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内容
莲池溪音

2012-10-18 18:47
《西游记》第三十九回大义与精解

《西游记》第三十九回大义与精解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解决生死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误解和异议?道理很简单,就是人们看问题的立场和着眼点有所不同造成的。在哲学上为什么会有根本问题的分歧,道理也是一样的。这些并不是什么信仰问题,本质上是善根的问题。善根就是善本、德本,指能生出善法的根本,即身口意三业之善。善根有三种,无贪、无嗔和无痴。这贪嗔痴三毒是众生生死的根本,三不善根是三种心所法。不能理解生死的问题可以被完美地解决好,就是因为在意业上还痴迷于自己的所知障。一个没有能力领悟意识心是一切错误的开始的人,一定也没有能力用正确的方法来解脱无穷尽意业纷纷烦扰的苦难。《西游记》就是借用小说文学的手法帮助世人理解生死问题和解决生死苦难方法的艺术作品,每一回故事都针对一个修行中的根本问题,比如上一回说到心所法穷尽底源,找到那代表虽死而不坏的心所法真实之皇帝,这一回是讲述如何让这个本来应当处于皇位心所者复活并得以正用的方法。换言之,解决众生心想事成的方法,就是让心所法与自性功德相应,自性是本源,自性流露出来的一切心法都是觉悟的法,圆满自在,解脱自如。凡夫的错误就是用心上与理体的不相应,不相应故不能心想事成。不能心想事成,即不得自由自在的生存之乐,常常在事与愿违中苦闷不已。如果不能理解心与境之间的自然法则,往往会做出种种错误的判断,选择错误的身口意,最终坠落到地狱受苦,实在是惨不忍睹。
解决生死问题的方法一般都被误解为世间法,即用世间的理论和事物来解决出世间的问题,包括用世间的心来跳出世间的道,这显然都是错误的,因此人们对解决生死问题的可能性产生根本上的怀疑是正常的。这样问题的本质和怀疑的本质一经点破就非常容易看清问题的实质,怀疑的人实质是怀疑自己的错误理解而已。一切世间的理事都打上了世间的烙印,又如何出得了世间的束缚呢?显然解决世间的问题,应当采用高于世间的理和事才是正确的方法。就像要走出三维世间的理和事,就必须要超越光速一样,因为三维世界的理和事都是建立在光速的基础上的,只是能真正理解这个问题实质的人才会有能力去思考跳出三维的方法。如果没能力看到一个实在的超越光速的方法,也就必然没有办法超越光速的束缚。用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公式就非常容易看清这个问题的本质:能量等于质量乘上光速的平方。对这个关系稍作变化,即二边乘上光速,则成为:能量乘光速等于质量乘光速的三次方。这个光速三次方就是事物的长宽高三个维度出现的真实理义,那边的能量乘光速就是我们的感受形式。换言之,这个公式告诉我们,感受方式决定境界相。感受方式的本质又恰恰与心态有关,其中的光速恰恰是思维定式。修行上的入定训练,就是训练改变心光的速度。心体是发光的,或者说是心是有电磁效应的。当然,一般的人没有能力发现世界的本质也是正常的,但是要珍惜生命存在的意义,去领会那些向世人宣告已经证明真理的人的开示。当然,由于业力的牵引,三毒烦恼的折磨,导致那些声称是觉悟者的人中间一定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有欺骗的行为,但是不能因为有骗子就进行全面的否定。一个凡夫出来打假,可能比假的本身还要荒谬。近些年出现的情况尤其能说明这个道理,一个自称是练家子的打假者其实是最值得怀疑的。一个把他人的行为目的都归纳到名利之上的人恰恰说明他自己的心里已经狭隘到只能存在名利二种追求的可能性了。在人类的解脱文化的选择上,往往会难以抉择,这其中,正统的佛家文化出自于皇帝之家,这就值得有心出离六道的人们认真关注,因为再用名利二字去归纳这一类修行者的目的似乎不能说明问题的本质了。显然,相对于世界上其它的事物,这个现象最值得用心去研究,一旦这个事情是真实可行的,则遇到这种文化的人都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了。
一粒金丹天上得,一粒,不多不少,大至无外,小至无内,一切万法皆跳不出“一”的范畴。金丹,指道德精华,能成就养生续命的功德的质体,因此金丹必以长存不坏为体,时时利生为用。天上得,精华所在,旨趣所归!天者,道也。如“天圆地方”不能被误解为天空是圆的,大地是方的。永恒的理事一定出自于永恒的大道,这就是一切解脱文化的精华所在。不论是哪一门宗教,要想在其中获得真实的利益,都不能缺少这个根本原则。信仰一种高尚的文化,只有在理解文化的根本之后,才有可能将言行落实在文化的教义上。诚如西方宗教所说的,人们都可以信奉上帝,但是得救与否还是由上帝来捡选的。这个道理不知道有多少信奉者能够理解和领悟,其实就是上面所说的根本原则。信不信都不是修行的本质,落到实处才是得救的根本原则。即在理体上要有所证得,才不辜负修行一场。
三年故主世间生,如果心能契合理体本性,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则打破了界限,这就是大乘佛法真正能普度众生的妙道所在。三年,比喻无始劫来,过去之过去的过去,永恒的理体又世世能如影随形,说远亦远,说近也近,姑且说成三年吧。三者,三才之数,即体相用之数。传统文化里讲的三才,即是三宝之趣,如精气神、日月星、佛法僧、觉正净等等。故主,其实他一直是一切事物的主宰,虽然像是失去了当下的利益,其实仍然时时不停地在起作用,只是这些作用让我们感受不到他的亲切和美妙,仿佛被妖道篡权夺位了。世间生,就是指在世间事上重新起到了心想事成的作用,不能在世间法里得解脱都不是真正的解脱,因此普度众生之事唯有真正解脱自在的人才能真正做得好。从这里去理解佛家讲的有求必应,心想事成就都好理解了。修行是修当下解脱,不是修来生的福报。这一生的福报都靠不实,来生还有隔阴之迷,修行功夫往往不能延续法身慧命,极有可能成为三世冤业。因此,对修行者而言,把希望放在死了之后去什么地方,肯定是竹篮打水的事。

话说那孙大圣头痛难禁,哀告道:“师父,莫念!莫念!等我医罢!”长老问:“怎么医?”行者道:“只除过阴司,查勘那个阎王家有他魂灵,请将来救他。”八戒道:“师父莫信他。他原说不用过阴司,阳世间就能医活,方见手段哩。” 那长老信邪风,又念《紧箍儿咒》,慌得行者满口招承道:“阳世间医罢!阳世间医罢!”八戒道:“莫要住!只管念!只管念!”行者骂道:“你这呆孽畜,撺道师父咒我哩!”八戒笑得打跌道:“哥耶!哥耶!你只晓得捉弄我,不晓得我也捉弄你捉弄!”行者道:“师父,莫念!莫念!待老孙阳世间医罢。” 三藏道:“阳世间怎么医?”行者道:“我如今一筋斗云,撞入南天门里,不进斗牛宫,不入灵霄殿,径到那三十三天之上离恨天宫兜率院内,见太上老君,把他九转还魂丹求得一粒来,管取救活他也。”

