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系家国情怀,情漫字里行间
┅一个研究生贵州文化的田野心语
作者:何知州(西班牙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
我叫何知州,是贵州仁怀人,2022级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生,这两年我虽在远在国外,时常想起国内的山山水水,尤其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我的家乡贵州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资源丰厚,阳明文化、红色文化、屯堡文化、历史文化装点着贵州的文化历史。壮美的自然风光与多姿多彩民族文化浑然一体,编织成一幅精美的贵州画卷向世人展示着中国的文化风景。
按照国外学业的规定,今年做毕业论文选项,通过跟导师请示,希望能做贵州的相关文化研究,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贵州人,做中国的文化研究不仅是为了完成学业,也是借此机会学习和了解贵州的文化历史,同时用自己所学专业为宣传中国优秀文化尽点绵薄之力,做点有意义的事。
当我追寻中国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的时,在网上查阅贵州特色文化资料,通过对比,我觉得安顺地戏是较为有代表的传统文化,又是国家级非遗,于是我重点查找有关安顺地戏的资料和信息。在查找有关地戏文化资料时,我偶然发现了一位名叫秦发忠的傩雕传承人。他的名字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通过微信搜索功能找到了一个名为“屯堡傩雕文化艺术”的公众号,惊喜地发现这个公众号的作者正是秦发忠老师。
为了多了解相关地戏文化,我认真拜读了里面的文章,阅读公众号推文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秦老师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地戏文化,推动其传承和发展。他不仅在公众号上分享相关知识,还经常组织地戏表演和文化交流活动,积极参与地方社区的文化建设。
秦老师的奉献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因此,我通过公众号后面提供的联系方式添加了秦老师。
由于秦老师前几天参加了“贵州省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大赛”,我们商定在10月29日见面。秦老师是一个非常有计划安排的人,他在我们见面之前就已经为我规划好了接下来两天的安排。
当10月29日到达秦老师的家时,我给他打电话告知我已经到达,他关切地询问我是否吃过晚饭,表示他正在赶回来的路上。他的妻子为我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这种关怀让我感到了家的温暖,我也真正感悟了“家和万事兴”的中国文化内涵。
秦老师回来后,他没有休息一下,而是直接开始讨论我的论文大纲。他给我讲了论文的格式、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用什么研究方法、找那些人作为访谈对象、研究结果怎么为社会服务,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价值.......
当天晚上就修改了论文大纲六个版本,每一次他都仔细地修改每一个字,并给予我宝贵的指导和建议。他的细心和耐心让我深感感动。他还特别强调了劳逸结合的重要性,并提醒我要注意保持身心健康。
秦老师不仅在论文指导上给予了我巨大的帮助,还帮我解决了我最棘手的问题。由于国外学校要求,我必须找一位中国导师指导我的论文,但我毫无头绪并且没有资源,导师的寻找变得异常困难。当我向秦老师倾诉我的困境时,他毫不犹豫地帮我联系了吴电雷教授。我真的对秦老师感激不尽,这对我来说是无比宝贵的资源。
在我去拜访秦老师之前,我对地戏了解甚少,因此心里有些担心向秦老师提问会不会惹他不悦。然而,秦老师告诉我,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他非常有耐心地与我交流。秦老师真正体现了苏洵在《衡论·远虑》中所说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在与秦老师的交流中,我汲取了许多关于地戏文化的知识。秦老师对地戏文化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研究,他向我介绍了地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分享了表演技巧、音乐和服装等方面的细节。在他的指导下,我更好地理解了地戏表演的艺术魅力,也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产生了更深的欣赏和热爱。
因此,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努力和追求。我希望将来能有机会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因为这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温暖和成长的力量。
在与秦老师的交流中,我不仅仅学到了关于地戏文化的知识,更学到了如何成为一个追求自己热爱事业的人。秦老师在生活的压力下,曾被斧头砍伤手上的筋,但他仍咬着牙学习傩雕。怀揣对屯堡文化的热爱,他面对着许多不确定性,然而从未想过能一路走到今天。或许有人会说,坚持是他一直前进的动力,但我认为,真正的热爱是不需要坚持的。
与秦老师聊天就如同阅读一本温柔疗愈的书籍,那些细碎的日常、漫不经心的对话中,传递出柔软的生活哲学。秦老师以家常的语气与我分享他自己的故事,轻描淡写之间,却让我内心涌起一丝悲伤。正如鲁迅所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秦老师走过的路非常艰辛,其中的心酸只有他自己能真正体会。
另外,秦老师的写作速度让我惊叹不已,他能在一盏茶的功夫内写完一篇公众号推文,甚至在一个晚上内完成一篇关于屯堡文化的研究生论文。当我向秦老师询问他如何做到如此快速时,他告诉我,这是因为他不断学习、思考、记录和复习,不断循环改进自己的方法。这让我想起了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所强调的质量管理理念。我深深敬佩秦老师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他的付出和努力成为了我学习的楷模。
信手拈来的从容,都是厚积薄发的沉淀。我无法想象秦老师对于傩雕文化和地戏文化的热爱,以及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付出的努力。秦老师身上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另外,最打动我的就是秦老师的人品。秦老师光风霁月,没有丝毫虚伪。内心真正强大的人从来不会表现出极端的强势,更不会试图碾压别人。相反,他性格柔和,让人如沐春风,在智慧和知识的支撑下让人倾倒,秦老师就是这样的人。他待人接物非常低调,谦逊而有礼貌。尽管已经发表了许多期刊文章和著作,但他仍然不断努力学习并进行田野调查。秦老师在与人交流时总是以请字开头、谢字结尾,对他人使用尊敬的称谓。这一切都让我对他深感敬佩。
与秦老师的交流和相处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在学术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在人生道路上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秦老师不仅教会了我做人做事的技巧,还教会了我说话的艺术。值得一提的是,秦老师非常擅长时间管理,他教会了我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以及掌握每件事情的时机,使我更加高效地处理事务。
我与秦老师之间的相识是通过网络而开始的,但我们绝不是谈笑于虚拟世界。我们没有血缘,却胜似亲人,不是同年,却恰如知己。秦老师的为人和大善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与真情,助我释放出难以置信的奋发力量。
在许多事物速朽的时代,秦老师不离不弃,坚持信念,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多年来,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那份不改的乡愁情结,艰难中修建了傩雕文化博物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抽闲等空撰写地方文化文章供大家学习了解展现了一个文化使者的使命与担当。一次次的记录与共鸣中,他与屯堡文化融为一体,互为景观,有人说是文化成就了他,也有人说他是在为宣传和弘扬家乡文化奔走。他与屯堡文化傩雕文化真正荣辱与共,一同穿过生命的沼泽和雨幕、坦途与晴朗,追寻永恒的诗意,追寻“终身的陪伴”,所以不惧辛苦,努力为安顺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抛开唯恐被他人嘲笑的顾忌,在屯堡文化中只说正能量的话,只做自己想做的事。世事繁复,秦老师做变化无常的生活里纯粹、确凿和澄澈的部分。
屯堡文化作为贵州的特色文化,是安顺的一张绚丽文化名片,傩雕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安顺符号,均有唯一性和独特性,保护传承和弘扬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付出,正如秦发忠老师所说“文化你我他,传承发展靠大家”,我坚信,随着国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安顺屯堡文化、地戏文化、傩雕文化一定得到更好的传承,较好的发展,融入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艺术之林。
言有尽而意无穷,通过文字来抒写我的感触,文字无声,但最能唤起灵魂最深处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