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获民俗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1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广西师范大学获得了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这是自1997年国家学科目录调整后,我国第二批获得该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
广西师范大学地处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是我国较早开展民间文学和民俗学教学与研究的高等学校之一。早在20世纪五十年代末,广西师范大学(其前身为广西师范学院)就在中文系本科专业中开设有“壮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学”课程,同时承担了搜集、整理和研究壮族民间文学及编纂《壮族文学史》的任务。1986年6月,广西师范大学获得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后,曾先后招收过民族文学与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民俗与旅游、神话学等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并接受过云南大学等单位研究生的硕士学位授予事宜。1990年10月,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建立了民族文学与民俗文化教研室,专门开展少数民族文学与民俗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1998年9月和1999年12月又先后成立了华南民族文化研究所和壮学研究所。多年来,广西师范大学除了在中文系本科生开设有“民族民间文学概论”、“民俗学概论”、“民俗与旅游”、“文化人类学”等专业课程外,还面向全校文、理科本科生开设有“中国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南方民族文化研究”等通选素质课。与此同时,广西师范大学还在民族民间文学基础理论研究、壮族文学史研究、壮族民间信仰调查与研究、民俗专项研究、民俗与旅游研究、审美人类学研究等方面有突出的研究成果,出版有《壮族文学史》、《民族民间文学原理》、《神秘方术面面观》等多部学术专著,并在海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和田野调查报告60多篇。
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是中国国家二十二个文科(中文)学科基地之一。目前挂靠于该系的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的指导教师有杨树
博士(民俗学,北京师范大学,2000)、覃德清博士(人类学,中山大学,1998)、周作明教授等3人;设置有(1)理论民俗学、(2)中国现代民俗研究、(3)中国历史民俗研究、(4)中国民间文艺学、(5)应用民俗研究、(6)比较民俗学等等6个专业研究方向。该专业于2002年9月起,开始面向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和国外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该专业200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有政治(文科)、外语(英、日、德、法语任选)、民俗学理论(含中国民间文学)、民族学基础、中国文化概论等。
山西师大黄河民俗文化研究所简介
山西师范大学黄河民俗文化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11月,它的前身是992年7月成立的黄河民俗文化研究室。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校获得民俗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民俗学硕士点现设有民俗学和民俗文化研究学两个方向。
山西师大黄河民俗文化研究所硕士生导师段友文教授主要从事民间文艺学、区域民俗学研究,周征松教授主要从事民俗学史、家族制度研究,延保全副教授主要从事民俗文物学研究。该所每年暑期组成“大学生民俗考察团”赴省内各地分专题进行民俗调查。该所与中文系实行系所合一,形成了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科研项目攻关三位一体的体系。
山系师大黄河民俗文化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级项目有“黄河中下游家族村落民俗与社会现代化研究”、“山西戏曲碑刻史料的整理和研究”、“晋南民俗文化与方言研究”等;省级项目有“中国北方戏曲的社会风俗史研究”、“河东裴氏研究”、“晋南民俗文化与语言逻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校级项目有“晋南妇女民俗研究”、“山西乡村演剧习俗的考察与研究”等。
(山西师大段友文提供)
山大民俗学专业研究生调查泰山王母池庙会
2001年3月26—28日,山东大学民俗学专业1999、2000级硕士研究生对泰山三月三王母池庙会进行调查,取得了丰富的泰山庙会资料。
相传,农历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圣诞,每年这一天,王母娘娘都要在瑶池举行蟠桃盛会,邀请各路神仙到此赴宴。过去每逢三月三,泰山王母池的道士们举行盛大道场,供奉花果,焚香叩拜,以示祝贺。如今,泰山王母池在三月三期间虽然不举行蟠桃会,但四乡前来进香者云集,仍然可现历史上的盛状。
山大民俗学专业研究生的田野调查是“民俗学调查与研究”课程的一部分,指导教师山曼教授、叶涛副教授,以及北师大博士生赵宗福、山大民俗学所讲师李浩参加了这次调查。
这次田野调查所得资料将作为“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田野工作简报”中的一辑予以印行。
(晓风)
山曼教授在山东大学和山东艺术学院讲学
应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和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系的邀请,烟台师范学院山曼教授于2001年3月和4月分别到山东大学和山东艺术学院进行讲学活动。
山曼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具有丰厚的民俗田野调查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多年来,他在黄河民俗、北方海洋民俗、运河民俗、民间玩具、民间剪纸、民间文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最近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流动的传统》就是他对黄河下游民俗考察的阶段性成果。他是《山东民俗》、《山东省志·民俗志》的主要作者,出版有《齐鲁之邦的民俗与旅游》、《八仙信仰》、《中国民俗起源传说辞典》(主编)等多部著作,他撰写的《驿路万里·钟敬文》是我国关于钟敬文教授的第一部传记著作。他还出版了多部关于民间童谣和风俗散文方面的著作。山曼教授还是山东省著名的散文家,他在散文创作方面充分发挥他作为民俗学家的优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山东艺术学院,山曼教授为艺术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讲授了民俗学的基础知识和民俗调查、民俗保护等方面的内容。讲课内容丰富,讲解生动,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陶冶)
西北民族学院民俗学系成立
2001年7月26日,我国第一个民俗学系—西北民族学院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系在兰州正式成立。著名学者费孝通教授出席挂牌仪式,并为该系揭牌。该系将致力于西北地区民族民间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在当前中国西部大开发中充分发挥社会人类学和民俗学的作用。
第六届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在西北民族学院举办
由北京大学、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西北民族学院主办的中国第六届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于2001年7月26日至8月4日在西北民族学院举办。
高研班邀请北京大学马戎教授、谢立中教授、蔡华教授等以及台湾东华大学乔健教授、台湾中研院蒋斌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陈志明教授、韩国国立汉城大学金光亿教授为讲员。他们和与会的来自中国12省区,12个民族的学员就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和中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著名社会人类学家费孝通教授亲临会场并在开幕式上做主题发言,他认为:中国的社会学、人类学在学科恢复之后仓促上马,先天不足,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西部大开发为这两个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的专业骨干力量必须抓住机遇,抓紧学科建设,促进学科繁荣,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会议期间,费老认真听取学员的反馈意见,答疑解惑。费老还参加了由西北民族学院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郝苏民教授召集的甘、宁、青地区有关西部大开发中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问题的讨论,并欣然为西北民族学院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加挂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系(简称社会学系)的牌匾揭牌。高研班研讨期共10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兰州 小珂)
西北民族学院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系正式挂牌
2001年7月26日,由西北民族学院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第六届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在西北民族学院礼堂东学术厅顺利开班,同时举行西北民族学院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加挂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系的挂牌仪式。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为该系揭牌,全场气氛热烈,掌声经久不息。与会的西部12省区、港台地区及韩国的学者均认为这是中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加强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学科建设的新举措。
(兰州 小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