师父莫信他。他原说不用过阴司,阳世间就能医活,方见手段哩。这就是佛法的真实所在,可是世人往往误解了,说佛教修来生。其实,修来生的,不是佛法的真实利益所在。就像净土宗强调的,是活着去见阿弥陀佛的。过阴司,会产生隔阴之迷,民间称喝迷魂汤。现在人也常常提这个问题,因为不知道过去生是谁,将来谁受苦也不在乎。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逻辑思维,不知道自己是谁并不等于自己不会受苦。很多知障的人都不知道他是谁,但是受起苦来,一样会声嘶力竭地啼叫的。不相信自己会下地狱的人,下了地狱还是会受苦的。用信则有,不信则无是逃不脱因果报应的。行者骂道:“你这呆孽畜,撺道师父咒我哩!”这句意味深长。一切造作的行为种下的苦果还是用心来领受的。心所法时时在变,心源不变,这就是阿赖耶种子永远不坏的道理。世界上一切的恶业众生都不应当侥幸地认为自己的运气好,做了坏事,阴谋得逞了。其实这笔帐永远记在那里,总是要还的。我如今一筋斗云,撞入南天门里,不进斗牛宫,不入灵霄殿,这里有趣味!南天门是代表天理的智慧,斗牛宫是代表天机和时机;灵霄殿则是玉皇大帝的宫殿,代表道德的总指挥部。不入这三个地方,即是表示不仅仅依靠方式方法,不借助形象上合乎于道德。径到那三十三天之上离恨天宫兜率院内,见太上老君,把他九转还魂丹求得一粒来,管取救活他也。而是,直接在理体上找到根本,找到灵魂的根,这个根是在一切理事之上的本源,阴阳未分的体性中获得的。从前几回的故事发展到这里,也正是要说明这些问题。离恨天,比喻离相对的知足天。兜率院内,与佛家讲的弥勒佛是一个地方。兜率天分院内和院外,院内是弥勒佛所住之处,弥勒佛是下生佛。九转还魂丹,指从一切世事中所能归元的理体。管取救活他也,既然是理体,则必定能活人。这一段用佛家的经典,就是《首楞严经》中开示的,不住在功夫境界的希有景象之中,一路涅槃到底。简而言之,就是离相对,绝有无。

三藏闻言大喜道:“就去快来。”行者道:“如今有三更时候罢了,投到回来,好天明了。只是这个人睡在这里,冷淡冷淡,不像个模样;须得举哀人看着他哭,便才好哩。”八戒道:“不消讲,这猴子一定是要我哭哩。”行者道:“怕你不哭!你若不哭,我也医不成!”八戒道:“哥哥,你自去,我自哭罢了。”行者道:“哭有几样:若干着口喊谓之嚎,扭搜出些眼泪儿来谓之啕。又要哭得有眼泪,又要哭得有心肠,才算着嚎啕痛哭哩。”八戒道:“我且哭个样子你看看。”他不知那里扯个纸条,拈作一个纸拈儿,往鼻孔里通了两通,打了几个涕喷,你看他眼泪汪汪,粘涎答答的,哭将起来,口里不住的絮絮叨叨,数黄道黑,真个像死了人的一般。哭到那伤情之处,唐长老也泪滴心酸。行者笑道:“正是那样哀痛,再不许住声。你这呆子哄得我去了,你就不哭,我还听哩!若是这等哭便罢,若略住住声儿,定打二十个孤拐!”八戒笑道:“你去你去!我这一哭动头,有两日哭哩。”沙僧见他数落,便去寻几枝香来烧献,行者笑道:“好好好!一家儿都有些敬意,老孙才好用功。”

须得举哀人看着他哭,便才好哩。这是要发忏悔之心,一切法得成于忍,忏悔取哭的形象。八戒道:“不消讲,这猴子一定是要我哭哩。”忏悔是忏什么?就是忏除不相应的心所法,当然是要八戒来完成。忏悔就是悔改掉不道德的身口意三业,因此一切宗教中都必定具有忏悔法。忏悔法通俗易懂,忍法则是深奥难悟。行者道:“怕你不哭!你若不哭,我也医不成!”如果不深刻忏悔,则不可能获得体悟的果德。行者道:“哭有几样:若干着口喊谓之嚎,扭搜出些眼泪儿来谓之啕。又要哭得有眼泪,又要哭得有心肠,才算着嚎啕痛哭哩。”这里强调忏悔要出根本上忏悔,有口无心的,形式上的忏悔是没有真实意义的。真个像死了人的一般。哭到那伤情之处,唐长老也泪滴心酸。要真把生死大事放在心上,忏悔才会得力。得力是从慈悲心里起感应。沙僧见他数落,便去寻几枝香来烧献,行者笑道:“好好好!一家儿都有些敬意,老孙才好用功。”转识成智当然少不了沙僧的事,烧香是通灵的方法,这一回真正要通灵才算功果的。如此,全心全意地专注,所谓一向专念才能成就真实。

好大圣,此时有半夜时分,别了他师徒三众,纵筋斗云,只入南天门里,果然也不谒灵霄宝殿,不上那斗牛天宫,一路云光,径来到三十三天离恨天兜率宫中。才入门,只见那太上老君正坐在那丹房中,与众仙童执芭蕉扇扇火炼丹哩。他见行者来时,即吩咐看丹的童儿:“各要仔细,偷丹的贼又来也。”行者作礼笑道:“老官儿,这等没搭撒,防备我怎的?我如今不干那样事了。”老君道:“你那猴子,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把我灵丹偷吃无数,着小圣二郎捉拿上界,送在我丹炉炼了四十九日,炭也不知费了多少。你如今幸得脱身,皈依佛果,保唐僧往西天取经,前者在平顶山上降魔,弄刁难,不与我宝贝,今日又来做甚?”行者道:“前日事,老孙更没稽迟,将你那五件宝贝当时交还,你反疑心怪我?”

只见那太上老君正坐在那丹房中,与众仙童执芭蕉扇扇火炼丹哩。道丹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因此修行人合道则成丹。送在我丹炉炼了四十九日,炭也不知费了多少。修行就是这个情况,你不修道,道自然会修你。自觉修道是一件快乐的事,被道修理则不见得是愉快的事了。你如今幸得脱身,皈依佛果,从道修里脱身,自然会有一片开心之果,穷尽觉悟称为佛果。将你那五件宝贝当时交还,你反疑心怪我?修道之人不能居功自傲,真正的功夫是放得下,一切利益众生之德从自性慈悲心中自然流出。能悟空则当然是可以空掉一切占据之心的。

老君道:“你不走路,潜入吾宫怎的?”行者道:“自别后,西过一方,名乌鸡国。那国王被一妖精假妆道士,呼风唤雨,阴害了国王,那妖假变国王相貌,现坐金銮殿上。是我师父夜坐宝林寺看经,那国王鬼魂参拜我师,敦请老孙与他降妖,辨明邪正。正是老孙思无指实,与弟八戒,夜入园中,打破花园,寻着埋藏之所,乃是一眼八角琉璃井内,捞上他的尸首,容颜不改。到寺中见了我师,他发慈悲,着老孙医救,不许去赴阴司里求索灵魂,只教在阳世间救治。我想着无处回生,特来参谒,万望道祖垂怜,把九转还魂丹借得一千丸儿,与我老孙搭救他也。”老君道:“这猴子胡说!甚么一千丸,二千丸!当饭吃哩!是那里土块捘的,这等容易?咄!快去!没有!”行者笑道:“百十丸儿也罢。”老君道:“也没有。”行者道:“十来丸也罢。”老君怒道:“这泼猴却也缠帐!没有,没有!出去,出去!”行者笑道:“真个没有,我问别处去救罢。”老君喝道:“去!去!去!”这大圣拽转步,往前就走。

