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图式记忆 ——读张志春老师《剪纸》

上一篇 / 下一篇  2022-09-28 20:29:14 / 个人分类:花园散步

 

生命的图式记忆

——读张志春老师《剪纸

 

王玲

 

五月的窗外温度渐盛,我在窗边慢慢地读《剪纸》,合上书的时候,看到封底的文字“谁能为民间剪纸正名?谁会尊崇传统的智慧?”剪纸由远及近,那些隐匿在记忆深处的形态苏醒了,剪纸从来没有这样生动、饱满的展现在眼前。想起家乡高密的剪纸,某一本杂志上十二生肖的趣味剪纸,想起儿时新年窗户上有浓郁、欢庆的红……

 

一 剪纸艺术的书写者:诗意的共情叙述

 

翻开富有质感的封面随老师的非遗视角进入剪纸的世界。张老师将散落在各朝代、村落的剪纸收拢在一个高阔的文化空间里,进行不同向度的文化解读,那些不被大众关注的人、图形、习俗跃然眼前。

张老师以敏锐多元的视角叙述剪纸的历史渊源、文化习俗,对陕西剪纸展开文献、实物互证的历时性回顾,从“周成王剪桐封弟”、关中民谣“巧剪桐叶照纱窗”再到唐诗吟诵以及贯通古今的剪纸习俗叙述,将当代的民俗符号放置于历史文化中,进行多方面的考证辨析,有剪纸文化脉络的整体梳理,也有对场景、作品、人物的细节描述。历史中剪纸的传承传播,文化中剪纸的形式内涵,剪纸者生活经历的千头万绪,张老师在书中开辟了一条直达文化源头的路径,剪纸如是以“人本性、仪式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新样貌郑重地走进我们的视线,剪纸文化也以历时性、共时性的传承发展给我们以启示。

以温情诗意的笔触书写剪纸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创作空间。张老师提出陕西剪纸有着“自觉的代际传承”特点。个人的成长、生活环境、家庭境遇对剪纸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独具风格的创作是因为她们有“从小的纯正审美教育垫底”。在每一位剪纸艺术家的访谈记录中,我看见一个个平凡朴素、坚强善良的女性形象,张老师评价她们是未受教育却有着“超越时空的文化年龄。”这一评价是对民间剪纸艺术家的顶高认可。

张老师诗意的文字描写非常有代入感,阅读中发觉我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像是现场的亲历者,在陕北的民风民俗中,那黄土高原的风迎面而来,一个个淳朴的笑容就在眼前,有时是远处历史的画面,有时是剪纸的当代表达。她们赋予剪纸情感,老师倾听剪纸者内心的声音,给予剪纸艺术家以“温情的敬意”。

 

二 剪纸技艺的创造者:生活的虚实剪裁

 

库淑兰、高金爱、高凤莲,三位陕北老人富有感染力的笑容和她们的作品一直在脑海中浮现。在剪纸的世界里她们是主人姿态,又是生活中各种仪式的亲历者、参与者,手里的剪裁是内心的寄托,把生活的经历用剪纸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剪纸将苦难的生活隔离开。作品题材里女性群体是主角、儿童形象也是主角,点是有灵性的,线是有节奏的,面是有虚实的,她们各自因为专注于某一元素而成就了自己经典的剪纸艺术风格。

库淑兰,风格鲜明的“剪花娘子”,剪纸作品极具装饰意味,色彩纯度对比强烈,繁复的装饰中有均衡秩序感、主次错落的空间感和光影感,充满质朴纯粹的诗意。作品《扇子牡》、《空空树》、《石榴树》……有一种穿透的力量,打破传统与现代的界限,显示出原始的生命活力。图形中布满了像星辰的圆点,让人想起草间弥生的波点艺术,这是超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形式之外,张老师对作品有深入的剖析,从“原始正身律的正面造型、儿童意象、花园意象、点纹的原型”四个维度为我们打开了解“剪花娘子”的窗口。

高金爱的剪纸作品里又是另一种童真风格:《艾虎》中大虎小虎造型虚实相别,互动共生,既有爱意,又有驱邪避瘟的内蕴,是对传统端午习俗的形象传承;《娃娃骑牛》两者皆是腾跃的姿态,呈现出生动的画面;《蛙变娃》几种元素异形同构成娃娃形象,样子舒展流畅;《抱猫娃娃》娃与猫自在共生形象清晰,个体独立又相互依存。风格的背后是岁月的磨砺,生活的百味,而创作者以美慰藉心灵,在作品里散发出生命的光亮,她所剪的娃娃形象也透射出原始思维中的神秘力量。

高凤莲则以其独特的构图形式自成风格,巧妙的表现人物形象的虚实、夸张的面孔和简略的形态。《扣碗》、《天马》、《天鼓》、《叫魂》……细看画面,疏密有致,节奏灵动,各个角落都有故事,每一幅作品都有动人的语言,方正的外部轮廓,灵动的内置形态,人与物连接共生,上天入地,能飞能舞的万物生灵各有表情,尤其是45倾斜或呈花式的眼睛、月牙式的眼球,充满了生命的张力,也如光一样照耀着生活,怪不得张老师形容她为黄土高原一缕霞,果然如是。创作者有创作者的表达,张老师将叙述延伸到远古文化的起源上,方形剪纸形态与新石器时代的“方形文化”、“四方四时分割模式……”串联起来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纵横数千年的脉络。

 

三 剪纸著作的阅读者:唤醒熟悉的陌生

 

在大数据新媒体时代,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很多人对剪纸的印象是模糊甚至是陌生的。张老师在陕西剪纸和读者之间架了一座连接的桥梁,一边是民间的剪纸艺术,一边是富有内涵的文化空间,以文图书籍为媒介,有情感温度的传播,唤起阅读者的目光注视,阅读者通过书中的文字、图形可以看到传统的文化和陕西当代的剪纸传承人

一本好的著作,可以把我们带向远方,引导我们去探索模糊的边界,也可以把我们带向精神的归途,让我们关注物质背后对生命对文化的更多思考。让读者多向度的沉浸在艺术文化的世界里,润物细无声,张老师道出了美育的大境界。

做研究的学者,喜文化的朋友,正求知的学子,待启蒙的儿童,不同的人群都会在书中读出自己的收获与感悟。作为读者能感受到张老师对剪纸的热爱和他敏锐的学术思维、厚重的文化底蕴,作为学生如昨日课堂,跨越时空听老师诗意地讲述文化中的陕西剪纸。

“剪纸”就这样自信、正式地回归到我们的视野。

 

            (作者为清华大学博士生)



分享到:

TAG: 剪纸 生命图式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