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学术视野中的东亚民俗文化 |
|
[中国民俗网讯]
由台湾中正大学主办、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协办的东亚民俗与汉文化国际学术会议暨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六次学术会议11月31日至4日在台湾嘉义中正大学举行。来自世界10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长陶立璠教授、副会长樱井龙彦教授、张正龙教授、陈益源教授以及名誉会长金善丰教授参加了会议。
11月1日在中正大学行政大楼国际会议厅举行开幕式。中正大学研究发展处处长胡梦鲸、文学院院长林冠群、中文系主任谢大宁、人文研究中心执行长郑阿财分别致辞,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这次会议的召开围绕着东亚民俗与汉文化进行,在会议的缘起中明确指出,东亚地区,过去多以汉字作为书写工具,形成一个跨越国际的汉文化区。在这东亚汉文化区内的民俗,自然也就具有许多共同的文化传统,而且又拥有独自发展出来的特色,值得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东亚民俗与汉文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掌握中国汉文化在周边地区的传布发展状况,也可对蒙古、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汉文化与其本土文化交融情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并接着文化差异的比较,将汉文化的特质及各国文化的特点真实客观地显现。如此,既能把域外汉文献资料纳入汉学研究成果,又可为传统汉学、蒙古学、韩国学、日本学、越南学研究开拓更广阔的视野。
在之后两天的学术交流中,会议分七场进行。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长陶立璠先生被安排在第一位发言,他以《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民俗和民俗学》为题,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和民俗的变化以及民俗文化的保护问题;日本樱井龙彦教授的论文《团扇与折扇——在东亚文化圈的用法》论述了扇子的历史及在各国祭祀仪式、战争、相扑、招福民俗活动中的功用和差异;金善丰教授的论文《三角山神话与檀君神话结构研究》;张正龙教授的论文《韩中端午民俗源流比较检讨》,刘京宰的论文《中国东北区域移民与民族关系》、斯琴格日勒的论文《蒙古族五畜过年习俗漫谈》从不同角度探讨东亚民俗与汉文化的关系。这次会议发表的论文有22篇,其中三分之一的论文集中在越南民俗文化与汉文的研究上,其中来自法国、美国、加拿大和台湾的学者,许多人参加了关于越南汉文古籍的考察和研究,这次会议的目的在于发掘新材料,如法国远东学院曾于1936—1945年间,在越南中北部各省进行过大规模的社会风俗调查,征集到以汉字记录的大批俗例、神迹、神敕、地簿、古纸、纸志等汉文文献资料,后来移交越南汉喃研究院典藏,汉喃研究院又不断搜集、补充,计达3280集,245470页之多,希望通过会议交流为东亚民俗及汉文化研究建立起更好的合作管道。
会议的最后进行综合座谈,座谈的主题是“东亚民俗与汉文化的比较研究”,各国和地区的学者为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会议闭幕式上,中正大学校长罗仁权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祝贺会议获得圆满成功。
大会结束之后,会议的主持者中正大学组织学者到台南参观。参观了成功大学、台南太子宫、孔庙、圣母庙和台南自然风景保护区红树林,并对那里的盐业民俗进行考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