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神话学与“中华文明探源”
——叶舒宪先生学术访谈录
  作者:叶舒宪 苏永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2-15 | 点击数:16619
 
苏永前:最近几年,您曾到甘肃的许多地方做田野调研,获得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材料,像《河西走廊:西部神话与华夏源流》这本书,可以说是您在甘肃“行走”出来的成果。您能给我们简单谈谈您这方面的经历吗?
叶舒宪:我出生在北京,文革开始后迁到西安,1993年离开陕西去了海南,在西安前后加起来总共生活了二十多个年头。不过,这个时候除了对陕西的关中和陕北比较熟悉以外,我对西北的了解,主要还是局限在书本中。虽然西北的几个省份都跑过,但大多是走马观花,没有扎扎实实地调查过。后来到海南,又从海南到了北京,就更没有机会了。直到2005年6月,我到兰州大学兼任“萃英讲席教授”,在兰州住了一个多月,终于有机会到东乡、广河、临夏、甘南等许多地方去考察。在夏河县,我慕名采访过格萨尔讲唱艺人嘎臧智化先生,还和兰大的程金城教授一起到临夏的莲花山考察花儿会。一些有名的考古文化遗址也是我当时的考察重点,象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大地湾文化等,总之这次跑的地方较多,收获不小。2006年的时候,我又两次到过甘肃,分别到陇南、河西作考察。到陇南的那次,是和兰大武文教授、张进博士一块去的,途经通谓、天水、成县、西和等地,主要是调查当地民间文学、民间文化的传承情况。去河西的时候已经是冬天了,当时宁夏有一个民间组织的西夏文化考察队,我参加了这次考察,沿着河西走廊一路西行,经过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寻访相关的博物馆和西夏文物遗迹。2007年底到2008年初,是我第四次到西北考察,这次我又到了广河、临夏考察齐家文化,还到青海去考察史前文化遗址,如民和县的柳湾遗址。这几次甘肃之行收获非常大,《河西走廊:西部神话与华夏源流》就是这几次考察的成果之一。
苏永前:在甘肃境内传承至今的华夏诸神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人祖伏羲,您认为伏羲神话的研究有哪些工作亟待开展?
叶舒宪:伏羲神话在甘肃的传播中心是天水,当地至今仍流传着大量的活态神话,相关的信仰活动也非常普遍。目前学界基本同意,天水是伏羲信仰的主要起源地之一。对于伏羲神话的研究,首先要“抢救性”地发掘、搜集当地传承的活态神话。口传神话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失传,就永远无法复原。兰州大学武文教授多年前曾从一位文化馆干部那里听说,在天水、陇南之间的礼县、成县等地传唱着“伏羲歌”。这个线索非常重要,从天水地区的伏羲文化背景来推断,在华夏文学的早期阶段,很可能有过一部今天已失传的“伏羲史诗”。2006年秋天,我们曾专程去调查,但时过境迁,当年那位文化馆干部没有找到,最后只好遗憾而归。不过,这件工作并没有到此结束,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调查。此外,要积极利用当地的考古资料。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掘的秦安大地湾文化遗址让世人震惊。尤其是被誉为“原始太和殿”的编号F901宗庙建筑,室内面积达到130多平方米,测定年代是在距今5000年前,与北方红山文化的年代大致相当,非常壮观。根据专家的意见,这一建筑标志着中国境内延续了几千年的半地穴式建筑时代的结束,开辟了平地起建的木结构建筑的先河,大地湾遗址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我曾对该遗址出土彩陶的纹饰作过比较研究,发现大地湾恰好是中原彩陶符号与西北彩陶符号的交汇之地。中原彩陶上最常见的肖生类符号是鱼纹,西北彩陶最常见的则是蛙纹。大地湾一期文化出现的鱼纹彩陶,时间甚至早过以鱼纹和人面纹符号著称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这对于研究彩陶渊源是非常重要的线索。当然,大地湾文化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建筑和彩陶范围,就神话而言,也可以给研究者提供许多可能的思考空间。比如,如果将当地神话的信仰语境、口传文本与大地湾遗址的出土实物相互参证,会不会有新的发现和突破?我注意到,近年来甘肃本地一些学者已经做过这方面的探索,像胡政平等学者进行的“天水中华文明源研究”就很有意义。
苏永前:甘肃自古以来是由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著名的丝绸古道就穿过甘肃大部分地区,整个甘肃的文化遗址非常丰富。除过上面提到的伏羲神话和大地湾文化遗址,您认为甘肃对我们今后的神话研究还可以提供哪些有价值的参考?
