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纳钦]从传说到信仰:一个蒙古村落民间叙事传统的文化运行
——以珠腊沁村公主传说为个案
  作者:纳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5-24 | 点击数:25265
 
传说中,巴林的山水都被赋予了风水的合理解释,冲突双方就争夺着这些风水。“塞音宝力格山”中描述的风水也可以被理解为本应属于公主的那个半壁江山。另外,拍着翅膀腾空而飞的瑶鲁山,展开翅膀正要腾空而起的凤凰山,与母牛山隔河相望的公牛山,等等,这些山水都被赋予了风水解释,构成了巴林人的天下图式。而按风水观念的理解,它们的功能都是保佑“巴林再出好汉”,或者说保佑巴林后代的“天子之福”。而这些正是皇帝所打击和削弱的。因此,可以说,传说中的风水实际上象征着天下,风水的争夺实际上就是天下的争夺。而这个天下的争夺折射着清朝统治者与巴林蒙古民众之间的政治冲突,风水暗示着政治资源或生存基础。观察这一争夺,不难发现其焦点是一些奇特的风水物。它们是:宝象山的长鼻子(山梁)、雕眼(两块岩石)、凤凰的羽管(长方形的白色石条)、公牛的睾丸(两块圆形白色石球),等等。如果说,风水之争是天下之争,那么,作为争夺焦点的这些风水物则是王权的象征了。这些象征物,以它们符号类比性分别代表着兴旺昌衍的风水含义,隐喻着部族的生存与延续,如凤凰的羽管象征着腾飞,公牛的睾丸代表着繁衍,等。传说中皇帝(或他的风水师)一次次地抢占它们,而公主最终保护了它们。因此,传说中一次次的风水之争、实际上是王权之争,同时也是生存之争,它反映了异族统治下的巴林民众谋求更大的自由与发展的心理愿望和生存需求。
上文中还指出,从行善传说中的“公主鞭打河神”这则传说开始,公主被赋予了神性,在巴林民众或俗民的信仰民俗心理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在“公主和她的儿子”中公主被解释为“度母的化身”。而迁陵传说里公主的神性变得更加清晰化和具体化,被赋予了保护当地风水的功能,其角色完成了从度母化身向地方风水保护神的转变。公主神性的转变应该说是巴林民众的需要,因为面对接二连三的破坏风水事件,巴林民众需要有这样一位保护神去保护当地的风水。而这种风水的保护同时又象征着对他们政治权利与生存权利的保护。这是民众的心理需要,因此他们用传说解释破风水事件时,自然就把公主想象成风水保护神。而朝廷煞有其事的破风水的迷信做法,更增加了公主角色的神秘色彩,渲染了公主的神性,让人们想象出公主在地下变化通灵的神奇故事。总之,公主这位风水保护神,是顺应民众的心理需要而产生的,是具备现实功能的。
随着保护风水功能的赋予,公主的历史角色也经历了由清廷联姻政策的成功主角向反抗朝廷的地方神的转变。康熙皇帝一方面诔祭文以安慰公主灵魂,一方面却破坏公主陵风水,让公主灵柩不得安宁。但是今天看来,历史还算公正的,时间的过滤还会让坏事变为好事。公主生前对朝廷忠心耿耿,对巴林也情挚意深,临终前在京城留下遗嘱要葬于巴林,死后又由朝廷引发的一场破风水事件中,通过传说的“包装”,变成了风水保护神,不仅代表了巴林民众的心理愿望和生存需求,而且让他们世代敬仰起来。因此,历史似乎也给公主还了一个公平,被朝廷遗弃的公主,让民间敬奉为神——事实证明,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公理并不在官方,而恰恰在民间。从这里也可以看到民间文化的纯朴与率真的本质。
4.显灵传说
显灵传说讲的是公主陵迁到额尔登乌拉山南麓后,公主在珠腊沁村或在珠腊沁人中间显灵的故事。这一概念有两个要点需要注意:其一,传说产生的时间是公主陵迁到额尔登乌拉山之后;其二,传说产生的范围主要是珠腊沁村或在珠腊沁人中间,其中珠腊沁人包括当地的珠腊沁人和迁至外地的珠腊沁人。显灵传说的要素无外乎以下三点:村落的风物、本村人或来到本村的外地人。
一个较为典型的显灵传说是“珠腊沁村的榆树林”。在援引这则传说之前须对珠腊沁村的榆树林做一个说明。在建完公主陵后,把北起穆尔古车格山(位于毛敦伊和营子以西,查干沐沦河西岸),南至李喇嘛树(现苏木所在地以南)的方圆18里地划为公主陵香火之地。从此,这方圆18里地山水、树木、草场就成了不可触犯的禁地。由于这样的禁忌和保护,公主陵背后的椴树山上椴树长成了茂密的自然林,公主陵以东查干沐沦河东岸长出了美丽壮观的榆树林。珠腊沁人称榆树林为“陵园脚下的树”,封为神圣,从不触犯。“珠腊沁的榆树林”(注:笔者搜集。)中讲道:
 
这南北绵延十余里地的榆树林是一队兵马,整齐划一,好不威风。这片树林是“公土陵卫队”。这支“卫队”是由北往南走的,目标是进军京城,与皇帝决战,以报公主之仇,了却公主的心愿。这支队伍的“先锋”是阿日宝龙营子以东的“喇嘛树”,即为“排头树”或领头树。中间绵延十余里长着数千株茂密的沙榆树,为“卫队”的大部队。毛敦乌珠尔营子九神庙前的一棵大榆树为“中军”,督军前行。毛敦伊和营子后有一棵伞状榆树,为“后卫”或“都督”。这是“兵头将尾”的严密阵容。因为有前锋、中军、后卫或都督,这支队伍才这样整齐和“纪律严明”,才没有走散。
 
这是一种富有艺术构思的合理化解释。笔者注意到,它延续了迁陵传说的解释内容。朝廷一次次破坏风水,公主陵(或巴林)又一次次创造了风水与祥瑞,最后迁到额尔登乌拉山,竟还长出了“榆树军”,向京城进军。虽然,朝廷把事情做成千古一绝,但巴林民众还是没有把希望完全埋掉,而是把它落根于珠腊沁这片土地上。另一则传说讲了一个运输队的人夜遇公主陵的故事(注:笔者搜集。):
 
有一年,一支运输队来到珠腊沁村。那是乌珠穆沁旗巴达拉梅林家远途拉脚的盐车队。他们去赤峰买盐办年货的途中,走到珠腊沁村,丢了几头牛。寻牛的人在找牛时自己也迷了路,找不到车队了,傍晚时分才走到一户人家门口。他上前敲了几下门,只见走出来一位身穿绿袍的女人。寻牛的人向那位女人说明了来历,并问能否借住一宿,等到天亮后再去找牛和车队。女人说了一句这里不是住的地方,便用手往东指了一下,只见从手指上发出了一道亮光,在光下出现了一条小径。女人说,你就顺着这条道走吧。于是,寻牛的人顺着那条小径走到兔子山脚下,找到了丢失的那几头牛,然后赶着牛又走了一段路,找到了车队。第二天,他向当地人打听了昨晚去的那户人家,方知是公主陵。于是,他感激万分,叩拜公主陵,并决定每年都要祭祀公主陵。从此,每年的整羊祭祀上,他都带整羊来祭祀,其他祭日则从家里致祭。为此,他家专门做了一张供桌。他死后,子孙们继承了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1949年前。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明跃玲]乡村旅游语境下民间技艺的变迁:基于湘西德夯苗寨的个案分析
下一条: ·[管谨严]《夜谭随录》对清中期京旗生活的描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