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内容
folkman

2010-1-14 11:22
庙会:中国人的传统“狂欢节”应该怎样过?

                                 庙会:中国人的传统“狂欢节”应该怎样过?
                                          添加日期:2010-1-13 9:12:00 作者:杨雪梅 新闻来源:人民网

  虎年渐近,全国各地庙会的筹备工作已经悄悄拉开序幕。被誉为北京庙会之首的地坛庙会更是一个摊位拍出了30万的高价。近日北京地坛庙会、苏州“轧神仙”庙会、泰山东岳庙会、重庆丰都庙会、河南火神台庙会等全国有影响的庙会的主办者济济一堂,与全国的节庆文化专家一起参加中国首届庙会文化论坛,商量怎样将中国人自己传统的“狂欢节”过得有声有色,与时俱进。

  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介绍说,中国的庙会有上千年的历史,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庙会数以万计,但是既没有统一的全国性组织,也缺乏常规的交流活动,更少见高端的学术研讨,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市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举办的这次论坛,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论坛今后将评选全国的十大庙会。

  庙会在解放后曾一度消失,1985年北京市东城区率先举办了第一届地坛春节文化庙会,开创了全国大规模举办春节庙会的先河。北京市文联副主席赵书是首届地坛庙会的组织者之一,他告诉记者,如今在北京,春节除了有地坛、白云观、厂甸、龙潭湖、东岳庙等传统庙会外,在颐和园、天坛、大观园还有大大小小的庙会近20家,90%的北京市民在春节期间会去逛庙会。除了春节,现在每逢立春、端午、夏至、中秋等节气,北京也会举办主题鲜明的庙会,除了传统的中国庙会,现在还有室内庙会与洋庙会。和过去的庙会相比,现在的庙会,卫生条件得到了改善,安全性也有基本的保障,活动比过去丰富,也比过去文明,这一活着的民俗,正在成为中国人自己一年一度的狂欢节。

  庙会既是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载体,也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消百万钱”的诗句正反映了它的经济价值。但有专家指出,现在的庙会越来越多,商业气息太过浓厚,而且定位的同质性增强,对文化价值缺乏深度挖掘,有的失去了应该有的年味儿,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

  春节是一年生活的高潮,对内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对外则是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民协节庆研究会副会长萧放建议,作为春节最重要的民俗之一的庙会,应该与一般的游园会、商品展销会、美食节区别开来,毕竟庙会不是“羊肉串”与“糖葫芦”的聚会,要多打一些文化牌,同时要保留一些公益性与参与性。百姓才是庙会的主角,历史上的庙会主要是公众行为,不只是从外头请一帮专业人士表演,也不讲究多高的表演水平,只有观众真正参与进来,找到宣泄情感的出口,才能真正达到全民同乐的目的。

  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委员会主任程永涛在论坛上介绍说,北京庙会期间,将设立专门的空间展示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外,还将邀请参加过奥运会闭幕式演出的山西汾西鼓乐艺术团表演原汁原味的“威风锣鼓”,邀请陕北安塞的腰鼓、白族的八角鼓、东北的二人转等为庙会增添更多元的民俗体验。

     文章来源:福客民俗网

查看评分记录

积分 用户名 时间 理由
宝葫芦 +8 木兰山人 2010-5-4 13:16
+8 木兰山人 2010-5-4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