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张珣]妈祖造像与“标准化” 问题讨论
  作者:张珣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6-15 | 点击数:10291
 

  结论

  虽然对比起全国数千座妈祖庙来说,有新形式的妈祖石雕立像不过数十个,但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股风气,是以湄州祖庙为核心,认同到祖庙为妈祖信仰的中心,并作为联结全国妈祖信仰的枢纽。而国家也以湄州岛祖庙为妈祖信仰中心,我们从国家对于莆田市行政单位的重新规划和给予许多例外的方便行事,以及从历年来造访湄州岛的国家领导人名单来,可以知道湄州岛祖庙身负统战重任,是国家赋予它的新任务。

  湄州石雕妈祖立像的建立象征着新中国对妈祖信仰的新认识,其造型宣扬博爱、慈悲与勇气,意图让信徒与非信徒都可以接受妈祖的新时代精神。此一造型的成功设计也带动了海内外华人社区竞相模仿与设立。国家做出一个标杆之后,会在全国各地达到标准化的效果,其背后可能是地方上人士的主动模仿。无论是湄州岛祖庙主动捐赠,还是地方庙宇自行设立,都会到祖庙上香参拜,企图与祖庙建立联结关系。这些动作背后说明了祖庙谋求经由妈祖立像达到联结各地妈祖信徒的目的。

  人类文明本来就是一个模仿过程,我们借用法国社会学家加布里埃尔·塔尔德(Gabriel Tarde)所称的“模仿法则”(Tarde,1903)来加以说明。首先,当人群密切接触时,容易引起模仿行为。尤其当交通发达、旅游观光兴盛之后,妈祖信徒借着进香或旅游都可以观看到湄州石雕立像,从而激发学习模仿的动机。其次,有上行下效的效果,当官方或是贵族阶级引领风骚,社会里的低层级人士会竞相模仿,湄州祖庙是国家授权的妈祖信仰中心,其石雕立像轻易地带领出一股风潮。再次,新的妈祖造型会取代旧造型或超越于旧造型,尤其在历经“破四旧”、扫除封建迷信等运动之后,传统妈祖神像造型不易讨好一般中国人,湄州石雕立像造型拥有崭新的时代精神,符合当下对于“和平女神”的想象。

  “标准化”因此是一个由上到下、由下到上,双方共同谋略与模仿的过程。国家提倡一个新的政策或战略,地方精英接受并认识到迎合国家政策的必要性,可以带来迁建庙宇或整修庙宇的方便,可以合法化民间信仰的复苏,一些原先以妈祖为配祀神的庙宇,也都纷纷改以妈祖为主神,坐上正殿主神位置,如厦门岛上湖里区忠仑神霄宫。一些不以妈祖为主神的地区,也积极增建妈祖庙宇或神像,如前述澎湖大仓岛。

  本文以当代妈祖造像为讨论焦点,更可以看到“标准化”的实践机制。以湄州石雕立像为例,在参与“标准化”过程中,艺术家、工匠师也不可避免地接受了妈祖的新形象、材质与造型。笔者2012年访谈莆田市艺术家陈立人,他说的“湄州妈祖立像是新雕像,是工艺品,不是神像”可谓一语中的。新中国赋予妈祖雕像的新时代精神是展现艺术与城市景观,此一世俗目的大于宗教信仰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中文

  〔英〕科大卫(David Faure):《祠堂与家庙:从宋末到明中叶宗族礼仪的演变》,《历史人类学学报》2003年第1期。

  〔英〕科大卫,刘志伟:《标准化还是正统化?———从民间信仰与礼仪看中国文化的大一统》,《历史人类学刊》2008年第6期。

  〔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

  杨鹏飞主编《妈祖文化三十年》,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

  李丽娟:《从社会符号学角度解读妈祖石雕神像———再现意义》,载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中心编《2009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成果汇编》,2010。

  许培元:《妈祖石雕像两岸谱新篇》,载杨鹏飞主编《妈祖文化三十年》,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

  澎湖县政府:《澎湖大仓岛妈祖观光文化园区规划书》,2012。

  许更生:《妈祖文丛》,莆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2。

  英文

  Watson,James

  1985“Standardizing the Gods:The Promotion of Tien-hou(Empress of Heaven)along the South China Coast,960-1960”,in D.Johnson,A.Nathan and E.Rawski(eds.),Popular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zonyi,Michael

  1997“The Illusion of Standardizing the Gods,the Cult of the Five Emperors in Late Imperial China”,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56(1).

  2007“Making Claims about Standardization and Orthopraxy in Late Imperial China:Rituals and Cults in FuzhouRegion in Light of Watson's Theories”,Modern China 33(1).

  Ahern,Emily

  1981 ChineseRitual and Politics,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euchtwang,Stephan

  1974“City Temples in Taipei under ThreeRegimes”,in M.Elvin and G.W.Skinner(eds.),The Chinese City between Two Worlds,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7“School Temple and City God”,in G.W.Skinner(ed.),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The Imperial Metaphor:PopularReligion in China,London:Routledge.

  Sangren,Steven

  1987 History and Magical Power in A Chinese Community,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American Anthropology and the Study of Mazu Worship”,paper presented at th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azu Cult and Modern Society”,Chau-tian Temple,Yunlin,Taiwan.

  Duara,Prasenjit

  1988 Culture,Power and the State:Rural North China,1990—1942,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iu,F.Helen

  1989 Agents and Victims in South China:Accomplices inRuralRevolution,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Tarde,Gabriel

  1903 The Law of Imitation,New York:H.Holt and Company.

(本文收载于《宗教人类学》第四辑,2013年9月,配图见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陈爱国]游弋于自然与文化之间:云南洱海鸬鹚境遇的民俗学解读
下一条: ·[郭俊红]身体叙事视野中的“丁戊奇荒”
   相关链接
·[游红霞]妈祖文化与郑成功文化的谱系交融及其对两岸民众认同的影响·[毕雪飞]冲绳久米岛天后宫田野调研报告
·[林孟蓉]论两岸“妈祖鞋”与“妈祖花”的民间信俗与意义·[郑芩]差序格局的信仰图景
·[游红霞]谱系观念视域下当代两岸妈祖信仰的交流互鉴·[白宪波]非遗保护中“调研不力”问题探讨
·[黄龙光]当代“泛节日化”社会语境下传统节日的保护 ·[游红霞 田兆元]谱系观念与妈祖信俗的非遗保护
·[王京]在实际调研中认知民俗学的实践意义·[彭栓红]云冈石窟造像的故事化叙事特征
·[林孟蓉]北台湾妈祖庙「中元普渡」民俗与仪式·[戚剑玲]文化涵化与地域认同的庙堂表征
·[白宪波]“标准化时代”基层非遗保护若干问题探讨·[胡玉福]非遗保护标准与文化多样性的矛盾与调谐
·[张成福 杜昭熺]历史记忆与地方性建构·[游红霞 田兆元]谱系观念、朝圣与妈祖信俗的非遗保护
·[王晓涛 朱吏]中国农民画标准化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李燕]海上和平女神
·华师大所藏纺车上发现目前最可信的“黄道婆”造像·[王敏]菩萨造像的中性化与观音造像的女性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