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春节文化网上谈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活动春节文化网上谈

节日文化中的人──公民身份的文化维度
——春节文化网上谈之五
  作者:高丙中 林继富 宝山 龚浩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3-03-05 | 点击数:34916
 

 嘉宾VS网友――节日文化与人
 

  【2003年的幸运小羊儿】高老师,您曾经作为访问学者到过很多国家,您有没有欣赏过“狂欢节”?您通过“狂欢节”与中国“春节”这两种人们不同的过节方式,能否谈谈“人”在不同国度的文化维度?

  【特邀嘉宾:高丙中】对不起,我没有看过“狂欢节”,因为我没有到过很多国家,但是我看过一些人类学家研究“狂欢节”的书。与“狂欢节”相比,中国的春节可能更重视家庭成员和邻里亲戚之间的感情沟通,因此也是一个更加温情的节日,而不是一个通过外在的激烈活动表现自我的机会。

  【2003年的幸运小羊儿】我看到您的简介中提到,您研究过草裙舞,您认为在西方,人在节日中所体现的性情、文化内涵都有何不同?

  【特邀嘉宾:高丙中】我看过草裙舞,我也自己学着跳过草裙舞,现在想起来是十分可笑的事。太平洋岛屿的诸民族跳草裙舞,因为草裙本来就是他们的服饰。我学跳草裙舞的时候,是在外衣外面套上草裙,所以怎么样学也到不了位,因为你的心情、趣味、尤其是从小就养成的气质,根本跟别人就是不搭界的。你学的时候很乐,土著人看你跳也很乐,但这乐不是一个意思。这就是文化差异或者是民族差异。

  【2003年的幸运小羊儿】日韩国家的春节和我国春节有相似之处,能否请专家谈谈在日韩节日中公民身份的文化维度?经过发展和外因的不同,我们国家和日韩国家在春节习俗上有哪些不同?

  【黑雪39】人类创造出节日从而产生一系列节日文化,这种文化的产生是必然还是偶然的?人类其他文化应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吧,节日文化该怎么来理解呢?

  【网友嘉宾:龚浩群】人是创造文化的动物,文化的产生是必然的。不过节日文化所呈现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且是不断变化的。

  【黑雪39】节日文化是属于什么性质的文化呢?他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网友嘉宾:龚浩群】传统节日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这也是节日文化传承的动力。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节日的跨民族跨地域的现象也层出不穷,例如,现在中国的年青人都过起了圣诞节和情人节,这也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节日文化的性质。但是所有节日都有共同的功能,比如说加强亲属联系,调节人际关系,整合社会集体意识,现在更突出的有娱乐功能。现在随着假日经济的升温,节日的经济因素有所增加。

  【黑雪39】节日的产生是在古代,那时候的人不是平等的身份,特别是经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对节日的改变后。那么到底是哪些人在产生节日文化中起重要决定性作用呢?节日文化的进化过程中又是谁起着关键作用呢?

  【网友嘉宾:龚浩群】节日中的狂欢往往打破了身份与等级的界线,突出的是普遍的人性。在节日文化的变迁历史中,各个层次的文化,如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是不断交流,相互借鉴的。

  【网友嘉宾:龚浩群】请教林老师一个问题,您说创造节日文化的是广大民众,但是我们是否忽视了文化精英的作用,例如在仪式当中,对经典的解读和仪式的操作大都由地方的文化人来完成,比如说彝族祭祀中的毕摩。您对此如何解释?

  【特邀嘉宾:林继富】两位嘉宾提出这么一个深刻而富有见地的学术问题,我很乐意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首先,我所说的创造节日文化的主体是广大民众,并没有否认其他人在节日文化中的作用,其次,你所提出的地方文化人对经典的解读和仪式的操作,我想他们主要是起到一个规范节日文化的作用,他们并不能在节日文化的创造中居于核心地位,因为,节日文化的形成是由信仰和一系列习俗构成的,而他们也许在这个方面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文章来源:央视国际(2002-12-14)

上一条: ·春节文化的扩展与延续——多元文化共存与发展
下一条: ·与时俱进的春节文化——民族文化的现代性重构
   相关链接
·[薛慧]论中国节日文化与戏曲演剧间的互动模式·[王嘉炜]莆田涵江地区“三元节”民俗研究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黄旭涛]节日文化的空间特点及其重建意义探讨
·[汪德生]探究立春节日文化的演变与传承·[季中扬]乡村社区研究视角下的节日文化
·[潘文焰 仲富兰]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生产性保护路径研究·北京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突出非遗特色和冬奥主题
·[柯小杰]夬儒节:羌族节日民俗的复兴·[许雁]“非遗”保护语境下边疆民族地区节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以壮族“霜降节”为例
·[田兆元 刘慧]高校联盟模式下的节日文化谱系建构·邹明华:正视节日文化在当代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菅丰]日本节日文化的现代形态·[田兆元 游红霞]高校社区节日文化的建构与民俗学学科发展研究
·[陈策]中韩两国传统节日文化对比研究·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研讨传统节日文化
·中国民协:关于成立“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的决定·[邹明华]节日文化成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纽带
·[郑亮 王艳花]诺鲁孜节日文化阐释·[田兆元]凤舟竞渡,端午本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