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学术传真  
 
德彰后世 功照千秋

——纪念钟敬文百年诞辰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转自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网
  为钟敬文先生举办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是中国民间文艺界众多专家、学者久怀的夙愿,也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2003年要做的实事之一。经过一年多的认真筹备、多方协调,12月18日,由中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民协等单位协办的“纪念钟敬文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举行。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覃志刚、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等有关单位领导出席了座谈会并讲话。民间文艺界著名学者、专家贾芝、白庚胜、乌丙安、王平凡、刘魁立、刘锡诚、李正荣、柯杨、刘守华、杨利惠、施爱东、汪玢玲、张振犁、刘铁梁以及钟敬文先生的亲友、学生、家乡代表等80多人参加座谈。座谈会由覃志刚同志主持。

  周巍峙同志在讲话中深切缅怀、高度评价了钟敬文先生光辉的一生。他说,“钟敬文先生是我国著名民间文艺家、民俗学家、诗人、散文家、教育家。他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他一生怀着始终不渝的情怀热切追求进步的文化事业,追求真理。他在教学、研究、创作、写作生活中,更是一以贯之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他的信念是:马克思主义是用于人生和学术最为有力和有效的思想武器;把个人的情感和人民的命运与情感血肉相连,与民族命运相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民间文化研究,坚持真理,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的文明和进步。这就是钟先生的人品和文品。”

  周巍峙同志回顾了钟先生从19世纪20年代以来矢志不移、终身不辍投身民间文艺事业的伟大实践。如,收集、整理民间歌谣故事;主持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的普查、整理、编纂;编辑有关丛书期刊;筹建有关学术组织,是中国民间文化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的伟大的先行者、开拓者和播火者;在中国学术史上首次提出了建立独立的民间文艺学问题,为建设中国自己的民间文艺学学科体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以及在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的理论结构、学术层级和建立中国学派等诸多方面的探索精神。他还以自己与钟先生一同工作的经历,盛赞钟先生对三套集成工作的执着、以及用伟大人格和崇高品德培育桃李满天下。最后,他饱含深情地说,“一个人有学识,并不等于说在建功立业方面就一定能有突出成就。学问大、功业显赫,也未必人格就一定伟大、情操就一定高尚。而钟老无论在学识上、在功业上、在品格上,都是一位值得我永远敬仰、值得我永远学习的楷模。有这样一位师友,我感到幸福,也感到极大的光荣!”

  中国民协副主席、分党组书记白庚胜在发言中说,钟先生把中国民间文化的学问做到了极博大、极精深的境地,把中国民间文艺事业的发展推向了高峰。他是一座文化大山和文化丰碑,难以逾越。钟先生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曾经寂寞、被深深误读和误解了的民间文艺,他的大学问和大思想、人格魅力也正从这里得到释放和印证。他留给我们的是一部阅读不尽的文化大书。白庚胜同志在以切身体会缅怀了钟老一生对民间文艺事业令人高山仰止的贡献后说:可以告慰钟老在天之灵的是:今天,中国民间文化事业迎来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中宣部、文化部与中国文联领导下,由中国民协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正以强劲的态势承续着“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开创的事业;全国民间文化工作者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保护”精神的鼓舞下,正在为民间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而团结奋斗。

  陈喜庆、袁贵仁分别代表中央统战部、教育部,从不同角度回忆了钟老在民间文艺领域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做出的贡献。随后,他的亲传弟子、家乡代表、子女等也纷纷发言,敬慕景仰之心溢于言表。覃志刚在总结发言中倡导人们:要学习钟敬文先生始终不渝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祖国、对人民满怀无限的忠诚与热爱;要学习他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敬业重德的学术风范和兢兢业业、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为了把钟敬文先生的学品、人品和学术成果的研究引向深入,给更多的后来者留下宝贵的精神和学术遗存,18日下午,中国民协与中国文联组联部、理论研究室在北京市政协会议中心共同召开了纪念钟敬文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及在京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白庚胜同志主持。中国文联组联部副主任常祥霖、理论研究室调研处处长刘爱民、中国民协副秘书长向云驹致辞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接着,民间文艺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刘魁立、刘锡诚、乌丙安、汪玢玲、杨利惠、刘铁梁、施爱东等纷纷宣读论文,阐释了研究钟先生学术思想、学术遗产的成果。中国民协已决定把本次参加研讨的近40余篇论文集结成集,以作为对钟敬文先生最深切的缅怀和永久的铭记,激励更多投身民间文艺术事业的传人,以钟老治学做人的精神为榜样,为繁荣民间文艺事业继往开来,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