这猴子胡说!甚么一千丸,二千丸!这里很重要,金丹即是大道,哪里是可数的数?所谓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金丹是摩尼宝,起死回生之万灵药。佛家的地藏王菩萨在地狱里度众生的画像,就是手里拈着此物,示意众生回光返照,纵在地狱也未失此本愿功德。能满一切众生愿,得此宝者即了生死,永处安乐国。当饭吃哩!是那里土块捘的,这等容易?既然是大道之理,不落俗套,所谓不可思议,不可称量。咄!快去!没有!要凡夫想象中的丹,哪里是实?不放下妄想分别和执着,怎么受得起大道之水的润泽?行者笑道:“真个没有,我问别处去救罢。”真是把有所得的心放下了,恰恰是得真宝的机缘成熟了。

老君忽的寻思道:“这猴子惫懒哩,说去就去,只怕溜进来就偷。”即命仙童叫回来道:“你这猴子,手脚不稳,我把这还魂丹送你一丸罢。”行者道:“老官儿,既然晓得老孙的手段,快把金丹拿出来,与我四六分分,还是你的造化哩;不然,就送你个皮笊篱,一捞个罄尽。”那老祖取过葫芦来,倒吊过底子,倾出一粒金丹,递与行者道:“止有此了,拿去,拿去!送你这一粒,医活那皇帝,只算你的功果罢。” 行者接了道:“且休忙,等我尝尝看,只怕是假的,莫被他哄了。”扑的往口里一丢,慌得那老祖上前扯住,一把揪着顶瓜皮,揝着拳头骂道:“这泼猴若要咽下去,就直打杀了!”行者笑道:“嘴脸!小家子样!那个吃你的哩!能值几个钱?虚多实少的,在这里不是?”原来那猴子颏下有嗉袋儿,他把那金丹噙在嗉袋里,被老祖捻着道:“去罢!去罢!再休来此缠绕!”这大圣才谢了老祖,出离了兜率天宫。

那老祖取过葫芦来,倒吊过底子,倾出一粒金丹,此一丹,穷尽天下了。只此一丹而已,并非出此丹外还有它宝。“止有此了,拿去,拿去!送你这一粒,医活那皇帝,只算你的功果罢。”修行到此是真实利益,真实就是顶法,没有再高的事物了。近些年来,有魔干扰佛法,说什么如来还有层次划分,实在是愚痴到了极点。出现这种情况时,必须要读一读开智慧的首楞严,即破魔法的首楞严。如《首楞严经》中在佛念楞严神咒时的开示,“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究竟之处是实相无相又无不相。《首楞严经》最重要的开示是二种根本,一切修行人都必须真正了解的真实。“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这里开示的简单明了,一看就能明白。如果用攀缘心修行,永远不能证佛果。二是成就觉悟之道必须依元清净体,无始劫来菩提涅槃,从来没有动过的。如这里说的琉璃井中的皇帝一样,虽然没有被开发,但是还是有办法让他复活的。当然让他复活的方法,决定不是攀缘的方法,因此必须让八戒痛哭不止,悔过自新。只算你的功果罢。医活了皇帝就是真实心中所得的功果!那个吃你的哩!能值几个钱?虚多实少的,真性怎么可以有价?虚多指了不可得,实少指随缘生法。在这里不是?当下即是,不从别求。那猴子颏下有嗉袋儿,比喻心王能现而不执着,因此不落转相,转相属于业相。

你看他千条瑞霭离瑶阙,万道祥云降世尘,须臾间下了南天门,回到东观,早见那太阳星上。按云头,径至宝林寺山门外,只听得八戒还哭哩,忽近前叫声:“师父。”三藏喜道:“悟空来了,可有丹药?”行者道:“有。”八戒道:“怎么得没有?他偷也去偷人家些来!”行者笑道:“兄弟,你过去罢,用不着你了。你揩揩眼泪,别处哭去。”教:“沙和尚,取些水来我用。”沙僧急忙往后面井上,有个方便吊桶,即将半钵盂水递与行者。行者接了水,口中吐出丹来,安在那皇帝唇里,两手扳开牙齿,用一口清水,把金丹冲灌下肚。有半个时辰,只听他肚里呼呼的乱响,只是身体不能转移。行者道:“师父,弄我金丹也不能救活,可是掯杀老孙么!”三藏道:“岂有不活之理。似这般久死之尸,如何吞得水下?此乃金丹之仙力也。自金丹入腹,却就肠鸣了,肠鸣乃血脉和动,但气绝不能回伸。莫说人在井里浸了三年,就是生铁也上锈了,只是元气尽绝,得个人度他一口气便好。”那八戒上前就要度气,三藏一把扯住道:“使不得!还教悟空来。”那师父甚有主张:原来猪八戒自幼儿伤生作孽吃人,是一口浊气;惟行者从小修持,咬松嚼柏,吃桃果为生,是一口清气。这大圣上前,把个雷公嘴噙着那皇帝口唇,呼的一口气收入咽喉,度下重楼,转明堂,径至丹田,从涌泉倒返泥垣宫。呼的一声响喨,那君王气聚神归,便翻身,轮拳曲足,叫了一声“师父!”双膝跪在尘埃道:“记得昨夜鬼魂拜谒,怎知道今朝天晓返阳神!”三藏慌忙搀起道:“陛下,不干我事,你且谢我徒弟。”行者笑道:“师父说那里话?常言道,家无二主,你受他一拜儿不亏。”

