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主办·
第一讲 杨 义 中国叙事学及其研究方法 3月21日
第二讲 扎拉嘎 比较文学新概念 4月11日
第三讲 巴莫曲布嫫 史诗传统的田野研究 9月9日
第四讲 吕 微 重读马克思与马林诺夫斯基: 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 9月16日
第五讲 尹虎彬 文本与田野:民间信仰与民间叙事 9月23日
第六讲 史安斌 “边界写作”和身份认同:
全球/地方文化的调和与“第三空间”的构建 11月11日
第七讲 杨利慧 理查德·鲍曼及其表演理论 11月18日
地 点: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部大楼11层西段1103室民族文学研究所会议室
时 间:周二下午2:00~4:30(讲座时间60~90分钟,剩下时间讨论)
欢迎踊跃参加,备有绿茶、咖啡+小点心。
第六~七讲:主讲人简介
史安斌博士
男,美国宾州大学比较文化和传播学博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博士后,美国ST.OLAF人文学院亚洲研究系助理教授,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研究方向:媒体和文化研究,跨文化传播,中美新闻和媒体比较研究。
主讲课程:美国媒体和大众文化,英文新闻经典作品分析,当代中国大众文化。
简 历:
1992年、1995年先后获得北京大学英美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5至1996年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任讲师;1996年赴美国宾州大学学习,2001年获比较文化和传播学博士学位。其间1996至2001年任宾州大学比较文化系讲师、东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8年在芝加哥大学东亚系作访问学者。博士毕业后,2001至2002年先在明尼苏达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作博士后研究,后被聘为明尼苏达St.Olaf人文学院亚洲研究助理教授。
中英文著作和文章:
1) Refining Chinese-ness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身份》, 美国Edwin Mellen出版社);
2)参与撰写《网络记者》和《妖魔化中国的背后》("Rethinking Chinese-ness
and Remapping Chinese Cultural Studies: A Global/Local
Perspective." )Tamkang Review ;
3)"Toward a Chinese National-Popular: Cultural
Hegemony in the Maoist and Post-Mao China," Social
Semiotics;
4)“怪异论对文学理论的影响”,《外国文学》;
5)“先锋、现代、后现代:哈桑的文化理论和中国后现代性建设”。
————————————————————————————————
杨利慧博士
女,1968年2月出生于新疆阜康县。1988年于四川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91年于辽宁大学获民俗学硕士学位,1994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中国民间文学博士学位,1996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教育部首届“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美国印第安那大学(Bloomington)民俗学与音乐文化学系访问学者(2000年8月—2001年8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
主讲课程:神话学、民间叙事学、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田野作业的理论与方法等。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有关神话学、民间叙事学以及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工作。
代表作:
学术专著有《女娲的神话与信仰》、《女娲溯源——女娲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测》等。
主要论文有《新时期中国民俗学复兴的社会背景》、《女娲神话研究史略》、《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史上的合理主义》(合著)、《伏羲女娲与兄妹婚神话的粘连与复合》、《钟敬文及其民间文艺学思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