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祭VS端午节
“端午节”与“江陵端午祭”两者之间究竟有何区别?
一位韩国专家表示,“祭”和“节”两者并不相同。“祭”是指活动,“节”是指一个纪念日,比如春节很多地方都有,但是每个国家、地方都会有自己特别的活动内容。如果单就某个节日“申遗”,是根本毫无意义可言的。
韩国人申请的“江陵端午祭”是一个特殊的民俗活动,而非端午节节日本身。“端午节很多国家有,其渊源与中国也有密切关系。但是各国过端午的习俗各不一样:中国有吃粽子的习俗,但日本和韩国就没有;日本人过端午的时候,男人游泳,女人洗头;而韩国人在过端午的时候,则是男人摔跤,女人洗头。”因为江陵四面环山,所以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保存完整,且别具特色。
端午祭在韩国是在1967年之后才得到逐步重视的。现在的江陵端午祭有数种祭典和假面舞剧还有农民乐舞比赛、投壶、摔跤、打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棋王比赛等文娱节目1000多个。从五月初一到初十,还举办全国性的盛大的“乱场”(庙会集市),各地特产商品集中展销,规模很大。
从“江陵端午祭”的各种活动可以看出,其内容和形式与中国的端午节大相径庭。首先,“江陵端午祭”前后持续3个月,而不是局限于端午节这一天。其次,中国的端午节是祭龙王,而“江陵端午节”是祭山神。第三,“江陵端午祭”是一项规模很大的民俗活动,人们通过这一活动表达自己的欢乐和企盼。
本网讯 据《北京晚报》报道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国内专家对此表示,无形遗产属于全人类共享,韩国申报成功并非坏事。 据韩国联合通讯昨天报道,韩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称,由18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审查委员团21日至24日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审查委员会,并在江陵端午祭等64个申报遗产中选定43个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韩国申遗成功对我们的端午文化不会有什么冲击,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认同,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件坏事。”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魁立昨天上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刘教授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无形遗产申报的要求是每个国家每两年才能申报一项,中国急需保护的无形遗产很多,所以才导致此次韩国抢先申报。 “江陵端午祭其实与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北大教授高丙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韩国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惟一的相同点是时间框架,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 高教授表示,韩国申遗成功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他们把传统的文化活动注入了现代的元素,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借鉴意义。
■相关新闻 中国又有两项目入选联合国“非物质遗产”
据新华社巴黎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5日在巴黎公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简称“非物质遗产”),中国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榜上有名。其中“蒙古族长调民歌”也是我国首次与外国就同一非物质遗产联合申报并得到通过的项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1月决定启动“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将具有重要价值的、濒危的并制定了10年完备拯救计划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列入“非物质遗产”名录,从而更好地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2001年,该组织公布了包括中国“昆曲艺术”在内的第一批19项“非物质遗产”;2003年,该组织又公布了包括中国“古琴艺术”在内的第二批28项“非物质遗产”。本次公布的“非物质遗产”共有来自世界数十个国家的43个项目。
■回顾
两国端午节申遗之争
围绕着端午节申遗之争,从去年开始至今,在中国学术界和民间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去年端午节,就在全国各地正纷纷举行各种活动,庆祝传统节日——端午节时,媒体突然曝出韩国率先申请“端午节”为该国文化遗产的消息。一时引起轩然大波。 在屈原的投江地——岳阳,今年5月9日,岳阳市政府以官方名义召集宣传、文化、文物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就“保卫端午节”召开专门座谈会。副市长隋国庆提出,要“全民总动员”参与“申遗”,要把“申遗”提高到政治的高度。 与此同时,韩国方面称其申请的只是“江陵端午祭”而非“端午节”。6月11日,即端午节当天,中韩两国学者还在北京举行了研讨会,并提出由中韩共同申遗的解决方案。 不过包括《新民晚报》在内的国内数家媒体指出,中韩联合申遗并不具备基础,许多人认为韩国的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从形式到内容并没有多少相同之处。
■反应 “上书第一人”乌丙安教授否认保卫战之说
“他国申报了,我们还可申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不存在“抢注”一说,更没有什么保卫战的“耸言”。该事件“上书第一人”——75岁的辽宁大学退休教授乌丙安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的本意是呼吁有关部门重视民间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乌丙安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此前,他曾经为此事专门给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了一份急件,呼吁重视民间文化的保护。
非物质遗产具有“共享性” 乌教授说,我国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因种种原因并没被当回事。不过有些报道就变了。什么捍卫端午节?这是对联合国一些章程规定不了解。我们一直很重视自然遗产的申报,但“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具有“共享性”,和自然遗产的独有性是有区别的。他国申报了,我们还可申报,即使联合国批准了,我们也可以再申报。比如新疆地区的一种曲子“木卡姆”,联合国就批准了“伊拉克木卡姆”和“阿塞拜疆木卡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 乌老特别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和品牌的注册不同,不存在抢注,更不存在保卫战之说。这件事可看出我们有两个无知:我们对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章程和规定的无知,对传统节日的内涵的无知。要加大国际准则下的保护措施,像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我国到现在都没有出台,而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这才是我们对此次事件要检讨的。
还有文化遗产被邻国申报 乌教授告诉记者,除了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为该国文化遗产,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印度尼西亚也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此外,新疆地区的玛纳斯(三大游牧史诗)也正在被吉尔吉斯斯坦申报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评书、大鼓齐名的一种新疆说唱艺术——阿肯弹唱也在去年被吉尔吉斯斯坦申报。 (据《北京娱乐信报》)
网上评论嘘声一片
非得失败了才有借鉴作用吗?虽然说我们的文化无形资产多不胜数,但都是我们的财富,凭什么给别人抢注?真是让人痛心,要是屈原九泉下知道,他会到韩国去跳汉江了。 网易网友wuyunneng
哦,那专家解释一下为什么人家要用“端午”二字?这难道不是中国的名词么?阿Q精神要不得! 网易网友
快了!用不了多久,咱们中国人过春节都要向别人交专利费了,哈哈。 网易网友珠海渔夫
对韩国人的举动表示由衷的钦佩,他们是东方传统文化的优秀继承者。 网易网友
并没说成是韩国自己的遗产呀,是世界的遗产!!! 网易网友[61.236.24.*]
我国的诗人连外国人都敬仰,难道不是让人自豪的事情吗?屈原是中国人,这是谁也抢不走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网易网友
怪哉,怪哉,中华之怪哉,为什么某些东西本来当初就属于我们自己的,而又不好好珍惜,要丢弃它?可一到别人那里,别人当作宝贝的时候,才知道那是好东西,再跟别人争呢? 新浪网友
以前有外国人抢注“大豆”的专利权,现在又有外国抢先为“端午节”申遗。这些都应该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反思,作为一个华夏的子孙应该怎样来保护我们的文化。 新浪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