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挑战与机遇:新时期中原神话研究”学术研讨会发言实录
  作者:吴效群 整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19 | 点击数:11271
 

 

      陈江风(郑州轻工业学院教授):今天是先生新书发布会和研讨会,原来想了一段话,想谈谈作为弟子,先生怎么教我们做学问,我们怎样在做学问的过程中成人。由于时间关系,也不说了。为了节约时间,我写了一首小诗《为张振犁<中原神话通鉴>问世作》,我想把它读一下,跟大家来分享,也算是对今天发布会的一个呼应。“神话中原万古诠,采风问水復循川。娲皇宫阙今犹在,启母余香续紫烟。盘古碑铭传圣训,妹兄滾磨证奇传。雄文百万终成就,谁解青灯四十年。”这个八句呢是根据起承转合这么一个写法,用的是平水韵、下平一先韵来作的。那么这个第一联是写先生所倡导的学术方法与刚才有鹏说这群学生所作出的作用。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说呢? 1982、1983年,先生开始做这个课,然后广泛的每一届学生都要做,学生都要做那种作业。我走到领域来,就是这时我写了一个这个民间文学的故事,当时也没有想这个,当时我就是喜欢古代文学。我写完以后,先生就非常看重这个东西,我认识程健君就是这么认识的。那时他受先生所托到我这来查证我这个东西写的依据、流传范围。这样的话我们俩就认识了,以后还成为了朋友。这个就是先生所坚持的,后来我们跟我和效群还有我单独陪着先生出去过,去采风。那个认真啊,每一篇,他自己采的或者是中原神话调查组采的,他是一篇一篇的要落实。那次我和效群带着先生去武陟县的阳城乡的一个村庄去查证一篇,哎呀把我们吓坏了,骑着自行车把先生摔在了那边,那么大年龄,那么热的天,你想想这样一种精神。先生教了我们做学问,所以我说,“采风问水循復川”两句说说的就是这么一个问题。

      第二联呢就是说,娲皇宫、启母石啊这些东西都在民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这是呼应我们中原神话万古流传这样一个背景。然后接下来第三联是写学术的思想,就是我们这个学术啊,今天从社长到各位都谈的这样一个方法。我们现在受太多的现代理论、现代方法的左右,按照这样一种方式,先生怎么样地对待这个问题?举一个例子,就是盘古寺。盘古寺这个东西原来都是有定论的,韩愈写了《送李愿归盘谷序》,这个地方对盘古寺是说这个谷是山谷的谷,他说“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干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那么这几乎就是一个定论,圣贤,韩愈是圣贤,他把这个话定在这了,这个盘古寺不是这个古,而是山谷的谷。那么这个山谷是因为地势所形成的,这是一个权威,而且在当地的碑铭上是有圣训的,是这么记载的。但是,有趣的是,民间有民间的生活方式,民间有民间的信仰,就刚才高丙中先生说的,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我们中国人一直是这样活的。新学的这些东西来了以后,我们打乱,也就是打倒,但是民间照样按照民间的生活方式来做。我们去采风,民间的几十个当事人在采这个东西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所以,你走一个地方走一个地方,这么多东西都是成群结队的,我就说那就代表了我们中原老百姓。所以这个地方,我说“盘古碑铭传圣训,”你走你的这样一个路子,我明天走我明天那个路子,我这“妹兄滾磨证奇传”,我们民间世世代代就是这么样传着的,这是民间的文学,这是一个精神的、信仰的,它不是一个现实的事实在这里。它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我们百姓怎么样思考,我们怎么样生活,它留下来的这样一个真实的东西。所以这第三联呢是转,第二联是承,前面说要去考,后面这个就是呼应。这个地方转,用这个方式来说。然后呢,第四个合,“雄文百万”,一百七十万也好,一百八十万也好,我们这个书今天终于面世了,“雄文百万终成就,谁解青灯四十年”,先生室内这种耕耘,这种苦心,有谁能够理解?当然了,我们今天都是理解者,只是从诗作这个角度来讲。最后,这个篇中的表达方式。那么我觉得在今天这么一个场合,写这么一个东西非常合适,那现在我吟一下啊,我用我们老校长的吟诵调来吟一下这首诗。(吟)

      朱淑君(郑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审):我就简单说几句,大家说的都很多了,我就说几句参与编校这套书的感想。首先,感谢张振犁先生的信任,让我参加了这套书的编校工作。2004年和2005年我曾两次编校这个书,因为当时还在上班,所以都是趁业余时间。当时再加上各部分都有分工,所以偏重了故事内容及后面的评论。到2015年6月下旬,这个出版基金批准以后,整个书的出版计划定了下来。因为当时我已经退休,而各位诸兄、各位同仁都有工作,事业繁忙。很幸运最后的编校工作落在我身上,使我能够对中原古典神话有了系统的学习机会。可以说这次学习不是像上学的时候听一堂课,交一篇作文了事的那种学习,而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治标性的学习,体系性的学习,提高性的学习,真正受益匪浅。以前我对神话都是表面上的了解,只有在这次编校工作,对中原各个神话系统有了系统的了解。所以全书分正编和副编,正编收录神话622篇,副编收录神话184篇。在正编中,先生不仅附上了古文献、旧史志、古碑刻等等相关内容,尤其是一篇评论对每一篇神话的形态和作用价值都一一论述点评,极大地提高了神话的利用价值,可以说张先生的这套书为他中原神话学术生涯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张先生的中原神话对整个中国神话学的贡献,对世界神话学的贡献我就不说了,大家说的都很多。我来说一点是,在这里,我还要感谢张云鹏社长对我的信任。就是在2015年商定出版计划后,云鹏社长从神话学这个体系的完整考虑,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个任务,即做中原神话的完整的工具书式的整理研究。因为从2003年我完稿以后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到现在还有很多神话未能采集收录进来,这样的工作本来还是应该由先生来做,但是已经九十多岁的先生显然已经没有这个精力了。感谢云鹏社长对我的信任,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我再一次幸运地承担了神话的工作任务。在完成这个任务,完成通鉴截稿书编校的这个时间里,我就着手这个工作。经过几个人反复商量,把继续做的这个书暂时定名为《中原神话传说故事长编》。我以前是做地方史志的,在这方面也算是有点经验,所以在这几年时间,我就从先生这个书里头,另外又从这个各地各种各样的资料里,进行了长编的编选。到目前为止,编出来了电脑字数六十多万字,三百多副图片,但是这远远不够。目前,以我的来了解,外面没有编进来的材料还有很多很多,我还想继续做。我就说这么多,感谢大家。

      孟宪明:当时本来是让我们俩做,但是我又让她做。我发现还是需要鼓励鼓励和哄一哄。(笑)编书的工作是很长远的,它创作性不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翻很多东西,我做这我都急死了,她就天天在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非遗传承与网络直播座谈会举行
下一条: ·第二届“农耕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学术研讨会在南京高淳举行
   相关链接
·[张振犁]从中原龙神话看“中华第一龙”的文化史价值·张振犁:中原神话学田野上的如歌行者
·用语言学方法解决神话研究问题·[吴效群]探索中国神话比较研究之路
·中国古典神话自成一体·张振犁教授新书发布会暨新时期中原神话研究学术研讨会举行
·张振犁:中原神话研究的拓荒人·中文学科: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文学科:挑战与机遇并存·[张铭远]从大视野看中国民俗学未来30年的挑战与机遇
·[张振犁]西王母神话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张振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开封召开
·耕耘民俗脊地 探索神话人生·张振犁:30年构建中原神话学
·发掘中原神话——张振犁教授采访记·民间文艺迎来春天——访民间文学专家张振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