
    口王母宫,在城西里许回中山,历代公卿骚客皆有吟咏勒诸壁。
    口共池,武王时为畿内诸侯居泾之阳,今华严海印寺下水泉涌出,派趋二池相连,故谓之共池。
    口王母官,在州西三里,回中山下,临泾水,旧志,西王母乘五色云下降,后帝巡郡国,望五色云祀之,而五色云屡见于此,因立祠,后改为宫,宋陶谷有记,载其详。
    口振履堆,在州境,故老相传,夸父追日振履于此阜上。
    口泾阳故县,在州境,汉时与朝那并置,东汉省泾阳之朝那。
    口皇甫头,在州西北二十里,即皇甫嵩所居处,有皇甫嵩读书堂,皇甫节妇祠在焉。
    口百泉故城,在州城西三十五里,泉眼喷出,乱流难计,故名,后魏置长城郡及黄石县,西魏改黄石为长城,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改县,为百泉,明赵时春记云:泾西暨平凉同据矗川而以百泉为境,其南山谷有泉数十,西去泾源之百泉百八十里,盖泾川有定不 可易,而二百泉原委于泾。
    口保定故城,在泾水之北,即隋安定郡,唐武德元年讨平薛仁杲改泾州,天宝元年复为安定郡,至德中,恶安禄山叛,更名保定。照始徙泾阴为今州治。
    口黄河堰。在州城北,唐刺史安敬忠筑,以捍河流,旁多斥堠,路入安西。张籍诗云:道旁古双堠,犹记向安西,即指此。
    口薄落亭,在州界,一名瓦亭,唐肃宗幸灵武,牧马于瓦川,即此。
    口长武寨,在州东七十里,宋范仲淹奏差宋良等部,领蕃汉军  马往泾州长武寨把隘,有龙马寺在内,相传宋太祖微时过,僧守严  异其骨相,阴使画工图于寺壁,今犹模糊可辨。按长武寨即[左分右耳朵旁]州长  武县原属泾州,故址故及之。
、    口汉官家陵,在州南五里,相传汉宗室葬此。
    口明韩恭王墓,在州西北十五里。
    口赠礼部尚书吕钲墓,在州西十里。
    口封大同知府吕瑛墓,在州东四十里柏树茔。
    口封朝列大夫李发墓,在州西北回山岗。
    十二、商务印书馆民国十五年三月出版陈博文著《甘肃省》
    入境三千里,至高家凹,有土堡,上面题有“高公故城”四个字。
    再三十余里,过泾州坡,坡势极峻,数十丈高崖,夹道对立,中间只能容一车通过,函道数里,确系陕西、甘肃两省的咽喉,泾川县的险固。全靠此地,过了泾州坡,就达泾州县城。……出泾川县的西门,渡芮河,约四里许,至回中山,相传说周穆王汉武帝先后曾经来此游过,有石碑屹立,上书“古瑶池降王母处”七个大字。山中有大佛洞,中架飞阁,上有王母宫、三清楼、文昌阁等许多胜地。瑶池在山  的南面,有泉水从石隙流出,滴沥如雨,其傍峭壁悬岩,黑如古铁,风景极好。
  按:2002年6月16日至24日,我和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杜玉明在陕西省图书馆重点查找泾川百里石窟长廊和大云寺佛舍利历史,顺便遇到以上与泾州西王母历史及相关历史史料,部分虽在地方史志中出现过,但这里的出处比较权威。相当部分属首次发现,如清乾隆《甘肃通志》、《古今图书集成》都记载了泾川王母宫建于汉元封元年,这是新发现的史籍记载王母宫建宫的确切年代。明《陕西通志》载唐代崔立诗:“汉殿杳沉青鸟信”,是新发现的王母宫建于汉代的旁证。今摘抄有关部分,以期能在保护应用泾川五大遗产中长久发挥直接作用,故从在陕图已抄史料中选录以辑,首次披露于此。
    2002年9月26 日
发表《泾川与世界遗产:西王母圣地》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11月

[ 本帖最后由 张怀群 于 2010-4-9 17:42 编辑 ]

查看评分记录

积分 用户名 时间 理由
宝葫芦 +10 木兰山人 2010-5-6 20:28
+10 木兰山人 2010-5-6 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