你看他千条瑞霭离瑶阙,万道祥云降世尘,须臾间下了南天门,回到东观,因为得了理体,依体而做,气象不同。千条瑞霭和万道祥云都是觉悟的身光,也是福报大的标记。世界上讲的天子气,就是指前世的修行人,得到了相当的定功,积累了深厚的福报。这样的人到世间来,只有皇帝的福报能与之相称。早见那太阳星上,这是指纯阳得用,必然得道多助。兄弟,你过去罢,用不着你了。忏悔出现的效果了,得了正行,即真正有忏悔的效果。比如念佛法门一样,称为真实忏悔,不回向法门,这都是因为真正能念佛,忏悔和回向的功德都在其中了。你揩揩眼泪,别处哭去。再在其它的地方精进用功去吧。沙和尚,取些水来我用。沙和尚代表转识成智,因此必须让他打水,表示感应道交,得以证真。原来猪八戒自幼儿伤生作孽吃人,是一口浊气;惟行者从小修持,咬松嚼柏,吃桃果为生,是一口清气。这里有生命科学,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现在科学都归结于物质。其实物质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最本质的问题,只是现在科学没有办法研究气脉的问题。人活一口气,气才是生命科学里最核心的问题。为什么那些气功修炼者有养生的作用?其实,这里面有极深的道理在,下丹田乃生命之根也。下丹田气不绝,人很难死掉。呼的一口气收入咽喉,度下重楼,转明堂,径至丹田,从涌泉倒返泥垣宫。气沿大小周天循环,生命自然就旺盛了,这里介绍的就是清气沿着大小周天循环的事。心态,心平气和都是长寿的关键,吃什么并不重要。因为气是超物质的,不可以通过物质来引发。让悟空吹气,其实就是心的作用。不执着六道的生死,怎么可能在六道里受生呢,罗汉出离六道就是靠这个功夫。佛家也有个相近的名词,叫习气。这个科学也是搞不清,因为科学止于物质,离于精神。这些事都是精神的内在规律问题,不进行精微的精神实践,又怎么获得精神的真实学问呢?虽然有心理学研究,其实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还很空洞,没有本质的东西如何有结论?不了解心意性质,如何称得上心理学?心理学研究的人一定要在中华传统文化里找答案,中华传统是心理学的祖师爷。若能证得了其中的一句半句,都是算得上是真学问的真正入门。呼的一声响喨,那君王气聚神归,人身三宝,精气神,各有规律,但是整体上有依存的关系,神依气,气依精。精满则气足,气聚则神归。行者笑道:“师父说那里话?常言道,家无二主,你受他一拜儿不亏。”心性不分家,《止观大意》曰:“不变随缘故为心,随缘不变故为性。”黄檗禅师的《传心法要》曰:“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又云:“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槃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南阳慧忠的《国师语录》曰:“未审心之与性为别不别,师曰:迷则别,悟则不别。曰:经云佛性是常,心是无常。今云不别,何也?师曰:汝但依语而不依义,譬如寒月,水结为冰。及至暖时,冰释为水。众生迷时,结性成心。众生悟时,释心成性。”可见,拜自性为师,是宗途大道。

三藏甚不过意,搀起那皇帝来,同入禅堂,又与八戒、行者、沙僧拜见了,方才按座。只见那本寺的僧人,整顿了早斋,却欲来奉献;忽见那个水衣皇帝,个个惊张,人人疑说。孙行者跳出来道:“那和尚,不要这等惊疑,这本是乌鸡国王,乃汝之真主也。三年前被怪害了性命,是老孙今夜救活,如今进他城去,要辨明邪正。若有了斋,摆将来,等我们吃了走路。” 众僧即奉献汤水,与他洗了面,换了衣服。把那皇帝赭黄袍脱了,本寺僧官,将两领布直裰,与他穿了;解下蓝田带,将一条黄丝绦子与他系了;褪下无忧履,与他一双旧僧鞋撒了。却才都吃了早斋,扣背马匹。
   
    三藏甚不过意,搀起那皇帝来,同入禅堂,又与八戒、行者、沙僧拜见了,方才按座。心性与道德本来是不二法,这里皇帝拜唐僧也是应当的,只是若从禅的角度看,即从不二法,平等义上看,则大家都是一体不二的道德理事。那和尚,不要这等惊疑,这本是乌鸡国王,乃汝之真主也。出家人在世间也要尊重世间伦常,并不会认为高人一等。如今进他城去,要辨明邪正。如何辨明邪正?后面妖道通过变化不仅可以变皇帝,也可以变唐僧,这都是极重要的修行环节,写得十分精彩。众僧即奉献汤水,与他洗了面,换了衣服。皇帝为什么要换衣服?自性功德本义如此,未有特殊形象,只是能和一切法打成一片。

    行者问:“八戒,你行李有多重?”八戒道:“哥哥,这行李日逐挑着,倒也不知有多重。”行者道:“你把那一担儿分为两担,将一担儿你挑着,将一担儿与这皇帝挑,我们赶早进城干事。” 八戒欢喜道:“造化!造化!当时驮他来,不知费了多少力,如今医活了,原来是个替身。”那呆子就弄玄虚,将行李分开,就问寺中取条匾担,轻些的自己挑了,重些的教那皇帝挑着。行者笑道:“陛下,着你那般打扮,挑着担子,跟我们走走,可亏你么?”那国王慌忙跪下道:“师父,你是我重生父母一般,莫说挑担,情愿执鞭坠镫,伏侍老爷,同行上西天去也。”行者道:“不要你去西天,我内中有个缘故。你只挑得四十里进城,待捉了妖精,你还做你的皇帝,我们还取我们的经也。”八戒听言道:“这等说,他只挑四十里路,我老猪还是长工!”行者道:“兄弟,不要胡说,趁早外边引路。”

    你把那一担儿分为两担,将一担儿你挑着,将一担儿与这皇帝挑,这就是修行的果德,所谓烦恼渐渐轻,智慧渐渐长。是不是真正在佛法上得到了利益,不在乎研究了多少经教,而是真正能看得破,放得下。当时驮他来,不知费了多少力,如今医活了,原来是个替身。心能转境,利益现前,真正是功不唐捐。轻些的自己挑了,重些的教那皇帝挑着。这里说了真相,修行的功德不可思议。如佛家讲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可以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众生无劫来所造之业,如何可以思议呢?若不是佛菩萨哀悯加佑,众生如何出得了地狱之灾?只是不懂得感恩十方佛也罢,竟然还有很多莫名其妙地诽谤佛菩萨的人,实在是可悲到了极处了。你只挑得四十里进城,待捉了妖精,你还做你的皇帝,我们还取我们的经也。这四十里可以理解为《圆觉经》四病,任作止灭。“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待捉了妖精,此妖精唤作狮猁王,代表与圆觉相背的邪行之智。

真个八戒领那皇帝前行,沙僧伏侍师父上马,行者随后,只见那本寺五百僧人,齐齐整整,吹打着细乐,都送出山门之外。行者笑道:“和尚们不必远送,但恐官家有人知觉,泄漏我的事机,反为不美。快回去!快回去!但把那皇帝的衣服冠带,整顿干净,或是今晚明早,送进城来,我讨些封赡赏赐谢你。”众僧依命各回讫。行者搀开大步,赶上师父,一直前来,正是:
西方有诀好寻真,金木和同却炼神。丹母空怀懞懂梦,婴儿长恨杌樗身。必须井底求明主,还要天堂拜老君。悟得色空还本性,诚为佛度有缘人。

真个八戒领那皇帝前行,比喻心所法要合乎根本德;沙僧伏侍师父上马,比喻依智不依识;行者随后,他力法门,自力随顺道力即可。这一段算是把写作的本怀显露出来了,下面的诗句是对前面这段故事的真意点明。
西方有诀好寻真,金木和同却炼神。往生西方是有妙诀的,那就是心心所合一,指故事中的悟空和八戒同心协力将皇帝从井中打捞出来。炼神,就是指出神奇的妙德。丹母空怀懞懂梦,婴儿长恨杌樗身。这句话恰如佛家净土法门的母子相忆是成佛的精髓。阿弥陀佛就是丹母,四十八愿可度众生,但众生不发愿往生,这些愿力不能兑现,对众生而言就像懵懂梦一样。婴儿就是我们凡夫的发心,不懂得修身的道理,发心不正都不能成器。净宗祖师强调信愿,就是强调发心。有信愿则得生,信愿就是发菩提心法。必须井底求明主,还要天堂拜老君。井底明主,就是我们真心理性的功德,拜老君是指依道法。这一句合起来,就是修行必须要如理如法。悟得色空还本性,诚为佛度有缘人。学佛修道,就是悟空的过程,色即是空,这是本性的一体二面,悟入这个,就是佛家讲的有缘人。很多附佛外道,都说与佛有缘。其实,缘分很浅,真正有缘,是要能度生死。把国王救活,就是我们凡夫重生了,只可惜我们芸芸众生的真身现在还在井里泡着未捞。

