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内容
荆楚苗乡

2014-12-4 21:55
关于传承人研究的论文集锦

聊聊我对传承人的认识:
     在本科时就接触过土家族、苗族毛古斯、苗族蜡染、傩文化等相关的十几位传承人,悔恨当时没有这个方面的意识。现在想想,对民俗文化挖掘和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塑造时的半传承半展演的背景下对“民族国宝”研究确实很重要。举个例子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毛古斯”就是在吉首大学相关的民族学、民俗学者的搜寻、挖掘下,根据老人们的回忆并结合文史资料“再造”出来的。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这一民族瑰宝的命运可想而知。同时又感到十分的伤心,某些民俗事象到了需要确定传承人来传承的地步,甚至被“圈”起来集中培养与传承,仿佛脱离了表演场境与语境,不但使语境,就连传承也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局面。传承人的保护与民族民俗人才的培养及如何为社会生活服务似乎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再谈谈我自己的家乡,我出生于一个苗族自治县,本来山歌遍布山野的情景早已不再,只见一些会唱山歌的老人被“圈养”在县城,山歌仿佛已经脱离了大山,走到了城市的凉亭,可惜未走进学校(张家界桑植县在这方面倒是做得很好,桑植民歌已经成为中学学生的必修课,几乎每个中学生都会唱几首本地民歌)。这条传承路到底何去何从?我们研究传承人保护与非遗的的在年轻人中的传承到底对当地政府有何影响,诸如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能否对政府开放让他们看到类似的论文并有所启发等等,实话说,如果我们走出了校园,即使能从事民俗方面的工作,甚至在某地的文史办公室,少数民族研究所工作,但是还是难以及时的参考到学者们的观点与意见。
    仅仅是自己随感,聊以自慰罢了。

[ 本帖最后由 张多 于 2015-1-24 18:41 编辑 ]

查看评分记录

积分 用户名 时间 理由
宝葫芦 +99 英古阿格 2015-1-24 17:35 我很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