叶舒宪:借用格尔兹的“文化文本”概念,我们把甘肃也可以视作一个巨大的、开放的“文化文本”,其中有大量的文化信息等待学者去进一步发掘、破解。比如著名的齐家文化,就得名于甘肃广河县齐家坪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这个遗址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被发现了,到今天已经有八九十年,中间不断有新的齐家文化的考古发现。截止上世纪末,在甘肃、青海两省发现的遗址累计达一千多处,可见这种史前文化在当时是何等的繁盛和持久!据一些考古工作者推断,齐家文化存在的时间大约为公元前2140年到公元前1529年。这表明什么呢?在黄河上游一带大约五千年前的马家窑文化之后,出现了一个延续了大约六百年的西北史前文化,包括今天河西走廊及其东部的大片地区。如果作一个类比,齐家古国的延续时间,超过了秦、汉、三国、西晋的历史总和,也超过了隋、唐、五代和北宋的历史之和,大体相当于元、明、清三代的时间之和。这就是说,把中国历史最后三个朝代的全部时间加起来,才相当于整个齐家文化存在的时间。就因为没有文字记载,我们对这个史前文明的了解远远比不上有史以来的任何一个朝代。所以,我们目前对齐家文化的了解还是九牛一毛,许多方面还有待于新材料的发现和再解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齐家文化玉器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将对我们认识前汉字时代的文化大传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丝绸之路的前身是否就是齐家文化时代向中原输送美玉原料的玉石之路?非常值得深入探究。由于这些远古时代的史前文化和当时人们的信仰世界有着极其复杂的联系,所以,对于类似的史前文化的审视,除考古学外,神话学也可以作出重要的贡献。例如“陇”这个从“龙”的汉字,其命名本身就体现着古人的神话地理观念。另外,甘肃许多地方口头流传的神话也非常丰富,除伏羲神话外,还有女娲神话、黄帝神话、西王母神话等,这些最著名的中国上古神话到今天还在甘肃一些地方传承着。目前能够大体确认的是,上古时代先后建立中原王朝的夏人、周人和秦人,都曾在甘肃一带活动,甚至是发源于甘肃的。所以,甘肃对于中国神话学研究,意义重大。甘肃本地学者如武文、赵逵夫、程金城,彭金山、胡政平等在这方面已经取得重要成果,需要更多的年轻学人参与进来,特别是结合考古学、文物学与神话学的整合性研究方向,将会大有所为。
苏永前:谢谢您今天的访谈!作为从甘肃走出的学子,我们期待着您对陇右文化的继续关注!
(本文原载《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年味淡是因过节只注重物质 忽略精神整肃
下一条: ·人类学本土化与田野调查
   相关链接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苏永前]神话的理论化与理论的神话化
·[张多]元宇宙:数字时代的宇宙观及其神话学批评·[陈连山]从神话学立场论夏朝的存在
·[谭佳]悖论式嫁接:比较神话学在晚清的出现·[杨利慧]神话主义研究与“朝向当下”的神话学
·[于玉蓉]连续与独特:“中”之源流的神话学探赜·中国民俗学会唁函:深切缅怀李子贤教授
·讣告:沉痛悼念李子贤先生·[杨利慧]“朝向当下”的神话学论纲: 路径、视角与方法
·[赵蕤]日本神话学“南方说”研究·东亚神话比较研究的大视野
·[沈玉婵]从《长生宴》到《神话与史诗》·[杨利慧]“朝向当下”的神话学论纲:路径、视角与方法
·[郭恒]《山海经》在海外的神话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当代神话学的体系建构”开题论证会暨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