师徒们在路上,那消半日,早望见城池相近,三藏道:“悟空,前面想是乌鸡国了。”行者道:“正是,我们快赶进城干事。”那师徒进得城来,只见街市上人物齐整,风光闹热,早又见凤阁龙楼,十分壮丽。有诗为证,诗曰:
海外宫楼如上邦,人间歌舞若前唐。花迎宝扇红云绕,日照鲜袍翠雾光。孔雀屏开香霭出,珍珠帘卷彩旗张。太平景象真堪贺,静列多官没奏章。

乌鸡国乃性德景象,众生本具的道德内景。前面说,内外一如,我们能看到的大千世界皆是我们本有的道德内涵。得天下,一是外求法,少不了争霸战争,打打杀杀,结下滔天冤情。到头来,得失平衡,都要一一还清,苦不堪言,向下恶途,千万谨慎。内求法,同样可以得天下,而且更方便,不离方寸,一路回光,天下太平。广结善缘,交友十方,神通自在。这就是成佛的可贵,向上大道,真当踊跃。
海外宫楼如上邦,人间歌舞若前唐。道眼开发,虽然境界动相还如前唐,但是事融于理,功德利益完全不同了。正好比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修行,虽然生活境界没有离开这个世界,但是心眼开放之后,心所感受的事与理都全然不同了。花迎宝扇红云绕,花,比喻发心;心所行处虽不离世法而自然清净;日照鲜袍翠雾光,日,比喻觉性;觉性所照之心量合于道德,一切都是道德的宣示。孔雀屏开香霭出,孔雀比喻性德,能生万法,法法和雅;珍珠帘卷张,珍珠,比喻因果相续;事事皆是美妙画卷。帘卷,在凡夫是迷障一层;彩旗,在觉地,则是宣说道妙。太平景象真堪贺,这就是众生本具的极乐真境,享不尽的快乐,本自清净。静列多官没奏章,原来真是天下本无事,法法各行其道,何须费心忙碌操劳?可叹庸人自扰之,冤枉六道受苦。

三藏下马道:“徒弟啊,我们就此进朝倒换关文,省得又拢那个衙门费事。” 行者道:“说得有理,我兄弟们都进去,人多才好说话。”唐僧道:“都进去,莫要撒村,先行了君臣礼,然后再讲。” 行者道:“行君臣礼,就要下拜哩。”三藏道:“正是,要行五拜三叩头的大礼。”行者笑道:“师父不济,若是对他行礼,诚为不智。你且让我先走到里边,自有处置。等他若有言语,让我对答。我若拜,你们也拜;我若蹲,你们也蹲。”你看那惹祸的猴王,引至朝门,与阁门大使言道:“我等是东土大唐驾下差来上西天拜佛求经者,今到此倒换关文,烦大人转达,是谓不误善果。”那黄门官即入端门,跪下丹墀启奏道:“朝门外有五众僧人,言是东土唐国钦差上西天拜佛求经,今至此倒换关文,不敢擅入,现在门外听宣。” 那魔王即令传宣。
   
行者道:“说得有理,我兄弟们都进去,人多才好说话。”这是强调大家一心,则可以合乎正道,不违道德。若是对他行礼,诚为不智。给不善业行礼就是随顺习气,助长无明。这里不是一般意义的礼敬,而是强调了五拜三叩头的大礼,其中有赞叹之意味。佛家普贤十愿中,礼敬诸佛,称赞如来。与这里的内涵不同。你看那惹祸的猴王,这里强调自作主张是心王惹祸之因。,烦大人转达,是谓不误善果。这里指出众生应当见善思齐,修随喜功德。

唐僧却同入朝门里面,那回生的国主随行。正行,忍不住腮边堕泪,心中暗道:“可怜!我的铜斗儿江山,铁围的社稷,谁知被他阴占了!”行者道:“陛下切莫伤感,恐走漏消息。这棍子在我耳朵里跳哩,如今决要见功,管取打杀妖魔,扫荡邪物,这江山不久就还归你也。”那君王不敢违言,只得扯衣揩泪,舍死相生,径来到金銮殿下。又见那两班文武,四百朝官,一个个威严端肃,像貌轩昂。

可怜!我的铜斗儿江山,铁围的社稷,谁知被他阴占了!这一句内涵深刻!佛家《金刚经》、《首楞严经》都开示心性本质上如金刚,坚不可摧,自性功德究竟坚固。可是,这样的江山社稷,偏偏被错误的用心阴掉了,本具的福德不能享受,偏偏还要在苦水里泡着,岂不可怜?这棍子在我耳朵里跳哩,如今决要见功,耳根圆通法门,在耳朵反闻闻自性,今在耳朵里听到了心声,代表心性展露。管取打杀妖魔,扫荡邪物,舍识用根,自然是回归理性的过程,比喻成打杀妖魔,扫荡邪物。

这行者引唐僧站立在白玉阶前,挺身不动,那阶下众官,无不悚惧,道:“这和尚十分愚浊!怎么见我王便不下拜,亦不开言呼祝?喏也不唱一个,好大胆无礼!”说不了,只听得那魔王开口问道:“那和尚是那方来的?”行者昂然答道:“我是南赡部洲东土大唐国奉钦差前往西域天竺国大雷音寺拜活佛求真经者,今到此方,不敢空度,特来倒换通关文牒。”那魔王闻说,心中作怒道:“你东土便怎么!我不在你朝进贡,不与你国相通,你怎么见吾抗礼,不行参拜!”行者笑道:“我东土古立天朝,久称上国,汝等乃下土边邦。自古道,上邦皇帝,为父为君;下邦皇帝,为臣为子。你倒未曾接我,且敢争我不拜?”那魔王大怒,教文武官:“拿下这野和尚去!”说声叫“拿”,你看那多官一齐踊跃。这行者喝了一声,用手一指,教:“莫来!”那一指,就使个定身法,众官俱莫能行动,真个是校尉阶前如木偶,将军殿上似泥人。

这行者引唐僧站立在白玉阶前,挺身不动,这代表心性本定,不受境界牵动。这和尚十分愚浊!怎么见我王便不下拜,亦不开言呼祝?修行人不会被境界所动,更不能给魔王下拜。只听得那魔王开口问道:“那和尚是那方来的?”魔王在这里代表有为动相,攀缘善法。行者昂然答道,这个态度是随缘而不攀缘。不敢空度,特来倒换通关文牒。不攀缘不是没有境界,只是不着境界相。那魔王大怒,教文武官:“拿下这野和尚去!”这里是魔扰。这行者喝了一声,用手一指,教:“莫来!”这里是忍法,于法实相安住为忍。令妄想不生,即止定妄想于妄动时。就使个定身法,众官俱莫能行动,修行的法喜由此可领略一番,善法未生令其生,恶法未起令不起。

那魔王见他定住了文武多官,急纵身,跳下龙床,就要来拿。猴王暗喜道:“好!正合老孙之意,这一来就是个生铁铸的头,汤着棍子,也打个窟窿!”正动身,不期旁边转出一个救命星来。你道是谁,原来是乌鸡国王的太子,急上前扯住那魔王的朝服,跪在面前道:“父王息怒。”妖精问:“孩儿怎么说?”太子道:“启父王得知,三年前闻得人说,有个东土唐朝驾下钦差圣僧往西天拜佛求经,不期今日才来到我邦。父王尊性威烈,若将这和尚拿去斩首,只恐大唐有日得此消息,必生嗔怒。你想那李世民自称王位,一统江山,心尚未足,又兴过海征伐。若知我王害了他御弟圣僧,一定兴兵发马,来与我王争敌。奈何兵少将微,那时悔之晚矣。父王依儿所奏,且把那四个和尚,问他个来历分明,先定他一段不参王驾,然后方可问罪。”

原来是乌鸡国王的太子,急上前扯住那魔王的朝服,这太子是皇帝的儿子,虽然认贼作父,还是不失正义。正义自然会抑止邪魔对真心的干扰。三年前闻得人说,有个东土唐朝驾下钦差圣僧往西天拜佛求经,不期今日才来到我邦。这个三年前与这里三年前篡位是一个道理的二个方面,众生心地同时存在正与邪的二种选择。修行到这里,必然要将失去的功德光正出来。你想那李世民自称王位,一统江山,李世民,代表世间的道德统帅,与自性功德也是一体之德,都具有匡扶正义之能。

这一篇,原来是太子小心,恐怕来伤了唐僧,故意留住妖魔,更不知行者安排着要打。那魔王果信其言,立在龙床前面,大喝一声道:“那和尚是几时离了东土?唐王因甚事着你求经?”行者昂然而答道:“我师父乃唐王御弟,号曰三藏。因唐王驾下有一丞相,姓魏名徵,奉天条梦斩泾河老龙。大唐王梦游阴司地府,复得回生之后,大开水陆道场,普度冤魂孽鬼。因我师父敷演经文,广运慈悲,忽得南海观世音菩萨指教来西。我师父大发弘愿,情欣意美,报国尽忠,蒙唐王赐与文牒。那时正是大唐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离了东土,前至两界山,收了我做大徒弟,姓孙,名悟空行者;又到乌斯国界高家庄,收了二徒弟,姓猪,名悟能八戒;流沙河界,又收了三徒弟,姓沙,名悟净和尚;前日在敕建宝林寺,又新收个挑担的行童道人。”魔王闻说,又没法搜检那唐僧,弄巧计盘诘行者,怒目问道:“那和尚,你起初时,一个人离东土,又收了四众,那三僧可让,这一道难容。那行童断然是拐来的。他叫做甚么名字?有度牒是无度牒?拿他上来取供。” 唬得那皇帝战战兢兢道:“师父啊!我却怎的供?”孙行者捻他一把道:“你休怕,等我替你供。”

这里是引出国王的故事。也简述了故事的发展的概况,唐王乃世间法王,代表始觉于世间。修行,就是始觉合本觉,西天乃本觉真性,因此要西天取经。御弟,即是三藏,性德储藏而没有开发出来,取经就是开发过程。魏徵斩龙王,是斩不守道的凡夫心。用观音反观闻性之圆通法来证佛果。文牒,即是实证之义,绝非空谈。世人以为佛教也如西方宗教,只是精神寄托,其实佛教的严谨远超当今世人追崇的科学证明。收三个徒弟乃大乘佛法的闻思修三慧,一个也不能少。悟空是闻慧、八戒表思慧、沙僧是修慧。从方法上讲,悟空是心王,八戒是心所,沙僧是因果规律。这里的国王,乃道相,也即事实真相,真相非言语,这里说他是聋哑人。敕建宝林寺,即代表自性功德林。那三僧可让,这一道难容。僧是指皈依三宝的修行人,道是指未皈依三宝的修行人,并非指道家的道士。这里专门把道人挑出来的原理是修行必须无所牵挂,道人似乎并非与唐僧取经有直接的关联而是多余的攀缘。那行童断然是拐来的。他叫做甚么名字?指行童是攀缘所成的牵挂,有什么理义和讲究呢?唬得那皇帝战战兢兢道:“师父啊!我却怎的供?”既便皇帝是内在之道德,修行人也不能攀缘,攀缘即是贪功,沾上贪着二字,即成恶业。孙行者捻他一把道:“你休怕,等我替你供。”功德不必自宣,遍行于十方,哪一法不是功德?然而,凡夫不能显露,需要修出真心,方能显露诸佛慈悲本怀。

好大圣,趋步上前,对怪物厉声高叫道:“陛下,这老道是一个瘖痖之人,却又有些耳聋。只因他年幼间曾走过西天,认得道路,他的一节儿起落根本,我尽知之,望陛下宽恕,待我替他供罢。”魔王道:“趁早实实的替他供来,免得取罪。”行者道:
“供罪行童年且迈,痴聋瘖痖家私坏。祖居原是此间人,五载之前遭破败。天无雨,民干坏,君王黎庶都斋戒。焚香沐浴告天公,万里全无云叆叇。百姓饥荒若倒悬,锺南忽降全真怪。呼风唤雨显神通,然后暗将他命害。推下花园水井中,阴侵龙位人难解。幸吾来,功果大,起死回生无挂碍。情愿皈依作行童,与僧同去朝西界。假变君王是道人,道人转是真王代。”

这老道是一个瘖痖之人,却又有些耳聋。老道,这种称呼与道家的称呼相应,都是代表内在的道理。既是内在,凡夫与其难以沟通。只因他年幼间曾走过西天,认得道路,道理出自自性功德海,因此曾走过西天,那西天本是一切功德的本家。从功德规律入手,即可归入自性,因此有德高功之高的定论。
供罪行童年且迈,痴聋瘖痖家私坏。道人都是童且年迈的,论觉悟是童,论迷惑是迈。迷惑故耳口不利,圣字繁体即是耳口王,不能成圣皆因自性功德未能显露。祖居原是此间人,五载之前遭破败。原来是功德林的主人,五阴魔现时,遭到破败。天无雨,民干坏,君王黎庶都斋戒。不能感应道交,风不调雨不顺,苦难中方能发起修行之心。焚香沐浴告天公,万里全无云叆叇。百姓饥荒若倒悬,锺南忽降全真怪。发心只为急功近利,因此感应来得慢;并且好奇骛怪,必定招来魔扰。呼风唤雨显神通,然后暗将他命害。当修行者把方向对准神通之时,就是法身慧命寿终之时。推下花园水井中,阴侵龙位人难解。法身德被深深地束缚在心灵深处。幸吾来,功果大,起死回生无挂碍。修行应修心,从根本上修得真实功德显。情愿皈依作行童,与僧同去朝西界。积累功德都是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心无旁骛,一心求觉悟。假变君王是道人,道人转是真王代。曾经用错了心的宿业仍在起作用,修行的真心已经成为常心,境界的转变很快会兑现。

那魔王在金銮殿上,闻得这一篇言语,唬得他心头撞小鹿,面上起红云,急抽身就要走路,奈何手内无一兵器,转回头,只见一个镇殿将军,腰挎一口宝刀,被行者使了定身法,直挺挺如痴如痖,立在那里,他近前,夺了这宝刀,就驾云头望空而去。气得沙和尚爆躁如雷,猪八戒高声喊叫,埋怨行者是一个急猴子:“你就慢说些儿,却不稳住他了?如今他驾云逃走,却往何处追寻?”行者笑道:“兄弟们且莫乱嚷。我等叫那太子下来拜父,嫔后出来拜夫。”却又念个咒语,解了定身法,“教那多官苏醒回来拜君,方知是真实皇帝,教诉前情,才见分晓,我再去寻他。好大圣,吩咐八戒、沙僧:“好生保护他君臣父子嫔后与我师父!”只听说声去,就不见形影。

那魔王在金銮殿上,闻得这一篇言语,唬得他心头撞小鹿,破魔只在明理,见怪不怪,奇怪自败。只见一个镇殿将军,腰挎一口宝刀,妖怪虽然不能得手,还存在潜在的危险。气得沙和尚爆躁如雷,猪八戒高声喊叫,埋怨行者是一个急猴子,妖魔没有拿住,表示功夫没有落实。识没有真正转过来,心修没有真正的到位。证道必要实修,学佛定要往生西方,一切魔境再也生不起来了,否则不了生死。有生死,就有隔阴之迷,有迷就容易着魔。我等叫那太子下来拜父,嫔后出来拜夫。这就是落实真实之利,安稳境界的实,定在正念之上。教那多官苏醒回来拜君,方知是真实皇帝,教诉前情,才见分晓,我再去寻他。安定了正义,虚妄和假相自然会化解。

他原来跳在九霄云里,睁眼四望,看那魔王哩。只见那畜果逃了性命,径往东北上走哩。行者赶得将近,喝道:“那怪物,那里去!老孙来了也!”那魔王急回头,掣出宝刀,高叫道:“孙行者,你好惫懒!我来占别人的帝位,与你无干,你怎么来抱不平,泄漏我的机密!”行者呵呵笑道:“我把你大胆的泼怪!皇帝又许你做?你既知我是老孙,就该远遁;怎么还刁难我师父,要取甚么供状!适才那供状是也不是?你不要走!好汉吃我老孙这一棒!”那魔侧身躲过,掣宝刀劈面相还。他两个搭上手,这一场好杀,真是:
猴王猛,魔王强,刀迎棒架敢相当。一天云雾迷三界,只为当朝立帝王。

他原来跳在九霄云里,睁眼四望,看那魔王哩。以空观有,显示迹象。只见那畜果逃了性命,径往东北上走哩。东北方向属艮位,用心不良的迹象。我来占别人的帝位,与你无干,这是迷心所解的世间意,真实当时中自他不二,因此修行人必然会救济苍生。你既知我是老孙,就该远遁;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怎么还刁难我师父,要取甚么供状!适才那供状是也不是?竟然还要扰乱众生觉悟的理性,这不是自寻烦恼,自取灭亡吗?
猴王猛,魔王强,刀迎棒架敢相当。修行的真相如此,正邪本来不两立,阴阳平衡之道。一天云雾迷三界,只为当朝立帝王。三界六道确实是依此而立,凡夫看清世间的真相,修行人则必须让真正主牵者当下得正用,不让妄想占有丝毫用场,还归心佛众生本来是一的真相。

他两个战经数合,那妖魔抵不住猴王,急回头复从旧路跳入城里,闯在白玉阶前两班文武丛中,摇身一变,即变得与唐三藏一般模样,并搀手,立在阶前。这大圣赶上,就欲举棒来打,那怪道:“徒弟莫打,是我!”急掣棒要打那个唐僧,却又道:“徒弟莫打,是我!”一样两个唐僧,实难辨认。“倘若一棒打杀妖怪变的唐僧,这个也成了功果;假若一棒打杀我的真实师父,却怎么好!”只得停手,叫八戒、沙僧问道:“果然那一个是怪,那一个是我的师父?你指与我,我好打他。”八戒道:“你在半空中相打相嚷,我瞥瞥眼就见两个师父,也不知谁真谁假。”

摇身一变,即变得与唐三藏一般模样,真实智慧,就是能识真假。迷就是迷在以假当真。这里的故事教我们如何来判断真假。心佛众生三位一体,真妄只在一念之间,当相即性,即事而真,这就是变唐三藏的意思。现在,在佛教信众里出现严重的外求现象,特别执着于文字和形式,而忽略了回光一念的迷与觉,因此背离了佛法修行的大方向。徒弟莫打,是我!在相上分是分非,是迷途。八戒道:“你在半空中相打相嚷,我瞥瞥眼就见两个师父,也不知谁真谁假。”心法尚不知真假,心所法更是不可能判断了。

行者闻言,捻诀念声咒语,叫那护法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驾伽蓝、当坊土地、本境山神道:“老孙至此降妖,妖魔变作我师父,气体相同,实难辨认。汝等暗中知会者,请师父上殿,让我擒魔。”原来那妖怪善腾云雾,听得行者言语,急撒手跳上金銮宝殿。这行者举起棒望唐僧就打。可怜!若不是唤那几位神来,这一下,就是二千个唐僧,也打为肉酱!多亏众神架住铁棒道:“大圣,那怪会腾云,先上殿去了。”行者赶上殿,他又跳将下来扯住唐僧,在人丛里又混了一混,依然难认。

叫那护法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驾伽蓝、当坊土地、本境山神道:“老孙至此降妖,妖魔变作我师父,气体相同,实难辨认。汝等暗中知会者,请师父上殿,让我擒魔。”这些护法天神,功德实义是不是能分出真假?非也。一切法都是心现的,哪一法离了自心?哪一法又离了法性?这里是要说明性相一如的道理。原来那妖怪善腾云雾,听得行者言语,急撒手跳上金銮宝殿。妖怪乃一念无明是也,心有所动,念有所变。当心里全是真相时,妄念即隐于心地含藏了。金銮宝殿,比喻心之大用所在。这行者举起棒望唐僧就打。可怜!若不是唤那几位神来,这一下,就是二千个唐僧,也打为肉酱!从这里可以方便理解佛家强调的不杀生,一切众生都是自性功德,打杀他们,就是伤害自家本性功德。真心一旦起了分别则不可辨别真假。世人可悲,是逻辑里认真假。逻辑差的,就成了愚民。其实,逻辑正是障道的所知障,这不能不说是世间一大颠倒见。老实人往往不用逻辑,看似愚笨,其实学佛根器真好。他又跳将下来扯住唐僧,在人丛里又混了一混,依然难认。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是一样的,性不离相,相不离性,修行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心来看世界,用清净平等觉悟的心来生活,就是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念佛的方法很多,误解念佛法门的人也很多,很多人将持名当成念佛,殊不知持名念佛是指用持名的方法来念佛。

行者心中不快,又见那八戒在旁冷笑,行者大怒道:“你这夯货怎的?如今有两个师父,你有得叫,有得应,有得伏侍哩,你这般欢喜得紧!”八戒笑道:“哥啊,说我呆,你比我又呆哩!师父既不认得,何劳费力?你且忍些头疼,叫我师父念念那话儿,我与沙僧各搀一个听着。若不会念的,必是妖怪,有何难也?”行者道:“兄弟,亏你也,正是,那话儿只有三人记得。原是我佛如来心苗上所发,传与观世音菩萨,菩萨又传与我师父,便再没人知道。也罢,师父,念念。”真个那唐僧就念起来。那魔王怎么知得,口里胡哼乱哼。八戒道:“这哼的却是妖怪了!” 他放了手,举钯就筑。那魔王纵身跳起,踏着云头便走。

你这夯货怎的?如今有两个师父,你有得叫,有得应,有得伏侍哩,你这般欢喜得紧!这句话意思很深!修行人比凡夫要认真对待,我们每日里生存,到底是伏侍谁?很多人都是伏侍名利心,岂不知这名利心真假如何?修行人要伏侍的是真实的自性,是种植德本,是耕耘自己的福田。若不会念的,必是妖怪,有何难也?八戒关键时刻说得了实处,将心与性关联起来,就可以突出相应不相应的问题了。这正是烦恼即菩提,魔是什么?也叫不相干。原是我佛如来心苗上所发,咒,都是在心体上起作用的,因此念咒的人要进入忘我的状态,咒的效果才能兑现。

好八戒,喝一声,也驾云头赶上,慌得那沙和尚丢了唐僧,也掣出宝杖来打,唐僧才停了咒语。孙大圣忍着头疼,揝着铁棒,赶在空中。呀!这一场,三个狠和尚,围住一个泼妖魔。那魔王被八戒沙僧使钉钯宝杖左右攻住了,行者笑道:“我要再去,当面打他,他却有些怕我,只恐他又走了。等我老孙跳高些,与他个捣蒜打,结果了他罢。”

呀!这一场,三个狠和尚,围住一个泼妖魔。三慧并用,三位一体,哪里有妖怪容身之地?大乘佛法的闻思修三慧,正是如此,一心三慧,修行上稳妥可靠。现在,有人把闻、思、修解释成了阶段修学方法,与传统方法有一定的出入,利益上也打了折扣了。等我老孙跳高些,与他个捣蒜打,结果了他罢。比喻直下照破,如《心经》所言,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这大圣纵祥光,起在九霄,正欲下个切手,只见那东北上,一朵彩云里面,厉声叫道:“孙悟空,且休下手!”行者回头看处,原来文殊菩萨,急收棒,上前施礼道:“菩萨,那里去?”文殊道:“我来替你收这个妖怪的。”行者谢道:“累烦了。”那菩萨袖中取出照妖镜,照住了那怪的原身。行者才招呼八戒、沙僧齐来见了菩萨。却将镜子里看处,那魔王生得好不凶恶:
眼似琉璃盏,头若炼炒缸。浑身三伏靛,四爪九秋霜。搭拉两个耳,一尾扫帚长。青毛生锐气,红眼放金光。匾牙排玉板,圆须挺硬枪。镜里观真象,原是文殊一个狮猁王。

文殊道:“我来替你收这个妖怪的。”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在佛家表明理悟入,智慧之法像。狮子代表智慧之猛利,没有时间先后。悟入就是顿然明了。这大圣纵祥光,起在九霄,代表是智慧猛利,因此能感通文殊菩萨来应,比喻智慧德能现前。那菩萨袖中取出照妖镜,照住了那怪的原身。真假全面观照能破,佛法就是学习观照的方法。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被称作妙观察智。
眼似琉璃盏,智慧和邪见都是猛利的见解;头若炼炒缸,炼炒,比喻凡夫思想翻来覆去的。浑身三伏靛,无明伏住了三宝功德,将光明理体变成黑暗世界。四爪九秋霜,四病(任作止灭)九相(三细六粗)常结使;霜,雨相,将菩提转成了烦恼。搭拉两个耳,一尾扫帚长。不能舍识用根,必须有无穷无尽的因果问题。青毛生锐气,红眼放金光。烦恼即菩提,红尘透性相。匾牙排玉板,圆须挺硬枪。大道既生亦克,理性柔中带刚。圣人长生,凡夫常克。镜里观真像,原是文殊一个狮猁王。镜里的真象,说有亦有,求又不得。只烦恼的本质,似有非有。原是文殊菩萨跨下的青毛狮子兽,狮猁,取文殊师利菩萨的室利之谐音。师利,是文殊师利的略称,本意是妙吉祥,都加上了犭,比喻是邪智,不妙亦不吉祥。不能将境界消归自性功德,就不吉祥。

行者道:“菩萨,这是你坐下的一个青毛狮子,却怎么走将来成精,你就不收服他?”菩萨道:“悟空,他不曾走,他是佛旨差来的。”行者道:“这畜类成精,侵夺帝位,还奉佛旨差来。似老孙保唐僧受苦,就该领几道敕书!”菩萨道:“你不知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来此,成了功绩。”行者道:“你虽报了甚么一饮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菩萨道:“也不曾害人,自他到后,这三年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何害人之有?” 行者道:“固然如此,但只三宫娘娘,与他同眠同起,点污了他的身体,坏了多少纲常伦理,还叫做不曾害人?”菩萨道:“点污他不得,他是个骗了的狮子。”八戒闻言,走近前,就摸了一把,笑道:“这妖精真个是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了!”行者道:“既如此,收了去罢。若不是菩萨亲来,决不饶他性命。”

菩萨道:“悟空,他不曾走,他是佛旨差来的。”佛旨即究竟理义也,迷生转识,转变境界。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凡夫不识佛面目,常常为难众生,不晓得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也。无始劫来,一直如此,将圣道解读成世间法。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这里讲得是因果定律,因果报应秋毫不爽。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只因我们不识佛宝,不识佛菩萨的慈悲,恶眼看善,才落得佛法难闻。其实,佛菩萨哪有私仇要报?这是小说为让世人明白因果而编写的故事。只是我们不要在佛门胡言乱语就好,免得来生受苦受难。菩萨道:“点污他不得,他是个骗了的狮子。”这个道理有些深奥。一切恶业皆是幻化所成,不可能对自性功德造成真正的污染。就像电影屏幕上的垃圾不能沾染屏幕一样的。凡夫在迷惑看似有的,佛在觉悟境界里始终告诉众生圆满地具足如来智慧德相,这些德相并不因众生在迷而失去分毫。这妖精真个是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了!这正是《金刚经》所开示的:“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凡夫因执着名相是实而冤枉受苦,佛慈悲为怀,如何能让众生执着名相?

那菩萨却念个咒,喝道:“畜生,还不皈正,更待何时!”那魔王才现了原身。菩萨放莲花罩定妖魔,坐在背上,踏祥光辞了行者。咦!
径转五台山上去,宝莲座下听谈经。

菩萨放莲花罩定妖魔,坐在背上,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放莲花罩定妖魔,莲花,代表清净之义,比喻不着任何名相。观一切万法毕竟是莲花化生,非实有也,因此可以坐在妖魔的背上而得到妙吉祥,学佛就是学会这种心能转境的真实智慧。《妙法莲华经》就是开示此等大道之理。有能力观法如化,就可以蒙佛授记,将来必定作佛。
径转五台山上去,宝莲座下听谈经。有错误的见解是凡夫受苦受难的根本问题,必须去亲近佛菩萨,了解宇宙人生真相,解决觉悟自性三宝的问题。

毕竟不知那唐僧师徒怎的出城,且听下回分解。

查看评分记录

积分 用户名 时间 理由
宝葫芦 +10 张润平 2012-10-31 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